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人物志 黄强(上)历经反清、讨袁、抗战的血与火,弃文从军的龙川少年成为中将 黄强:将星从龙川升起
黄强的一生,与中国现代史紧密相联。民国著名学者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中列举各界客家闻人时,即视黄强为军界闻人,将其姓名与合浦陈铭枢、香翰屏,防城陈济棠,始兴张发奎,梅县黄其翔、黄任寰等同列,称“他们的行动,都是和时局关系极大的,明眼人谁个不知。”
客家少年弃文从军
1948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传》一书中提到,黄强生于民国纪元前二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龙川附城人。对于黄强的出生时间,有人认为应该是1887年,因为客家人一般不说实岁,只说虚岁。
黄强出身的家族,是龙川有名的书香、官宦之家,家产颇丰。祖父黄柳棠所生儿子中,有两人为清朝末年同科秀才、贡生,民国时期曾分别出任龙川县县长和和平县县长。
6岁时,黄强入私塾,后随叔父读书于龙台寺。他胆识过人,幼年随叔父深山夜猎,从不胆怯。12岁时,黄强应童子试,因清末废科举,应试未果,入读惠州中学。肄业后,入广州圣心书院(今广州三中前身)学习法文。1904年,17岁的黄强毕业,被滇越铁路公聘为法文翻译。工作中,黄强不免要与骄横的法国工程师打交道,年少气盛的他,咽不下这口气,愤而辞职,投考虎门陆军速成学校;次年,被选送至保定陆军速成学校肄业,成绩优异,免习普通学,即升入炮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黄强以优异的成绩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时年20岁。
毕业后,黄强从河北返粤,任两广督练所委员,不久,被派往炮兵第二十五标第一营等候派遣。
年少的黄强,受革命思潮影响,参加了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在广州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新军之役,事败,被拘役数月,幸得友人营救,才获释放。
不久,黄强任炮兵二十五标二营左排官,很快又获任四营中队队官。
1911年,广东光复时,黄强率兵占领造币厂,以保存货币完整有功,擢升为北伐军少校参谋;1912年,调充惠州绥靖处中校参谋。
反袁失败逃亡海外
求学英法
清末民初的惠州属东江一带,土匪遍地,为非作歹,商旅受阻,地方亦不得安宁。黄强被委以重任,出任东江安抚使,在职半年,匪患大为减少。对博罗柏塘和河源上洞、南坝等历来悍匪啸聚之地,他铁腕剿之,其余则采取剿抚兼施的方法取之;他在沿江筑设碉楼,各县重要道路,分段竖立碑石,使各乡负治安之责。龙川、紫金、河源等东江沿岸县,在重要水路隘口建筑碉楼,并派警卫军驻防。自此,东江一带获得了好一段时日的安宁。
安抚使任务完成后,黄强升任两广绥靖公署上校副官长,1913年,调任广东都督府军务科长。这一年,黄强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袁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后,他被袁通缉,逃亡法国巴黎。逃亡期间,黄强本想趁机进军事学校深造,但未获当时中国使馆允许,未能如愿,只好由李石曾先生介绍,进入法国巴黎农业学校学习。这时,黄强25岁。
这位龙川出来的青年,认为中国以农业立国,如果作为军人兼具农业知识,对将来率兵戍边垦殖屯田,应该能发挥作用。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设筹安会,为称帝作准备。远在巴黎的黄强闻知,与陈庆云等前往英国航空学校学习,以备他日革命之用,那时有了战机,战斗力增强,不怕他袁世凯不滚下皇帝腐朽“宝座”。有史料提到,黄强在英国读书的费用由陈炯明资助。
在法、英读书时,黄强学习了多种外语,为日后与各国作良好沟通打下了基础。
军人从政
创办“甲工学校”
