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税务局:做好“四篇文章” 决战脱贫攻坚

河源日报 2020-06-18 07:43

■本报记者吴建勤通讯员邢盟政

走进东源县船塘镇流石村,这里拓宽的道路、新建的桥梁、整治的河道、修建的农田水利、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工作忙碌,生活幸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贫困村。“村里现在环境好了。放眼一看,亮堂、干净、舒服。居住条件更好了,村民们生产、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谈到村里的变化,村委会副主任欧海涛感慨万千。这些变化,都要感谢东源县税务局。

帮扶村贫困发生率较高

脱贫攻坚难度较大

在几年前,受到山多、沟深等自然条件制约,生存条件恶劣、生态治理困难、基础设施缺乏、交通条件滞后,流石村成为河源市贫困发生率较高、脱贫攻坚难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在这户籍人口达4000人以上的大村,2015年全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仅有3865元,2016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8户163人,村集体收入仅有1万元。

可开发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家庭收入单一、少数劳动力外出务工……让贫困群众斩断“穷根”,难!啃流石村这块脱贫的“硬骨头”,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做到让流石村迅速脱贫,实现长久致富,东源县税务局从稳定就业、改造危房、发展教育、美化乡村四个方面做起了文章。

选准帮扶项目

增强“造血”功能

在流石村的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却掩盖不住生产经营的火热景象。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东源县税务局先后派出7名驻村干部,逐户走访村民,为贫困户选准符合实际的帮扶项目,让扶贫项目开花结果。从2017年开始,共组织42户贫困户150人入股东源县新龙腾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解决了村里近九成贫困户的稳定收入问题。同时以创新项目、扶贫产业安置贫困户,组织成立了流石村就业扶贫车间,目前年产值约260万元,累计安排6名村民就业。

在点对点解决具体问题上,东源县税务局也有好办法。村民王建新养殖了10多只山羊,因为缺乏专业养殖技术,肉羊种苗存活率低、销路不好,年利润不到1万元。东源县税务局驻村干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王建新养殖技术,帮他制定肉羊发展养殖规划,利用产业扶持资金为他扩建养羊场。还帮扶村里的贫困户购买了机耕拖拉机,根据每家劳动力情况,发动贫困户养牛、养羊、养鸡等,不断帮村民拔去“穷根”。

除了产业扶贫,危房改造也是税务驻村干部关注的重点。2018年9月,由于拿不出启动资金,贫困户欧阳科的危房改造迟迟不能开工。驻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向帮扶单位东源县税务局请示,争取到1万元帮扶资金作为欧阳科的启动资金。当年年底,欧阳科住进了安全住房。目前,东源县税务局共帮助该村解决了16户村民的危房改造问题,困难群众都住上了安全的“暖心房”。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决不能让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入学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东源县税务局党委一直坚持的帮扶信念。河源技师学院学生欧方渝家里三口人,爷爷年迈,奶奶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家里主要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在欧方渝为学费发愁的时候,驻村干部主动向帮扶单位东源县税务局请示,争取到一笔帮扶助学金,解决了孩子就读困难的问题。驻村干部还经常轮流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让“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融入家长和学生心中,帮助他们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目前21户贫困户子女读书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逐渐摆脱贫困。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留得住人,村子才能长久发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才能夯实乡村“沃土”,让“富根”早日枝繁叶茂。精准扶贫以来,东源县税务局筹集资金拓宽道路、新建桥梁、整治河道、修建基础设施;组织清理农业废弃物等垃圾85吨;入户宣传卫生习惯知识860多人次,聘请保洁员6名、招募志愿服务队18支,发动志愿者参与清理卫生630多人次,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据悉,2019年底,流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58人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29元,全部实现“八有”脱贫目标。东源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东源县税务局将继续努力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把流石村建设成美丽乡村。”

新闻推荐

东源县奋力夺取灾后重建工作全面胜利 绘出灾后重建新画卷 开启幸福美好新生活

■重建的义合镇仙水桥竣工通车■省定相对贫困村涧头镇大往村亲水步道■重建的顺天镇党演大桥主体工程已完工■2019年11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