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彬:“00后”新一代青年厨师

河源日报 2020-09-11 08:08

■杨柳彬将切做好的烧味食品摆盘■杨柳彬对菜品摆盘也很讲究,既要做到好吃还要美观。■杨柳彬拿手的烤乳猪尝到从厨之路的“苦”与“甜”

“广式烧卤味是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式烧鹅"则是广式烧味的主要代表,烧鹅对烤制的要求非常高,因为鹅肉入炉烧烤前会用酱料腌制,广东人对烤制烧鹅的要求是"刚熟",令骨头部位的鹅肉还保留些许粉红色,原因是这样的熟度鹅肉才会显得不会太老,并且保留较多的肉汁。”聊起自己做的菜式,杨柳彬侃侃而谈。20岁的他已经在餐饮行业打拼了近3年。

杨柳彬是龙川县佗城人,走上厨师这条路,与他童年的经历有关。“读初中那会,放学回家后常常帮爷爷奶奶做饭,那时候看到简单的几种食材在爷爷手里可以千变万化,让我对做菜特别向往。”杨柳彬告诉记者,初中快毕业的时候偶然看到河源技师学院的招生简章,看到里面展示各式各样的菜式,便报了烹饪专业开始从事他的美食制作之路。

但真正接触到烹饪以后,杨柳彬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做菜并不是简单的切切菜,炒一炒的,而需要经过反复研究、尝试,才能提高技艺。”在学校这个烹饪大家庭的培养下,即使尝到从厨之路的“苦”,杨柳彬依然没有放弃,他以学校优秀学子为榜样,细心学习,刻苦钻研。他说:“即使常常被锅里的热油烫伤,我还是忍痛坚持下来了”。

“虽然有老师的指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但学厨之初照样要从零学起,从理论至实操,从磨刀至翻锅的学习让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杨柳彬说,好的刀功是一个厨师最基本的技能,所以他便从切菜开始学起。等刀功学熟练以后,才跟在老师旁边学习炒菜。“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多练,做得不好的菜不许上桌,必须反复不停地做,直到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为止。”由于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加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杨柳彬的厨艺得到了迅速提升。

在2015年至2017年学习烹饪期间,杨柳彬在学院担任15届旅游服务系团学会主席,15届烹饪协会会长,其间也荣获了技能节大赛优秀奖、烹饪专业奖学金排名第二名、专业第一名、校十佳学生等荣誉。

新一代青年厨师更注重餐饮美学

记者发现,新一代的青年厨师们,有很强的学习欲和学习力,同时他们对传统菜式重新审视,善于从现代餐饮潮流中汲取营养,再创新应用到传统中。尤其是对餐饮美学,相对传统厨师,他们在追求美味、健康外,更注重摆盘的美感。

从杨柳彬学厨艺的第一天起,学校老师就培养他厨匠精神,引导他必须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把食材的美味烹饪到极致。杨柳彬说,老一辈的厨师们都是秉承着客家人勤俭质朴、刻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是材料、刀工还是火候,他们都不会偷工减料。而且比起花哨的外观,他们更注重食物本身的美味,不太注重摆盘,但现在我们在做菜时,对摆盘提高了要求,不仅要好吃还要美观。”

对于厨师行业的未来,杨柳彬认为,餐饮业经久不衰,厨师将是一个不会失业的行业。但随着餐饮业越来越发达,对厨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厨师不断地学习、提升。“目前,我觉得在星级酒店还有很多东西可学,有很大发展空间。”他说,未来,若有一天他觉得在这家酒店学不到新知识了,会考虑去另一处能学到更多东西的地方,或者自己创业开餐馆。

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

“河源技师学院作为河源市的2所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之一,我们学院的主要责任是培养烹饪人才,向外输出人才,传承粤菜文化。”河源技师学院办公室主任叶晖表示,在“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河源技师学院积极参与到粤菜师傅工程的建设当中,培育及壮大“粤菜师傅”精湛技艺的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互动学习交流平台,促进院校职业技能教育长远发展,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弘扬工匠精神。

“粤菜师傅”工程提出后,河源全力推广本土特色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像杨柳彬这样从中受益、实现技能就业致富的事例越来越多。

“如果不是学做了粤菜,我可能还在到处打散工,为自己的未来发愁。”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工作的杨柳彬坚信,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河源技师学院的粤菜烹饪专业的招生简章,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折点。

(文/图本报记者黄欣)

新闻推荐

龙川县全力推进学前教育“5080”攻坚 年底将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

○本报讯记者陈小玲通讯员陈维明张嘉智今年是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收官之年。龙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工作部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