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任和平县县长,一生仗义疏财好善乐施 和平“福星”陈襄廷

河源日报 2020-11-01 06:36

■民国名人谭延闿题字“颍川旧家”。■陈襄廷旧居“颍川旧家”雕刻精美堂皇。

本报记者凌丽文/图

陈襄廷近来为人们所知,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建造的颍川旧家。随着和平林寨四角楼热度的攀升,陈襄廷的名字也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陈襄廷是何许人?

“其宅心也仁,其爱国也真,其救人也侠,其修己也勤,其事亲也孝,其教子也诚,其为议员也公正,其任县长也廉明。孔融好客,李进孤贫,乡邻沐泽,朝野知名。堂堂遗像,奕奕有神。爰举先德,以勖后人。”

这是徐傅霖为陈襄廷遗像所作的赞语。

徐傅霖,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中德高望重之人,曾参与竞选副总统。徐傅霖读书时代,曾得到乡绅陈襄廷的鼎力资助。陈襄廷(1875年—1944年),林寨下正人,名履中,字正卿,别号襄廷,曾担任民国广东省督军府顾问,做过两任和平县县长;任内在和平致力发展种养业、农业、教育,肃匪患,力保社会安宁;离官居家后,救灾恤孤、修桥铺路,一生行善。

邑人对陈襄廷的评价,多为“仗义疏财、好善乐施、谦恭仁厚”等。

富家子弟

恤母弃学从商

和平林寨有众多让人赞叹的“大宅门”,其中有好几栋都是陈襄廷的。陈襄廷家为林寨大户,家业极大,拥有田租2000余石,拥有薰南第、颍川旧家、小洋楼、青园、朝议第、九栋屋和可喜坳山庄等楼宇房产,有当铺8间,分布在和平林寨及龙川鹤市、老隆、黄石等地,在龙川、和平两县圩镇还有店铺40余间,年收入数以万元计。陈襄廷的祖父陈豫年曾是候补知府,其父是县丞,在陈襄廷出生40天之后病逝。伯父陈肇文无子,祖父便让陈襄廷同时做了陈肇文的嗣子。

陈襄廷幼年就显露出聪颖天资,在私塾读书时曾写过一篇文章,塾师看后,大喜:“这孩子,将来是做官的料啊。”陈襄廷12岁时,长兄赞治身故。16岁时,祖父豫年公去世。这时候,陈家长辈只剩下祖母叶太夫人和母亲李大夫人。作为家中最年长的男丁,陈襄廷见母亲一介弱女,肩负如此大的家业,日夜操劳,怕有损母亲健康,竟弃学从商,为母分忧,承先人遗业,守先人家法。不过,在空闲时,他还是继续自学。他立身处世,以诚、以恕待人,淡泊明志。同时,他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热血青年

力保和邑安宁

清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和平县知事陈兼善察知襄廷乐善好施,见义勇为,遂荐举为孝廉方正(举人),获六品顶戴。

清末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不断,虽地处偏僻,有着一腔热血的富家子弟陈襄廷,结交了同为热血青年的陈礼中、汪赞廷、陈竹溪、陈仿邹、陈伦三等,希冀为国出力,追随孙中山推翻清朝,建立共和。

民国初立,兵匪掳掠,生灵荼炭,林寨地方人士公推陈襄廷为团董。他自出经费,资助乡办团练,联合各乡办联团,招募练勇25名,一切费用由他筹供,并在林寨街腾出3间店铺为营地,一闻报警,即令出击缉盗,以保卫家园。有一次,土匪洗劫老梨坳,练勇前往围剿,毙匪3人,活捉1人送县衙法办。练勇使经常出没属地的盗匪闻风丧胆,地方得以安宁。

民国九年(1920年)冬,粤军离开林寨返回广州,东江诸匪又蠢蠢欲动,经常出来打劫,恰逢此时和平县令一职空缺,地方人士公推陈襄廷出来暂掌县政,人心遂安。

民国十年,陈襄廷被民选为县长,兴利除弊,可惜政局有变,不久去职。

兴办新学堂

培养新人才

民国二年(1913年),和平县成立参议会时,陈襄廷被选举为县议会议员;民国七年(1918年),又被推举为广东省议会议员、督军府顾问。他体察时势,捐白银1万两赞助南方护法军政府。

