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十三五”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四个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盐田(东源)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于2020年12月成功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坚 摄
○本报讯记者李成东特约记者李远来蓝天明通讯员张小龙记者日前从东源县委办公室获悉,“十三五”时期,东源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市委“两个河源”发展思路,以“四个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了“十三五”完美收官,“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东源坚持建平台、引项目,综合实力得到跨越式提升,跑出了“东源速度”。“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11亿元,新扩园2.2平方公里,县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园区平台规划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引进项目83个、投产项目61个。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89.1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8.49亿元,年均增长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5万元增加到3.48万元,年均增长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7.98亿元增加到11.89亿元,年均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4.43亿元,年均增长7.8%;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08元,年均增长9.4%。
东源坚持提质量、铸品牌,产业结构得到突破性优化。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成功入选“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成功创建茶叶和板栗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东源板栗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蓝莓、板栗、仙湖茶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批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引进培育铭镭激光等一批优质项目,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17.8∶42.7∶39.5调整为16.6∶34.2∶49.2。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万绿湖、东江2个国家湿地公园及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获批设立,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分别入选“广东十大最美森林”“广东十大最美湿地”,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村)8个。
东源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城乡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县城成为市中心城区六大核心片区之一,定位为“河源滨江新城”,城区规划面积达188平方公里;新河大道、行政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或完成改造,形成“十纵十五横”骨干路网,与市区路网无缝对接;新建商住小区58个,销售商品房36080套;县文化科技中心等一批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万达广场、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等高端商贸项目落地建设;成功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省卫生县城,城市发展活力充分彰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成功打造了顺天田园综合体、漳溪畲族乡特色村寨、梨园村、仙坑村、下屯村、老围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点,示范带动了全县乡村加快振兴发展。
东源坚持抓改革、促创新,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电子政务外网建成运行;64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入驻县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21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府机构、乡镇管理体制等改革事项顺利完成,农业农村、水利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成立“1+7”县属国有企业,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被省列为粤东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成立东源广工大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省农科院东源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有效发明专利存量97件,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1.3倍、4.85倍。
新闻推荐
记忆创造非凡 方法大于努力 忆非凡学科高效记忆集训营顺利结营
■记忆大师为获得记忆之星的学员颁奖■学员在进行课间游戏活动■学员们展示思维导图你问我答,同台竞技……一场别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