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前夜,中国军人在河源阻击日军
1945年5月26日,抗战胜利前夕,河源沦陷于侵华日军之手。此次中日双方在河源长达12日的交锋,系赣南会战四大战役之一,我军的主要任务是阻击日军由惠阳、翁源、从化向赣南集结的。
每一寸土地
都是阻击日军的阵地
1945年5月28日、29日,我军与日军仍在进行攻防战。
进入5月下旬,河源连日大雨。5月29日19时至21时,日军企图在夜幕和大雨掩护下,准备从双下、九帝宫(九重门)一带渡过新丰江北上。我军及时发现日军动向,一顿猛烈的火力阻击后,日军偃旗息鼓。
据《第七战区抗战纪实》(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参谋处编纂于1945年)载,5月30日9时,日军以机炮掩护,用4艘木船,每艘船载步兵数十名,由章田(即庄田,下按原文)上游向下行驶,欲强行渡河。我军第四连及机枪二连一部,集中轻重机枪火力,向船上日军扫射,当即击沉1艘木船,其余3艘木船亦遭到重创,不得已驶回对岸。
日军强渡之际,我军在三台山(即笔架山)北端一带高地发现日军小分队向我军二营阵地围击,与我军警戒部队展开接触战。约2个小时后,马鞍山南端发现日军便衣数十人,同时在葫芦坳、木头坑的山路上亦发现日军300余人。我军第二营当即占领三台山、邝屋后山、马鞍山之高地防线,与日军展开激战,并派预备队的一个连前去增援。
正在战斗间,双下200余名日军乘机渡过章田,逼近我军第二营,企图对我军第二营形成三面夹击之势。我军立即遣第一连从佛子坳侧击章田的日军,但因河水高涨,田畴皆成川泽,交通受阻,支援困难,只能占领佛子坳掩护友军。
至5月30日13时,第二营已遭日军三面围堵,而日军又以一部迂回,由铜锣山向高屋排挺进。同时,河源县城里的日军以木排强行渡河。我军侧背均受敌威胁,形势危急。14时,我军以第八连占领天香碉掩护收容,并重新变更部署:预备队占领崩岗下至鲤鱼头,作纵深配置,对河源公路警戒;第三营占领石龙排至天香碉之线,对通河源大道警戒。20时,我军大部队已集结于南湖附近。
此次交锋,我军击毙击伤日军200余人(包括日军炮兵少佐及第四中队队长、分队长各1名),我军阵亡排长1员,伤亡士兵95名。
我军一团兵力
阻击万余日军
同年6月6日21时30分,数百日军分兵两路,一路绕山道袭击天香碉左侧后方(即香车水库高地),一路从正面向天香碉挺进,与我军第八连展开激战。第八连腹背受敌,形势危急,我军立即派第九连一排增援分水坳隘口,阻击八连后背之敌。是夜,天香碉被敌军突破。
6月7日凌晨,天香碉之日军沿大道及两侧山路向我军的守军挺进。1时10分,日军将我军分水坳一个排的守军包围。另一股日军向鸭乸塘窜进,与我军第九连展开激战,被我军击退。
6月7日拂晓,数千日军源源不断地前来增援。我军派第五连前往阵地增援,同时调吕屋排的第七连、汕洞的第三连驰赴杨梅坑合击日军。由于时间赶不及,我军改以第二连占领大平王附近(斗凹山龙王庙),拖住日军前进的速度。8时,我军第一连及机枪一连与苏营两个连,先行占领坳背325高地、大斗崠、圆沙岭、屏风嶂之线。9时,第二营(缺第五连)开赴花椒坪至神岗围之线掩护。第三营与日军展开阻击战,至15时,才经大斗崠转移集结于黄沙塘附近,作为预备队;16时,在南湖新圩、老圩的数千名日军携数门大炮,向我军大斗崠阵地猛烈轰击,我军以迫击炮还击,双方炮战约30分钟。
根据战场形势,我军重新部署兵力:472团第二营占领高地亘坳背至大斗崠防线,第一营占领斗凹亘面、沙岭至屏风嶂防线,第二营(缺第五连附第七连)占领花椒坪至神岗围防线,迫击炮排在斗凹后占领阵地,归第一营营长指挥,第三营(缺第九连附第五连)为预备队,部署在黄沙塘附近。
6月8日0时,数百日军分兵多路向我军大斗崠472团苏营之第四连阵地袭击,双方开展了激烈的攻守战。因敌众我寡,我军阵地陷落。我军逆袭日军,但被日军击退,随即以第五连为增援,开展反攻,并令第一营派队协击。
6月8日黎明,我军第五连到达沙竹薮。当时,数百日军携数门大炮占领了大斗崠,向我军斗凹防守阵地攻击。在突破斗凹阵地后,日军继续挺进,与大斗崠日军一起合攻我军沙竹薮第一营及352高地苏阵营地,并以密集炮火向我军轰击。激战至8时,我军因地形不利,随即转移至黄沙塘附近。其时,我军第二营亦与敌骑及便衣数十接触,因阵地被日军突破,即向灯塔附近转进。8时30分,我军以第三营占领双江圩、高陂、松圆圩(松源圩)北端高地阵地,并掩护收容退下来的友军。11时,后续到达的日军沿黄沙塘、双江圩、高陂、松圆圩之线向我军阵地挺进,我军一营、三营进行抵抗。17时30分,日军窜抵灯塔,与我军第二营激战。20时30分,我军主力分别转进蓝塘、西坑、高车、莲塘阁附近,全力阻截日军往龙川东进(当时广东省临时政府迁在龙川)。
在天香碉至灯塔间路段各次战斗中,我军共击毙日军67名,我军伤亡士兵72名。
从故纸堆里发掘出《第七战区抗战纪实》的惠州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河源市李焘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明华,在研读这些记录了当年河源军民抗战的一手资料后,分析认为,当时我军以一个团约1000人的正规军和不足2000人的地方军民,对抗装备了80门大炮并搭配骑兵的万余名日军,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和艰辛,但完成了拖住日军向赣南集结步伐的任务。李明华解释说,5月26日晚,日军占领河源县城后,时值暴雨季节,江水暴涨,因沿江北岸有防军占据了所有高地进行阻击,日军渡河困难。日军后续部队到达河源后,有3000名日军驻在城内,其余兵力分多路与防军进行接触战,企图占据北岸高地,并寻找地方伺机渡河,另有部分日军住在双下农家祠堂中。5月28日至29日,连降暴雨,日军无法渡河,困于河源城中休整。休整期间,日军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河水稍退后,日军在九帝宫位置赶搭浮桥,旨在让日军主力及辎重部队过江北上。6月6日,北岸守军难以抵御,已撤至南湖、天香碉防线。浮桥已通,日军主力即渡河北上。同时,日军先头部队与防军在天香碉等地防线展开战斗。
“日军从惠州泰美开始北进时,沿路抢掠,抓乡民作民夫,为其担物。日军从河源出发时还有200多名民夫,除极少数民夫在途中逃脱外,其余的或受伤或被枪毙。”李明华说。日军的侵略,给惠州、河源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本报记者凌丽)
新闻推荐
□黄更新故乡的古寨,名曰“土板湖寨”。这是一座古老而又淳朴的村寨,它伴随着历次南迁的古风飘越而至。这里蕴藏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