民国初立,百废待兴。和平县当局曾办初等小学,但经费不足,便找到陈襄廷。陈襄廷认为,要改变积贫积弱的晚清末世流弊,必须发展新学教育,推广新思潮,改变人们的旧观念。于是,他独资创办了一所小学,县令遂名之为襄廷小学,使用新课本,开设新课程;购置洋鼓、洋号、木枪,让学生军训。

不久,彭寨开办的四约联立兴贤高等小学需要款项,陈襄廷捐银1000两资助办学,并任校董。1919年7月,和平县知事何一鸾倡议开办和平县立中学,襄廷又捐白银1000两。不仅自己捐款,他还发动林寨各大户捐款,村内陈瑞山、陈学庆各捐白银1000两,后来又办起了林寨朝阳高等小学。1942年,四联中学创办时,陈襄廷捐出稻谷100石,四联中学给他赠送“捐资兴学”匾额。“为乡邑振兴文教,非仕而能若是乎?”陈襄廷夫妇61岁大寿时,徐傅霖为他们写了“双寿文”,对其如此赞叹。

徐傅霖后来成为卓有成就的民国要人,早年获益于陈襄廷良多。家境清贫的徐傅霖考中秀才后,又考取了京师法政学堂。陈襄廷素知他胸怀大志、聪颖好学,决意成全徐傅霖,资助其读到毕业。徐傅霖赴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深造,陈襄廷继续在经济上支持他,使徐傅霖获学士学位后回国。

热心公益事业

的“邑之福星”

在百废待兴的民国初年,陈襄廷为和平县做了许多实事、好事,除捐资兴学外,他还疏浚河道、修桥铺路、扶危助困、赈济灾民。

林寨紧靠浰江,每到雨季,洪水经常淹没桥和路,当地交通受阻。陈襄廷带着侄子陈修甫,花费万金之巨资,疏浚河道、增筑堤坝,乡人皆得便利。

彭寨至林寨的道路是交通要道,交通繁忙,但年久失修,行路艰难。陈襄廷见了,便出资将路修平,还倡设了修路会,使得此路有人养护。

那时候的陆路交通,还没有汽车,人们往来行走,不时需要休息。陈襄廷或修或增筑茶亭、设义渡、筑路,善行不胜枚举。

陈家在龙川、和平等县繁华街市上开有当铺,陈襄廷收取的典当利息甚轻,其他同行很不满意,多次要他加息。陈襄廷说:“贫民生活无着,无计可施,才会把家里值钱一点的东西拿来典当,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救急服务,哪里是为了发财呢。”同行们不好再提加息的事。

民国八年(1919年)夏,和平县内闹饥荒,斗米贵至千文,民众多采山蕨野菜为食,腹饥哀号。当时正在省议会开会的陈襄廷收到妻子骆夫人的电报,知道家乡发生此事,心有不忍,马上令家人在林寨街设厂施粥,并开仓平粜;又自筹款项派人往江西等地买到大米,供应本县各圩场,一直维持到新谷成熟。这样,有许多邑民得到了救助。

灾后,和平县知事何一鸾为陈襄廷赠匾“泽遍饥黎”,亲自送到陈府。林寨千余群众舞龙舞狮迎挂该匾,一齐向襄廷致谢。

陈家有田甚广,租种者甚多,每遇歉年,粮食不能丰收时,陈襄廷便减收地租。若借了他家的钱却因为赤贫无力偿还的,其将债券焚毁,以示免债。

陈氏家族里若遇有无力办理婚嫁丧葬的事,陈襄廷也常伸援手,“无力者助之,病者施药治之,饥寒者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陈襄廷乐善好施,夫人十分支持。“先生好客,而夫人则多备嘉肴旨酒;先生好施,而夫人则随时周济贫民。”

民国九年(1920年)八月,陈襄廷任和平知事。莅任次日,便将清末民初以各种较轻罪名关押在狱的“囚犯”20余人全部释放,勉励他们回家做一个安分良民。“囚犯”们感动痛哭,县内各界人士自发集资制“邑之福星”匾送襄廷。

