路通带来财通人聚 河源“融深”“融湾”加速

新快报 2021-05-28 01:22

■交通完善了,紫金县的南药种植基地发展前景更好。

■紫惠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

■河源恐龙博物馆收藏的恐龙蛋化石数量居全球之首。

■“金光大道”从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穿村而过,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昔日“四大精光”村靠路致富、高新区“借路”产业加速集聚、压缩时空距离为文旅产业带来巨大客流量……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河源与惠州、深圳的距离缩短了,而且周边地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形成了,河源加快“融深”“融湾”步伐,使河源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日,新快报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媒体采访团“打卡”河源,沿着高速公路深入到河源乡村、产业园、旅游景点等地。在为期两天的采访活动中,记者充分感受到了河源这座年轻城市的活力与潜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黎秋玲■摄影:新快报记者毕志毅

“金光大道”穿村而过村民钱包鼓了

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因土地狭小、交通闭塞而“天然贫困”,生产、生活、文化和教育等公益设施接近空白,曾被称为“四大精光”村。“在高速公路通车之前,金光村就像一个断头村,仅靠省道120线与外界联系。”九和镇委书记刘俊锋如是说。

汕湛高速、紫惠高速先后通车,为金光村的发展带来机遇。2016年以来,帮扶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依托汕湛高速和紫惠高速,投资1.49亿元为金光村打造了一条“金光大道”连接九和出口,串联了金光村等7个村,拓宽了九和镇以及金光村的乡村振兴路。

5月19日上午,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从紫惠高速九和出口下高速,不到10分钟就来到金光村。如今依托交通帮扶优势,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山林葱郁、白鹭浅飞,“金光大道”穿村而过,特色产业依路布局,一幅生动的美丽乡村图画映入眼帘。

几年来,九和镇以及金光村已发展了十里柚廊、金光生态园、天赐康园、荷鹭欢乐谷、村长伯伯电商平台五大产业,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保障贫困户稳步脱贫。

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村民李智深目前就在村里的旅游项目荷鹭欢乐谷工作,主要负责种植、管护荷花,每月收入4000多元。“村里道路宽了,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的钱包也鼓了。”李智深高兴地说。

滚滚客流纷纷来“中华恐龙之乡”打卡

河源素有“中华恐龙之乡”美誉,国内外闻名,河源恐龙博物馆藏有恐龙蛋化石超过18000枚,居全球馆藏恐龙蛋数量之首,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从粤赣高速市区出口驶出,沿着迎客大道、滨江大道一路驶来,很快便来到位于东江边的河源恐龙博物馆。5月19日下午,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博物馆,感受河源“恐龙”的神奇和魅力。

从广深等大城市到河源只需两个多小时,而从高速公路出口再开5分钟就可以到达恐龙文博园。博物馆馆长杜衍礼介绍:“时空距离的压缩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现在河源恐龙文博园的客流主要来自于珠三角,江西、福建等省外客流也在逐渐增多。今年"五一"期间每天就有1万人次进馆。不完全统计,恐龙文博园一年接客量达50万人次。”

近年来,河源恐龙博物馆格外注重文创产品开发,先后开发了具有恐龙元素的文化衫、恐龙邮册、恐龙玩具等一批特色产品,拍摄了以恐龙为主题的动漫微电影,建设了“史前部落”儿童恐龙科普乐园。去年8月,以恐龙博物馆为核心的河源恐龙文博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景区典范。

高速路网助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003年惠河高速开通,同年河源高新区正式成立,与深圳之间的车程从原先的5小时缩短至一半。如今,河源高新区周边有粤赣(惠河)、汕湛、广河3条高速公路环绕,京九、广梅汕铁路贯穿全区,方圆1公里内有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极为便利,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生活圈”。

随着高速公路的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向河源汇聚。河源市高新区正在向打造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据介绍,河源高新区积极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园区内85%企业来自深圳,目前整个园区已投产企业350余家。园区已落户电子信息企业有108家,2020年实现规上产值328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73%。

5月19日下午,新快报记者来到河源高新区核心区域的深河金地创谷,该项目是由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金地集团强强联手打造的河源首个国家级孵化器,作为深河共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性项目,致力于打造河源高新区创新研发中心和先进技术转移基地,汇聚河源高新区科技企业研发、设计、创新孵化、营销展示、售后服务等功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

“我们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融深""融湾"步伐,全力推动"二次创业",加快打造承接"双区"产业发展的延伸区和引领全市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城市蝶变取得长足进步,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人才集聚高地正在形成。未来将以更开放、创新、积极的姿态,为企业加快发展、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好服务、最优环境、最佳条件。”河源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志中如是说。

交通赋能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更“火”

交通四通八达,为河源的文旅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境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资源。5月20日,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先后来到龙川县福建会馆和佗城古镇,一起追忆红色峥嵘岁月,共同探寻客家历史文化。

“福建会馆是河源以及龙川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纳观众5万多人,并呈逐年增长之势,其中青少年学生就有两万多人。”福建会馆馆长黄跃表示。

走进福建会馆,仿佛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发生在80年前、被茅盾称为“抗日以来最伟大的抢救”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得以再现。当年,茅盾、何香凝、邹韬奋、胡风、柳亚子等大批文化名人被营救后,都是经龙川再转陆路回到大后方。而福建会馆正是文化名人在龙川中转时的住所,可以说福建会馆为保存中国文化命脉作出了特殊而关键的贡献。

佗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设县治所在地,为纪念首任县令、后为“南越王”的赵佗,故称为佗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虽经历千年沧桑,佗城至今仍保存有秦朝时期的越王井、赵佗故居,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越王庙、古城墙、循州治所,明代的城隍庙,清代的学宫、考棚等100多处文物古迹。佗城古镇代表着河源的千年历史文化根脉。只有44000多人的佗城镇,就有179个姓,其中2500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为全国罕见。

佗城镇镇长杨思表示,佗城具有非常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汕昆高速、梅河高速均有出口设在此处,可以在5分钟内到达。现在佗城正依托客家历史文化,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仅今年以来就已有8万人次到佗城旅游。今年高铁通车后,佗城古镇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实现脱胎换骨、重焕生机。

新闻推荐

河源市推荐评选2021年度河源“新时代好少年”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本报讯记者罗天为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按照省文明办工作要求,昨日下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