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在“融深”“融湾”中绿色崛起
河源东江湾公园。
河源市区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孵化基地——深河金地创谷。
灯塔盆地的四季花海与越野赛道。
河源至深圳、广州2+2+1快速通道。
这里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地表水常年达饮用水一类标准;这里有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粤东西北首个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深河金地创谷;在2019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排名中,河源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17位,大幅前进7位,幅度全省第一,三年综合排名共提升24位,是自2017年广东省近三年来排名进位幅度最大的国家高新区。
这里常年有近400名深圳援派干部在工作,是深圳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投资项目最多、派驻干部最多,也是关系最密切、感情最为深厚的地区。仅2017年以来,深圳财政即投入对口帮扶资金60多亿元,引入社会投资或援助项目809个总投资400多亿元。
这里还有一个面积比深圳或东莞全市都要大的灯塔盆地,正在创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剑指“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的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明年赣深高铁通车后,这里到深圳市区只要半小时,到大湾区任何一个中心城区,只要一小时,再假以时日,这里的每一个县都将有高铁通达,每一片土地都将“融深”“融湾”。
2019年,《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河源在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中区域竞争力、发展后劲均排名第一。
这里就是绿色崛起的河源!
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提出,在全省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河源将发挥既有“区”的本质、又有“核”的特质的独特优势,坚持以生态为“本”、以现代为“魂”,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按照“湾区所向、深圳所需、河源所能”要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具体来说,就是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融入双循环体系,搭建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把灯塔盆地打造成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把高铁新城综合枢纽、江东新区打造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平台,把江海联运、综合保税区、河源市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平台,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绿色崛起。
灯塔盆地
打造河源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平台
在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有一个融和蓝莓庄园,2.7万亩的庄园,已经种了1600亩的蓝莓,蓝莓庄园周边是烂漫的四季花海,还有40公里的越野跑道,还有4家酒店正在打造中,其中第一家已经开门迎客,每到节假日例行客满。
这里还有大片的柠檬园,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在这里深耕有15年之久,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每年销售柠檬生果超2万吨。
据介绍,灯塔盆地位于河源市中心腹地,距离大湾区核心城市不到200公里,包括东源、和平、连平三个县20个乡镇,总面积2291平方公里。这里是河源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战场”,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也是面向大湾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出口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单位、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丰富的土地、优质的水,还是广东唯一没有酸雨的地方,河源要做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2019年,灯塔盆地示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0元,高于河源全市平均水平。目前,盆地内有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7个,家庭农场256个,种养大户2002个,预计每年向大湾区供应蔬菜32万吨、水果类18.32万吨、水产品0.7万吨、活猪出口额占全国供港澳份额的15%以上(其中冰鲜猪肉供港占比达40%)。
灯塔盆地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已建立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7个、省级“星创天地”12个,组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基地)8个。聚集有省农科院河源分院等8家科研机构,引进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灯塔盆地分中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灯塔盆地试验站、华南农业大学河源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省科学院示范区试验基地等多个科创平台。战略目标是打造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综合平台、进而带动1.2万平方公里生态河源全面高质量发展,当好融入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
日前,灯塔盆地里还被划了一个圈,有160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地,正在创建广东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农高区),主导产业是绿色立体生态种养业,农产品和食品精深加工业,种质培育、冷链物流配套服务业等。按规划,农高区要布局“一核、八园、六个功能区”,即,核心区规划约25平方公里,布局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科教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规模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等六个功能区。“八园”是:岭南特色水果科技示范园、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饲料研发生产基地、南方药材科技示范园、花海休闲旅游基地。
河源提出,农高区要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区,农高区总产值达32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
截至目前,灯塔盆地农高区已投产项目总投资4.6亿元,动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3.6亿元。预计到2025年可为大湾区增加供应优质大米5万吨,蔬菜18万吨,水果类12万吨,肉类2万吨。
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后发亦可先至,弯道正好超车。用这句话来形容河源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再合适不过。近年来,在深圳对口帮扶的背景下,河源高起点、勤招商、多创新,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高质量经济发展之路。
吸引投资“新洼地”
据统计,2018年以来,河源先后与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金茂、中国葛洲坝、中国铁建、保利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央企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额逾7300亿元。与此同时,大型民企也不甘落后,黄金铺集团、启迪科技、广药集团、砺剑防务技术集团、阿里巴巴、华为等大型企业也纷纷落子河源,其中阿里巴巴拟投资180亿元在河源建大数据平台项目;华为则拟在促进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技术研发及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助力河源加速“融深”“融湾”。
