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人凌开蔚: 辞官回乡修县志
1944年7月,新编撰的《和平县志》印刷完竣,由和平县修志馆发行。这是和平建县后第七次修撰县志,此时离民国政府提出重修地方志,已过去了17年;距离上一次修撰《和平县志》,已有120多年。
20卷1100多页、约35万字的《和平县志》得以顺利修撰,和平贝墩人凌开蔚功不可没。凌开蔚早年曾与堂兄凌开先一起参与七修县志工作,后因战事中断。
兄弟同心修县志
时局弄人难如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军北平,南北统一,民国政府移都南京。次年,民国政府组织中央行政院议修地方志,各省成立通志馆,催促各县市重修地方志,以示大一统。地方志之修,不仅只有文献之效,更有佐政之用。但民国期间,战争一直不断,文教事业能做成的不多,做成了的,都因其邑有人才,且其人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民国版《和平县志》正是如此。
民国版《和平县志》的修撰,离不开凌开先、凌开蔚兄弟。
凌开先是凌开蔚的堂兄,号梅春,贝墩铁扇关门人,由廪生选宣统己酉科拔贡,曾在湖南任府经历(知府署官,主管出纳文书事务)。他喜好读书,经史功底甚深;书法学的是赵孟頫、王羲之,润整遒秀,潇洒出尘;诗词古文都有根基,对典章制度很有兴趣。但他并不汲汲于古文,而更推崇当时梁启超蓬勃警辟的文章。
清末科举废除后,旧的教育制度倒塌,人心不稳,新的教育制度尚未建立。凌开先有意在教育方面有所建树,虽在湖南略涉仕途,但割舍不下乡梓之情,遂返回和平从事教育工作。民国元年(1912年),凌开先任和平县督学局长,积极推广新式小学,并设单级师范。一时间,和平教育有勃兴气象。1919年,他出任县师范讲习所所长。
在为和平现代教育殚精竭虑时,凌开先还惦着一件事,那就是续修县志。这也是堂弟凌开蔚心心念念的首要之事。1919年,凌开先、凌开蔚(时任县劝学所所长)奉县知事何一鸾命,拟撰续修县志章则。1920年,和平县设修志局,公推凌开先为主任,经营数月后,军阀混战之火烧到和平,修志一事被迫中断。凌开先在家里常常叹息惋惜,甚至和凌开蔚建议一同修成私家志稿,但后因诸事牵绊,未能了却夙愿。1928年,凌开先逝世,时年58岁。
凌开蔚向来知晓兄长心事,其未尽心愿,亦为自己心念所系,平时十分留心搜集资料。因此,可以说凌开蔚已为修志事准备了20年。
教员从军复从政
矢志不忘有回响
凌开蔚的早年经历,据1998年版《和平县志》记载,1914年,凌开蔚到广东农林试验场附设农业教员讲习所学习,毕业考成绩名列第二。1916年到1925年,他历任小学教员、中学文史教员、粤军总司令部咨议兼粤警备游击第一司令部书记长、民国和平县公署总务科科长及和平政府秘书兼财政科科长。
在上述职位上,凌开蔚克尽职守,“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负责,深受学生敬重;为官清廉、办事公道,颇得百姓好评”。
凌开蔚最为人称道的一桩功绩,便是修撰了民国版《和平县志》。此时,距离和平上一次修撰的清朝嘉庆版县志,已过去了120多年。
续修县志,势在必行。
1941年4月,新任和平县县长曾枢辅下车伊始,即提起七修县志之事。曾枢从乡绅周刚如处听说,凌开蔚当年曾参与修志工作,且一直以来仍在以修志为念,心中大喜,暗道:“凌先生先得我心,今有若人,事必成矣!”马上托人给他捎信,让他到县城商谈修志办法。
此时,凌开蔚尚在龙川县政府任职,当即返乡。一回到家乡,凌开蔚即着手草拟修志计划、志书目录、采访条目及各种表。此前,龙川县已在张镇江的主持下进行修志,于1931年1月设馆续修,但仍未编成。为了将事情做好,凌开蔚也不计较是否能成立修志局公修,自己能否出任公职,只愿能将个人能力都发挥出来,将志稿修成,给后人留下可供稽考的文献。
当年4月11日,凌开蔚到和平城,向县长曾枢面呈所拟修志计划志书目录。曾枢“瞻其风采,聆其言论,于编修志书皆若夙具成规”,甚是赞许,便决定“属以主持纂务”,从和平县“地瘠民贫”的现实出发,按照其“先采访后开局”的计划,积极实行。
