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绿水篇 全民动员攻坚克难筑大坝 记龙川枫树坝水电站建设
在交通不便、科技落后的当年,这一“巨无霸”是如何建成的?除主要工程项目由专业队施工外,惠阳地区全民动员,由各县组成民兵团,以军事化管理参与枫树坝水库建设,高峰期约3万人。集思广益,克服重重困难,历时3年完工后,国务院工程验收委员会出具的工程验收鉴定书中称“该工程设计是合理的,工程进度是快的,质量是较好的”。
一
3.5万名农民一周修通13公里盘山公路
为何要建设枫树坝水电站?这其中一个原因,与梅州富藏的煤炭有关。梅州矿藏点多面广,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此外,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都颇富盛名。那么,这些沉重又量多的矿藏,要怎样才能运往珠三角并运出外洋?
与梅州相邻的龙川县黎咀、车田、赤光一带,蜿蜒的东江航行着不少船只。东江,是将梅州矿藏运出去的最好路径。
20世纪60年代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开发兴梅地区的煤炭资源,煤炭用窄轨铁路运至老隆,然后水运到惠阳、广州等地,运费最为经济。
但东江河的老隆至河源河段淤泥严重,浅滩多,大船容易搁浅,不适应煤炭及物资的航运要求。上游必须兴建大型水库,以保证煤炭的航运,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广东电力紧张,且能使东江下游两岸农田免除洪水灾害。在此情况下,枫树坝水利枢纽工程得以立项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大型工程项目,被提上议事议程,并付诸实施。
1968年下半年,由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开始勘测设计。次年9月,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
当时对枫树坝水库的选址十分审慎。为适应战备需要,选定右岸设地下厂房、实体重力坝方案。
1970年8月,工程进行技术设计。国务院业务组到枫树坝工地检查工作,依据实际情况,提议将地下厂房方案改为坝内厂房方案,将实体重力坝改为宽缝重力坝。
确定了设计方案后,工程施工由广东省水电厅第二工程局承担。
该局于1970年3月接受任务,同年5月施工人员陆续进场。
这一年年初,第一机械工业部(当时称机械工业部)与天津市政府共同开展“70工程”。该工程以位于天津北辰的天津发电设备厂试制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天津重型机器厂试制6000吨水压机为标志。年轻的工程师高道扬参加了第一台8万千瓦机组的设计、试制工作。这个时候,他并未想到他将要到广东龙川去进行第一台8万千瓦机组的安装。
1970年春,广东省水电厅第二工程局的先头部队冒着寒风,日夜兼程,来到了东江河畔。
他们发现,要在这一带施工,并不容易。枫树坝背山叠翠,悬崖峭壁,没有一块平地可以安营,没有一条道路与外界相通。首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要使各种机械设备和物资及时运到工地。
因此,枫树坝水电站工程的第一仗,就是要修通一条长达13公里的公路。
春天的东江河畔正值雨季,阴云弥满,春雨连绵,要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短时间修通一条公路,谈何容易。天时并不利,在人和方面,筑路设备落后,沿线人烟稀少。修路工人众多,吃住都存在很大困难。
正在为难之际,社会主义制度下强有力的动员优势显现出来了。电站所在地的龙川县人民政府(当时称革命委员会),决定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
县政府的动员令下达后,附近8个乡镇(公社)127个大队,立即动员了3.5万多农民,组成筑路大军,高举红旗,不仅出力,还出物资,他们携带工具、粮食、柴火、帐篷等,翻山越岭,浩浩荡荡地来到工地。
3.5万农民组成的筑路生力军,与原先的水电工人一起,团结奋战,搬运土石53万立方米,修建涵洞46座,仅仅用了7个昼夜,就将一条13公里长的盘山公路,从黎咀圩修到了工地。
在那个设备落后的年代,这种速度,这种效率,让人回顾起这段历史,不禁唏嘘赞叹。
二
高峰期约3万人共同施工
这座高大、坚固的大坝,正式动工的日期是1970年7月31日。
在解决水、电、临时住房和交通运输困难后,为了统一指挥工程建设,1970年12月10日成立了枫树坝工程指挥部,由罗天同志任总指挥,王一民同志任第一副总指挥,工程局、水电安装队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参与大坝建设的人员,不仅仅是水电工人,惠阳地区全民动员,由各县组成民兵团,以军事化管理参与枫树坝水库建设。在炽热的爱国爱乡情怀感召下,他们忘我地战斗在建筑工地上,甚至不顾自身安危。
唐炎先生在《枫树坝电站建设纪实》一文中,回顾了第一期围堰的清沙战斗:
东江上游地质条件差,河床沙层10多米厚。为了加快清沙进度,民兵和民工们在寒气袭人、白箱盖地零下三、四摄氏度的冬夜,坚持下水挑沙,衣裤湿透了也不在意。
这期间涌现出很多让人十分感动的事例。17岁的女民兵袁丽娟,挑水跌倒了,小腿被擦得鲜血直流,她抹一抹血迹又继续战斗。
沙层越清越低,围堰透水越来越严重,几十部抽水机,一时难以把水位压下去,怎么办?民兵民工们回答得好:“为了加快电站建设,我们湿了裤子挨些冻又算什么!”大伙把棉衣一脱,就跳进水里捞沙。手脚冻麻,谁也不愿停歇。
开推土机的工人们为了减少民兵和民工们在清沙工作中的困难,尽量把沙子推到岸边;开抽水机的工人也想方设法保证抽水机的正常运转,把水位压到最低限度。
当泥沙把抽水机的吸水管堵住的时候,抽水工人毫不犹豫潜入冰冷的江水,排除堵塞的泥沙。
由于广大工农兵群众乐于吃苦,团结协作,经过20天努力,清沙7万立方米,终于胜利完成了围堰清沙任务。
