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绿色智慧之城 做好“水”文章 光明全力推进海绵城市、碧道建设与水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快水务治理现代化
鹅颈水湿地公园。
近日,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吹响了冲锋号。光明科学城将以“蓝绿为底、组团镶嵌、乐居宜业”为原则,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建设一座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
《若干意见》提出“创建水务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并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个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与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碧道建设、初雨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水务系统的总纲和总目标。光明区水务局全体干部职工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总目标,以《光明区水务设施与空间体系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海绵城市、碧道建设、防洪排涝与水污染污水治理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水务设施一体化管理改革,加快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实现水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建设现代水务治理先行示范区。
坚持规划引领,做好“水”文章
编制《光明区水务设施与空间体系规划》。光明区水务局结合区域建设现状和发展目标,在既有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将生态保护及现代水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协调水与城空间格局,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治水与治产治城相融合,生态与生产生活相融合。围绕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区域涉水突出问题,以碧道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提升为重点,构建系统、科学的流域水系空间格局,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坚持特色先行,打造水生态样板城区
以打造科学城海绵城市升级版为目标,全面梳理总结海绵试点经验,修编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研究建立“审批-管理-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海绵城市长效管控机制。编制科学城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系统指导科学城浅表排水系统与项目精细化海绵建设。
对标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标准,以碧道建设为抓手,串联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沿河修建景观带,建设一批滨水湿地公园,打造一批水岸花廊。高标准完成光明10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和省级试点茅洲河碧道建设工作,努力使“补水向小微覆盖,碧道向社区延伸”,打造小微水体整治样板。
紧盯目标构建高标准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发挥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开放空间对超标雨水的滞蓄功能,完善山洪截滞系统,将科学城区域内涝防治标准提高至百年一遇。优化完善防洪排涝布局,对现有的雨水、排涝和防洪系统进行评估,优化管网系统,除险和加固湖库等调蓄系统。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水务治理现代化
按照“三化一统筹”,即“管理架构体系化、管理水平精细化、工作任务责任化,统筹水环境治理的功能性、经济性和艺术性”的总要求,加快推动“一延伸一转变”,即“从工程建设继续向管理延伸,从治污攻坚向水环境提质增效转变”,推动实现水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水务事务一体化管理。指导区环境水务公司加快业务和资源整合,健全组织架构和奖惩机制,加快能力提升,构建完善光明区“供排水、厂网河源库”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
加快建设智慧水务系统。统筹水库、河道、水质净化厂、管网、水闸、泵站等水务工程设施全要素管理,建设水务设施数据库,构建智慧水务管控平台,实现流域内水务设施智慧调度,提升水务事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善网格化责任体系。压实水务管理网格责任,建立奖惩机制。根据网格排水管理情况对网格人员进行奖惩,实现高效、可控,为按效付费提供坚实保障。
光明新闻记者 雷小林 通讯员 宁双美 文/图
新闻推荐
今年河源市体育中考有变化必考项目变选考项目 学生可自行选取任意两个项目参加考试
○本报讯记者谢少娜日前,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