经历了满清末年腐朽的皇权统治,黄强深切感知中国不能再回头走帝制老路。他与远走欧美的一些同志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在汕尾澳头等处举起义旗。
不多时,袁氏败亡,黎元洪出任总统,朱庆澜掌粤,黄强被聘为省府咨议。任上,黄强因援闽之事奔走各方,朱划出20个营交给陈炯明统领援闽,黄强被任为粤军兵站总监。
此时正是各方军阀混战时刻,粤军受陆荣廷、莫荣新等军阀歧视,兵饷、军械均不敷使用,黄强深感粤军前途堪忧,便与省长李耀汉商议,获命为广东工艺局局长,从而利用局内设备,在汕尾设厂制造弹械,并在福建漳州设厂造币。此后,粤军饷械无缺。
同时,黄强利用工艺局的空旷之地,增筑堂舍,创办甲种工业学校,内设机器、织染、化学、美术四科,以期造就大量工业人才,禆益民生。黄强还兼任了粤闽两省华法教育会会长,在任期间,呈请两省当局,每县资助选送学生若干名赴法留学,其后多毕业成才。
1920年,黄强出任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校长。
1919年起,被后人称为“东江三杰”的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以黄强创办的这个甲种工业学校为阵地,掀起了巨大的革命之学潮。
只身入敌营,谈笑间使粤军化险为夷
民国七年(1918年),粤军取得漳州后,与浙江童保暄师相持于江东桥一带。战事一触即发之际,黄强只身冲过火线,至厦门,与师长童保暄商定停战办法,使粤军转危为安,保存了其后粤桂两军决战于东江的军事实力。
粤桂战事迁延日久,东江一带民众饱受战火荼毒。
1917年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陈炯明被任为第一军总司令。1917年10月18日,因军阀段祺瑞派臧致平由福建窥视潮汕,危及广东,孙中山再拨12营兵给陈炯明,组建“援闽粤军”,兵力约万余人。1918年5月,粤军及驻粤滇军联合展开援闽之战。至同年12月,双方经多方调停而停战。1920年7月,桂系军阀陆荣廷为争夺广东地盘,在龙州召开会议,借讨伐福州北军为名,派兵进攻粤军。1920年9月,陈炯明由闽率部返粤驱桂,第一次粤桂战争以陆荣廷失败而告终。1921年6月,陆荣廷于广西梧州集结1.5万人的部队反攻广东,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粤军总司令,并决定夺取广西梧州后由桂林出师北伐,第二次粤桂战争同样以桂军失败而告终。
在粤桂战争中,黄强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1920年粤军回粤,粤桂两军决战于东江,粤军失利,正拟退却。黄强冒着危难,只身入广州,说服魏邦平、李福林两部及海军汤廷光舰队,在广州响应,使得粤军反败为胜,国民革命基础为之益固。
此战令黄强痛感军队现代化装备之必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航空队伍。于是,他从澳门法商航空队购入飞机14架,组织航空队,他被任命为处长。
湛江平匪患,黄司令除暴安良
民国十年(1921年),黄强任粤军第七路司令,驻防雷州半岛。
黄强到湛江赴任时,雷州半岛的人民饱受土匪荼毒已逾六载,民众颠沛流离,生活惨不忍言。黄强认为,匪徒猖獗的症结,是因为他们可以在广州湾租界藏匿,且能私购军械。于是他与法国当局协商,准其统兵入境,以雷霆之势,聚而歼之。因此,粤西、桂南各属县镇,遂告安然。
清末民初的匪患,令雷州半岛田园荒芜,百业萧条,数以万计的民众死于悍匪屠刀下。商人也不敢出远门经营,西营巨商数年不敢到赤坎,赤坎商家也不敢离市一步,其苦非常。直到世纪之交时,一些年长的老人提起当年匪患,仍深感恐怖。
虽然经过数次清剿,当地匪迹一直不绝。华商苦之,但雷州官军都是走马灯一般地驻防,经常换人,无法彻办。有些官员甚至与匪徒勾肩搭背,来往密切。时任法国公使对此也颇为苦恼,曾对黄强说:“某年,某官要我帮忙捉拿匪首李福隆,谁知这官来到后,就和李福隆一同赌博去了;又有一次,某官要我捉拿另一匪首杨陈仔,谁料他一来赤坎,又与杨陈仔一起吸烟吃酒,他们都和匪首是朋友,我怎么敢去捉拿?有时中国官员来公文,请拿某匪,捉去后,又被放回,这是常事啊。”