据统计,2018至2020年9月,河源全市签约项目625个,计划投资总额约15453亿元,其中上10亿元项目98个。
成就河源引资“新洼地”的,除了优质的水、大量的土地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外,最关键还是良好的营商环境。11月5日,河源市政府发布在谈重大外资项目县(区)首席服务官制度,其中提出,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由“私人订制”的首席服务官贴身服务。11月19日,河源发布人才政策“黄金十条”,对引进的高端人才,从住房、科研,到配偶的工作、子女上学等问题全盘包揽解决。作为河源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河源高新区也出台招商黄金政策十条,在叠加了广东省、深圳市对产业园的各项扶持政策之后,河源市还加了不少料。比如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给予奖励630万元;与上年同比产值持平或首次达到5亿元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区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3000万元的,按贡献量的30%奖励。
产业发展高起点
11月5日,中国手机设计大赛天鹅奖颁奖礼第二次在河源高新区举行,再次证明,作为广东四大手机生产基地之一,河源高新区打造手机产业生态高地的布局获业界高度认可。11月19日,河源市分别与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鹏城实验室签约,合力建设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标志着河源数字经济扬帆起航。
据介绍,河源高新区以手机和电子通信产业为核心的电子产业集群涵盖了手机完整产业链条,手机年制造量达7000多万台,且拥有国家通讯终端检测中心,是广东省手机产业基地和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这为河源发展数字产业典定良好的基础。11月5日,《河源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提出要将河源高新区打造成粤东西北大数据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大数据产业孵化中心、广东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
11月19日落地的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则是鹏城实验室“大湾区未来网络试验与应用环境”河源节点项目的升级版,由此,鹏城实验室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河源的产业基础,围绕河源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尤其是围绕新基建催生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凝聚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帮扶河源。南方科技大学则充分利用人才、技术、成果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对河源进行科技帮扶,推进河源成为:与大湾区创新资源要素共享、创新体制机制对接、创新成果转化承接、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要载体,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
项目建设多创新
作为粤东西北首个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深河金地创谷已有两个国家级孵化器落地,分别是河源高新区先科科技企业孵化器(简称先科孵化器)和河源市创业孵化基地(简称创业孵化器)。其中先科孵化器已入驻深大湾区河源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等5家科研院所、25个科技孵化项目、10家科技服务机构,并设立了500万元的种子资金和3000万元的孵化基金,可为入孵的优质项目提供全方位的创投融资扶持;创业孵化器作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国级”孵化载体,累计引进孵化企业89家,其中毕业企业25家,进入加速器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深河金地创谷是深河产业共建的标志性项目。多年的帮扶中,深圳着眼于引资带项目,更注重创新要素的植入,不仅有产业创新,还有机制体制创新,旨在用创新拉动,促河源弯道超车。
正在建设中的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就创造性地启用“飞地”模式,这个项目位于河源连平县产业园,由深圳出资,河源出地,深圳国有企业运营,入园项目叠加享受省、深圳市、河源市的优惠政策,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税收、能耗等两地分成。作为省重点项目,该项目占地12.8万平方米,投资8.1亿元,目前已有16家企业签约入驻,园区基本完成招商计划,主要引进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据介绍,2017-2019年第二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期间,深圳财政共投入帮扶资金61.2亿元,引入到河源的社会投资或援助项目809个,总投资410.39亿元。推动深河8个产业共建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4.6亿元、扩园23.8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77.14亿元,8个共建园累计完成亿元以上落地项目147个。其中2017、2018连续两年亿元以上落地项目全省第一。预计到2020年底,第三轮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96亿元。
交通对接 一小时“融深”“融湾”
粤赣高铁明年通车后,河源市区到深圳市区40分钟车程,规划中的广河客专通车后,河源市区到广州也将只要一个小时,且到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及周边城市都不过一小时高铁车程。
“融深”“融湾”,交通先行。河源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称,河源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高效对接省“12312”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积极优化“融深”“融湾”快速通道网络,全面提升市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构建河源“12130”交通圈。加快形成全面全域“融深”“融湾”的交通体系。
这里所说的“12130”是指,打造河源到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及周边城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打造河源中心城区、各县城、中心镇、重要产业园区等重要板块之间市域1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90%乡镇到高速公路出口30分钟交通圈。
而最重要的是,加快赣深高铁和长深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广河客专、深河高铁、广紫高速、河深高速及深惠城际延伸至河源规划建设,打造河源至深圳、广州“2+2+1”高快速通道(即:到深圳有赣深、深河2条高铁通道,长深、河深2条高速公路通道,深圳-惠州-河源1条城际轨道;到广州有赣深-广汕高铁、广河客专2条高铁通道,广河、广紫2条高速公路通道,广州-惠州-河源1条城际轨道)。同时加快梅龙高铁、龙寻高速建设,大力推动河惠汕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厦昆高铁、赣广高铁、河揭高铁、韶河汕铁路、梅河韶等高速新规划路线前期工作。并最终实现县县通高铁的目标。
据介绍,目前河源在建的高速公路有一条,河惠莞高速紫惠段,长48公里,计划2020年底建成通车;在建高铁2条,分别为赣深高铁河源段长172公里,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梅龙高铁河源段长35公里,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另有长深高速公路河源热水至惠州平南段改扩建工程,计划2021年开工,河惠汕高速公路,力争2023年开工。
陈殷/文 冯晓铭 陈仕平/图
新闻推荐
河源市第一小学荣膺“全国文明校园” 文化浸润校园 文明涵养人生
■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润物细无声”。■市一小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图为该校书法社的学生正在练字。■市一小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