从清朝嘉庆年间到民国,时间已过去120多年,政治、社会种种情势变迁,已不能按旧志那些条目,而要予以变通,以适应时代。凌开蔚接手县志修撰任务时,面临着资料短缺的巨大困难。自嘉庆年所修县志至1941年,已板片无存,书帙残缺,且流传极少,而待载事实日益增多,修志难度很大。有志者事竟成。这难不倒将修志之事萦挂在怀的凌开蔚。
面见县长后,凌开蔚又将所拟采访应备之表目再度认真修改一番,于当年5月1日将采访条目及附表共56种等呈缴和平县政府。
数日后,和平县行政会议上,讨论续修县志一事,曾枢将凌开蔚所呈的计划提到会上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按照凌开蔚“先采访,取得材料,然后设立修志机关”的主张,进行修志事项,并议决暂在高中基金项下垫借采访费用1000元,并通令各区乡镇长、各机关团体学校、各绅耆协同负责采访。
半年跑遍和平乡镇
费时两载修志告成
当年5月14日,和平县府函聘凌开蔚为续修县志采访主任。18日,凌开蔚搬到县城如意楼,开始到全县各地进行采访,浰头、热水、青州、油溪、水唇、贝墩、长塘、下车等地,无镇不到。
凌开蔚采访历时8个月,其间遇到各种困难,他都一一克服了。
那么,凌开蔚采访的都是些什么内容?
据凌开蔚记载,大致有:县中大事记、县境四至、名山、水流、险要、区划、古迹名胜、城市、衙署公所、坛庙寺观、教堂、茶亭、族姓、户口、风俗(含仪式、生活、好尚、岁时等)、谣谚、会社、物产、水利、农业、林业、蚕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猎业、畜牧、书院义学、社教、民路、公路、水路、桥渡、邮电、仓储、职官、宦迹、选举、仕宦、人物、列女、耆寿、艺文、杂事等,包罗极广,给后世按图索骥、查询依据与资料带来了很大方便。
全勤跑了大半年后,凌开蔚已收集了相当多的资料。
1942年1月5日,在和平县政府召开续修县志会议,各乡镇长、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各绅耆与会。11日,修志馆成立,县长曾枢任馆长,凌开蔚任副馆长兼总撰,馆址在和平县城小南门内的环溪寺。
资料准备妥当后,3月6日,总纂编驻馆,协同修志人员与制图员等一律到馆,大伙儿坐在一块,开始了编纂工作,预定时间3个月。
当年3月12日,时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何彤与省教育厅厅长黄麟书(龙川人)看了志稿,并各作序一篇。4月12日,黄麟书视察县政,到馆指导。6月6日,全部志稿大致编成。6月,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为此志题字。12月29日,第三次评议会召开后,第七修和平县志稿即告完成。
1943年1月20日,志稿开始清缮。10月8日,凌开蔚携款赴赣县,在大东书局江西印刷第二厂开始印刷此志稿。1944年7月,七修县志印刷完竣,由修志馆发行。
此时的中国,仍在抗日战争中,艰难图存。在人力、物力都不足的情况下,凌开蔚以坚忍之心,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牵头修成此志,给和平人民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黄麟书在《序》中,对凌开蔚提出的修志方法赞叹道:“和邑此次修志,采访则责专搜广,编纂则合作分工,修饰则时历数月,而重大事项又悉经评议会决定,力避偏私成见,其书之足信,今传后,大有禆于教育文化无疑也。”“和平修志费时二载,竟克告成,诚令人不胜欣喜。”
本报记者凌丽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昕今年以来,市林业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