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城管人 献礼五一劳动节
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工程师陈华:
都市夜晚“点灯人”
路灯是夜晚城市的“眼睛”,擦亮“眼睛”,既保障了夜晚的交通安全,也点亮了城市的夜景。
4月28日晚7时,夜色降临,市区车水马龙。我穿上工作服与班组同事一起,开着工程车穿梭在市区大街小巷,沿路检修路灯。从青年到中年,这已经是我来单位的第18个年头。一万多公里的线路,检修范围覆盖市区全域,路灯抢修工作任务琐碎又繁重,基本全年无休,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当晚7时30分,当我们驱车来到建设大道时,我一眼就发现其中一盏路灯没有亮。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应该是灯泡老化了,需要更换。
套上保险绳,将搭扣固定在铁架上,我钻进面积只有1平方米多一点的工程车操作室内,操作“铁臂”慢慢上升,调整角度,直至达到六七米高的灯箱下方。此时,脚下是车水马龙的马路,一阵风吹来,“铁臂”轻微摇晃。我戴上手套,用手摸准了位置,换上新灯泡,拧紧,一气呵成。从事高空作业,克服恐高心理,点亮每一盏路灯,这不禁让我产生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路灯维护工人,我的职责就是确保自己负责路段的路灯每天晚上都能点亮城市的夜景。
市城管执法局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员工诸文英:
与垃圾打交道11年
我是市城管执法局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天早上7时30分就要从市区坐车到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作。这里位置偏僻,每天要处理市区800吨垃圾,我和同事只能“早进晚出”,最后一辆垃圾运输车离开时已是晚上8时。
4月29日上午7时40分,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地磅房查看前晚的视频监控,确保无外地车进入。地磅房对进入场内的运输车进行称重,确保垃圾称重数据准确无误。一个小时后,我和同事要去污水处理厂主要指标监测房,先用肉眼检查水质、色度,再到监测室检查污水处理各项检查是否达标,并做好记录。随后步行到垃圾作品平台,查看员工们是否按标准着装,确保他们作业安全。测量最高液位和水位也是我每天必干的事,需要人工测量水位,并严格做好记录。我每天上午、下午都要重复一次。365天,天天如此。
跟垃圾打交道的这11年,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年龄。蚊虫肆虐,环境闭塞,适应了6年我才真正习惯这样的工作环境。最遗憾的事是没办法照顾家庭,孩子自小学起就寄宿,但总要有人坚守、奉献,能够成为为河源老百姓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生活环境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骄傲。
环卫工人殷小平:
辛苦我一人干净整座城
我叫殷小平,从事环卫工作已经3年了。干我们这行,早出晚归,全年无休。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孩子非常懂事,不会缠着我,他们已经习惯了妈妈的忙碌。
我负责的保洁区域是市区中山大道华怡路口到长安街路口东侧路段,这是市区的主干道之一,车流密集,需要特别小心。每天凌晨4时30分,我就要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带上工具,骑摩托车来到中山大道。万物沉寂,只有昏黄的路灯一路伴我前行。
“刷刷刷”,扫帚清扫路面发出的声音,打破凌晨街道的寂静。我首先要对整段道路路面进行清扫,然后用垃圾车将垃圾运送到垃圾中转站。一天下来,我要清运4车垃圾。满载的垃圾车重量在150公斤以上,刚开始我拉不动,但如今,我却是位“怪力阿姨”了。
做环卫工作时间久了后,看到有垃圾我就会条件反射地去捡。“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这是我们环卫工人的真实写照。用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丢人!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一直照常上班,甚至要更加注意卫生保洁。天亮后,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也多了起来。看到他们走在我打扫得干净的路上,我心里有着难以言表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源城区城管执法局机动中队队长蓝明坚:
“白加黑、五加二”是工作常态
五一假期的打算?当然还是执法。节日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城市“六乱”现象有所反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早上整治小摊贩、晚上整治夜宵档,每天早出晚归,至今已经持续半个多月了。
4月29日早上7时50分,执法队伍集结后,我布置好工作任务,并强调注意事项后,我们来到市区恒大名都小区。小区外的人行道几乎被鱼档、菜摊、衣服档等小摊档占据,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快步向前,对档主耐心劝说,再说明了相关条例规定,出具了《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决定书)》后,暂扣了其经营物品和工具。
城管工作不好干,摊贩的辱骂、群众的误解、亲友的不理解,都让我们有些难过,但如果我们不管,城市就乱了。25年来,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容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舒心。
我是蓝明坚,一名普普通通的城管执法人员。自1994年从部队退役之后,一直奋战在城市管理一线,至今已有25个年头了。坚持下来不容易,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座城市。
市城管执法局市政科科员曾祥:
群众无小事劳动最光荣
我叫曾祥,是一名市政人员,主要负责市政道路的维护、市政工程施工等工作。干城市管理工作,算是传承——我奶奶是环卫工人,自小就跟着她扫街,她在前面扫,我拖着垃圾斗跟在后面。劳动最光荣,这是奶奶教会我的。
疫情防控和科学复工必须两手抓、两不误。天再热,路得通。4月29日上午9时,接到通知,市区建设大道西有一块路面损坏,需及时进行修补,要求我们前去维修。在烈日下干活,体型有些微胖的我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这样的情况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修补路面是我工作的两大内容之一,每天我都要在路面上巡查,一旦发现路面损坏情况,或者接到群众投诉、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就要马上将路面修补好。
随后,我又驱车来到市区纬十六路渠化路口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展情况。这是一条新修建的道路,遗留下了一个渠化路口没有完成,在经过与相关部门协调后,于日前正式施工。
从一个施工现场到另一个施工现场,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这就是我的工作。身体会累,但心里不苦。这个五一劳动节,我和其他城管人一样,将坚守岗位。
本报记者刘昕通讯员钟文华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黄赟为切实做好源城区宗教领域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预防工作,防止发生宗教场所人群聚集情况,根据省、市、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