黄强到任后,经过详细调研,认为最棘手最复杂的问题,是匪徒得到了广州湾租界的无良政客、奸商及跑腿军人的庇护,他们通过香港从国外购进军火,接济内地匪徒,同时为匪徒销赃,以赤坎西营为贩卖掳来的妇女儿童之黑市;且租界又是“法外之地”,中国军队不能涉足。
作为参加过多场战争的铁血军人,又曾留法留英,黄强自有一套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方法。
1921年冬末,黄强给法国总公使去信,商议带兵入境事宜。两天后的清晨6时,他就带着一个连的卫队出发,过法租界之洋村度,于下午3时抵新市,法国柯公使乘汽车亲来迎接。
黄强与租界内法国官商及柯公使等多次商谈剿匪之事,如彻查偷运军械、接受贼赃等事情,都按黄强提出的方法进行办理。
1921年12月22日夜10时,黄强率兵围捕赤坎匪徒,每兵配麻绳一根,备作绑匪之用。23日,负责民政方面事宜的公局局长陈学谈,带来了各路引路局兵,分送各营。黄强军队与租界军队共分11路,另组一队人马到土匪大本营捉拿著名贼匪以及接济匪徒枪械的奸商牛贩。当晚及次日早上8时,各路人马押解回1000余名人犯;著匪另置一处,以3挺机关枪监视。25日,黄强与法国柯公使去赤坎公局察视被掳妇孺,不下数百,俱被匪徒掳作眷属。29日,黄强与法公使等到西营监狱,将定罪了的百余名匪徒,派兵押下从越南河内开来的船,运往越南海防港,转送非洲当苦工,永远不准回国。
1922年正月十二夜,雷州城为黄强举办了一场破天荒的提灯会。当地的提灯会历来以“人神共庆”主题,当年却以“黄司令剿匪凯旋”为主题,以庆祝剿匪大捷。原只有数千人的雷城,出动的花灯竟有5000多盏,民众欢声雷动,盛况空前。这是雷州元宵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
这次的提灯会,是由当地14位有声望的贡生、优贡、禀生、教职人员牵头,集议者约80人,士农工商学各阶层的头面人物组成委员会,于游行前10天,向全城居民发出传单,告知全城将于元月十二晚齐集公共运动场,举办提灯大会,以庆祝黄司令剿匪凯旋,籍表全体公民爱戴之意。组织者精心策划,预先确定了14个集合点,统一指挥信号,确定了游行路线。
当日,队伍前列为长脚式大纱灯“黄司令官平匪凯旋提灯会”,兵式学生打洋鼓、吹喇叭,唱军歌、演说、舞狮与龙。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个像大铜鼓的灯,四边写有字,“一鼓荡平”“黄司令纪功塔”“勋高南合”“鼎时伏波”;一个炭绘有黄强巨像的灯,上书“南方之强”;彩色花炮灯座在火箭上贴有“功以天齐”“烈火消冻”等字,射至半空,隆隆有声。
还有一座引人注目的牌灯,上书一长联云:“除三县无数妖氛,阳长阴消,使吾民险中脱出;迟一月不可收拾,山穷水尽,得将军天上飞来”,尽表对黄强平匪之功的感激。其余的灯,有的控诉匪帮杀害灵介村千余人的骇人暴行,有的表示耕牛被匪帮抢光,有的痛斥与匪共谋的贪官庸官;有的警告匪徒不可再作恶,否则运往非洲终身苦役;有的灯书有“招集流亡”“以民更始”“利便交通”等字,呼吁社会重视平匪后的民生事宜。
在提灯会举办的同时,人们发起募捐,置黄强肖像以作永久纪念。该地禀生陈景均起草了一份千余字的募捐启事,表述雷州匪祸之害及黄强平匪功绩。但黄强没有接受这项提议,称要将此款投入教育事业,此举只得作罢。
黄强在雷州平匪三个月,最后直捣“黄龙”,摧毁匪穴,毕其功于一役。至今,湛江人仍感念黄强当年平匪之功。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广东当代名人传》(1948年)、《湛江文史》(第26辑)、《雷州文史》(总第26期)等。
文/图本报记者凌丽
新闻推荐
精心谋划、产业帮扶、大手笔投入,助推龙川县梅东村及广西大化县、都安县对口帮扶镇村走上致富路 松岗街道:脱贫路上决不落下一个人
左图:松岗街道党工委书记阮开江现场调研梅东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右图:松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涛赴广西大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