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6·10”“6·12”灾后重建交出亮丽答卷 坚定信心再起航凝心聚力攀高峰
■本报记者王亚娇冯晓铭
万众一心战洪魔,众志成城谱新篇。昨日,新建紫金桥(即市区东江大桥)正式通车,该桥通车意味着中心城区又多了一条新的重要通道,将给两岸居民带来极大的便利。面对去年“6·10”“6·12”严重洪灾的磨砺,河源市全力克服灾后重建的艰巨性、复杂性,以人民为中心、以忠诚践初心,敢拼搏、谋发展、求富强,党政军民一条心,灾后重建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河源答卷。
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水利河道等基础设施是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和先导。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初心如磐、众志成城、不惧艰险、砥砺奋进”的抗洪精神和“老区精神+特区精神”的新时代河源精神,挂图作战,全力推动河源市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又好又快又省”完成,基础设施的修复过程充分彰显了河源速度、河源质量、河源精神和党员干部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时代风貌。
高位推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化
特大灾情,人民至上。灾后重建中,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的重建被摆在绝对优先的位置。作为连平县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上坪镇新陂村当时水位最深处达3.4米,入村唯一通道高陂桥被冲毁,部分桥墩损坏,严重影响周边村民出行。对此,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地方公路管理局在原桥下游300米的位置,建造了临时波纹钢管便桥及水泥沙石便道,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新高陂桥重建项目于去年9月进场施工,经过4个月的加紧建设,于今年1月中旬完工。而这只是所有重建项目的一个缩影。
走进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上盘小学,学校后山的山体已被绿色网布覆盖,挡土墙、排水管等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原来的木窗已更换成铝合金窗户。去年11月,上盘小学教学楼修复完工,12月,教学楼教室全部投入使用。今年1月,后山崩塌工程治理项目动工,目前已完工。校长袁新煌说,学校后山崩塌工程治理完工,不用再担心山体滑坡了。
勇担责任,奋力干在先、走在前。如今,全市94个省级灾后重建补助项目近千个系列修建工程进展顺利,初步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中,总投资14.5亿元的69个交通公路灾后重建项目完成了66个,农业水利项目、地质灾害项目已全面完工。总投资0.7亿元的7个农业省级灾后重建补助项目已全面完工,完成复产农作物19.5万亩、补种改种30.32万亩。连平县大席河治理工程、龙川县铁场河治理工程、和平县浰江治理工程3个省级灾后重建补助项目完成建设,总投资2.1亿元。总投资1.1亿元的15个地质灾害类项目已全部完工。
关口前移,推动灾情监测防控立体化
今年,河源市启动了《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动员、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采取“全面排查隐患、彻底摸清情况,分类科学研判、精准综合治理”的策略,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水利工程、山洪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16248处,发现安全隐患5305处,均落实了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应急处置措施。其中,河源市投资近1亿元,对61宗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工作,完成农村削坡建房地质灾害风险点综合整治700户,全面拆除清理被鉴定为D级的农村危房、长期闲置的农村破旧房及河道沿线低洼地区的破旧泥砖房已拆除21.53万间、1650.18万平方米。
此外,全市部分重点沿河村落还使用了新型智能水位报警器,每个乡镇配备1部卫星电话,洪灾易发频发的34个乡镇还各增配3部备用,市县也分别预备部分机动卫星电话,每部卫星电话汛期24小时处于畅通状态,确保极端灾害情况下应急指挥通畅。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全市灾情监测管控实现“立体化”。
水火不留情,警钟要长鸣。今年以来,河源市共经历18轮较强降雨过程,入汛以来有11次强降水过程,4次在龙舟水期间,全市共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4次,防汛Ⅲ级应急响应1次。由于反应迅速,措施有力,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开展,使得灾情损失降到最低,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得到省应急管理厅的多次表扬肯定。
精密统筹,推动形成“大应急”工作格局
“各位村民请注意,请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尽量待在家中,不要走亲访友……”今年,河源市“村村通”大喇叭的架设打通了基层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市领导挂县(区)、县(区)领导挂乡镇、乡镇领导挂村(居)、村(居)干部挂户的“四级联系人”制度,确保在启动应急响应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执行上级部署、开展指挥处置、组织抢险救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县镇三级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事件接报、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研判分析、协同会商、应急评估等全流程管理,为智能化、扁平化、一体化指挥作战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全市还建立了54支共1989人的应急抢险队伍、131支共5984人的应急救援力量,聘请270多名专家学者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库,储备了防汛无人机、冲锋舟等一批应急救援装备和救灾物资,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应急装备物资在突发情况时储备充足、调动方便快捷、保障及时到位。村(居)一级则成立应急转移工作组,实现应急避难场所网格化全覆盖。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全市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河源精神的引领下,定能不畏艰险、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吹响“勇担当善作为”的河源号角,全域“融深”“融湾”,为高质量建设“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书写新的篇章。
新闻推荐
《民法典》把现行婚姻法、收养法进行合编,终于使得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婚姻家庭编注重与现代社会的最新发展相衔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