民国十年(1921年)十二月,陈襄廷任民选和平县长。这是他第二次出任县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说道:“遵循孙中山先生教导,做人民公仆。”他召集40多位各乡知名绅耆,希望共同搞好和平吏治,监督县府官员和职员是否有索贿、勒索百姓钱财或办事不公的事情,一旦坐实,决不姑息。对事情做得好的职员,他还自己掏腰包进行奖励。陈襄廷以身作则,清正廉明。

为让邑人增加收入,陈襄廷发展种养业,从浙江引进棉种、谷种、蚕种和桑树。在治安方面,陈襄廷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平息匪患。

自掏8000银元

化解两族积怨

陈襄廷善于化解各姓之间的纠纷。清光绪二十五年,林寨朱陈及彭寨曾黄斗殴,襄廷主动解纷;光绪三十年,河源柳城陈杨斗案,他亦前往排解,惠州知府蔡国英为其赠匾“情系桑梓”,军门余炳直赠匾“慷慨解纷”,太守徐书禅赠匾“侠义可风”。

陈襄廷巧妙化解龙川车田陈、邓两姓多年积怨的善举,至今让人称道。当年,财大气粗的邓姓人准备在车田街建工厂,由于陈姓人二世祖的坟墓在此,便劝说陈姓人将坟墓迁走,而陈姓人则认为该地方是他们族姓的风水宝地,祖坟决不能迁移。邓姓人再三劝说无果,一气之下,欲强行将祖坟迁移。陈姓人召集了车田、彭寨、林寨、古寨等地宗亲,携带鸟枪、棍棒、干粮,集结到车田街,与邓姓人爆发了大规模械斗。由此引发的冲突持续了数年,双方死伤多人。

为此,广东龙川、和平、江西定南几处县衙曾联合劝说调解,但无济于事,最后也是束手无策。

陈襄廷上任和平县知事后,得知陈邓两姓恩怨,有心为其化解。于是率领几个得力随从,不辞艰辛,深入辗转于各寨镇,游说于双方主事者及老成乡绅之间,将个中利害反复分析给两姓听,但双方为了颜面,都不肯先退让。

陈襄廷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这边对陈姓人说,邓姓人已认缺理了,愿意言和,并托我给你们道歉,同时给你们赔偿损失4000银元;那边他又对邓姓人说,陈姓人已自认理亏,愿意言和,并托我给你们道歉,同时给你们赔偿损失4000银元。

此前,两姓乡亲早已为陈襄廷的话感动,听说对方赔钱,都顺水推舟握手言和。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如天文数字般的8000银元,是陈襄廷垫付的,都为他的良苦用心和慷慨解囊表示钦佩。惠州知府徐书祥赠陈襄廷一块“慷慨解纷”金匾。

此后,陈邓两姓的乡亲邻里都过上了平安日子。

躬耕乡梓

发展农业生产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月,陈襄廷任满回乡。返乡途中,乡民燃放鞭炮迎接。陈襄廷曾对人说:“我两次任县长,私人垫用了2万白银,虽未有什么建树,但我不贪污受贿,不敲诈勒索,所以背后没有人骂我是贪官污吏,垫了点钱也是值得的。”

不再做官的陈襄廷,依然心系邑人,救灾恤孤、助贫惜老、修桥铺路,做了许多至今让邑人感念的善事。

因为家人众多,陈襄廷在林寨觅地起广厦,不问政治,购地数千亩,分植树木花果,辟园种菜,开池养鱼。他还劝邑人跟着一起种养,以此作为农村发展经济的策略。陈襄廷种有枫栗300多株,面积10多亩,都是在民国九年种的。他种的这些枫栗,还被记录进民国《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中。

1944年,陈襄廷去世,留下众多儿孙——7子9孙5孙女,散居国内外,多数事业有成、博学多才。其裔孙归国返乡祭祖时,无不受到邑人热烈欢迎和款待。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徐傅霖《襄廷先生夫妇六秩晋一双寿序》,载《浰江随笔》;《陈襄廷先生传略》,载《和平文史》总第七辑,作者陈小白、陈平波)

新闻推荐

和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查 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农村人居环境

○本报讯特约记者朱景优日前,和平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查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