1971年底,工程施工正紧张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特大洪水袭来,一队队由工人、民兵和民工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顶风冒雨,迅速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随着水位不断上涨,抗洪人员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工程指挥部下令众人撤退,关停抽水机。抽水机一停,围堰内顿时被洪水淹没,来不及拆除的抽水机眼看也要被淹没了。没有了抽水机,洪水走后复工时就会拖慢建设进度。
共产党员黄潮针看到这情形,心急如焚,他不顾个人安危,带了几个工人去抢拆马达。也有几十人见状跟着前来。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抽水机从水里撤走。没多久,钢板桩围堰被冲开30多米大决口。
这给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工程指挥部组织工地上的工农兵群众深入分析克服困难重新修复围堰的有利条件,这让广大群众和干部提高了觉悟和信心,一份份的决心书、请战书,从班组、连队、工段、车间,飞到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党委领导把铺盖搬到围堰工地,机关各部门把思想宣传、计划调度、物资供应等工作做到现场。
14天后,看起来困难重重的围堰被成功修复。
就是这样,枫树坝水电站的建设者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惊人的精力,创造了一个个高产奇迹。其中一个纪录是,一个月就浇筑混凝土53万立方米。
在厂房封顶时,共产党员、老工人黄江宝等,同技术员在现场琢磨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用一个悬空的“大吊棚”代替“满堂红”的排架,然后在这个吊棚上安模、浇筑混凝土。这个设想看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且无前人试过。在工程指挥部的支持下,经过“三结合”技术设计小组的研究测试,黄江宝提出的方案终于被采纳。经过工人们共同努力,原定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厂房封顶任务10天就完成了。
90多吨重的变压器从外地海运到广州后,要怎样运回枫树坝呢?当时河源以上东江水域水浅,无法运载;沿路300多公里,有几十座桥梁要跨越,而它们只能承重二三十吨。
这个困难也没有难倒工人们。工程指挥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起重工人,进行沿线实地勘察,决定采用钢梁加固,吊机拉吊和重心分散,着力点交替转换等办法和力学原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艰苦运行,终于把净重90多吨的变压器从广州安全运达工地。
朱明焕先生在《枫树坝水电厂简介》一文中统计,在施工队伍中,除了工程局的专业队伍外,还有惠阳地区调配部分干部并组织所属各县的民兵团、民工等1万多人,高峰期约3万人共同施工。广州部队和广州运输局还派出汽车达300多辆,为工程运输材料、设备和物资。
工程量方面,开挖土方84.8万立方米、石方17.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80万立方米,用钢材9700吨、木材3.87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5亿元。工程从动工至两台机组投产发电,历时4年4个月,是一个建设速度快、工程造价较低的水电厂之一。
三
1973年底成功并网发电
1973年初,枫树坝电站要安装首台机组了。天津发电设备厂厂家驻电站代表之一、作为水轮机专业代表的高道扬,从天津来到了龙川枫树坝,参加了机组安装、调试的技术服务工作。
安装机组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高道扬与安装队员工同住在工棚,同吃在工地,在长达数月的安装、调试中,经各方共同努力攻克了环形接力器漏油、机组高负荷强振等技术难关,最终使机组于1973年12月17日成功并网发电。
枫树坝电站发电了!这一喜讯,传遍了工地及邻近四乡,人们欢呼雀跃。机组的成功发电,为水电部完成“1973年全国增加400万千瓦装机容量”计划作出了贡献,受到了水电部领导来电祝贺。
12月31日,枫树坝工地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龙川指挥部所率领的数千名农民大军,惠阳军分区所率领的民兵团全团官兵和广东省水电二局水电安装公司等水电建设工人大军,以及枫树坝电站附近的乡亲共数千人,欢欣鼓舞地庆祝电站第一台机组胜利建成发电。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陈郁亲临工地剪彩。
高道扬也参加了这次庆祝大会,会后人们参观电站的盛况让他40多年后仍记忆犹新。他看到,庆祝队伍沿着盘山公路蜿蜒下山进入坝内厂房参观,“由于电站建成带来了水利、电力之便,枫树坝贫困山区将会变为富饶的鱼米之乡,因此乡亲们的心情格外兴奋,一路上敲锣打鼓,彩旗招展,口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高道扬看见,厂房内披红挂彩、装饰一新。参观的人们急切地先去看机组,见机组悠然旋转,轻快平稳发电时,参观群众打心底乐出来,机房大厅内如庆佳节、盛况空前。
机组安装成功后,坝顶就可以开闸溢流了。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数十米宽瀑布水流似排山倒海从天而降”。高道扬与安装队员工曾午休就餐的江滩白浪滔天,江水汹涌。
时近中午的时刻,高道扬站在遍布工棚的山冈上眺望:“山冈上输电铁塔耸入云霄,山谷下东江奔腾水声滔滔,坝后枫湖波光粼粼,坝顶飞瀑彩虹多娇。好一幅人间胜景画卷,美如天堂。”
身沐初冬阳光,饱览电站风光,让高道扬联想到乡亲们的美好未来,他心潮澎湃:“无悔数月疲劳艰辛,喜庆今朝梦想成真。”(2019年10月11日《天津日报》,高道扬,《枫树坝水电站》)
一年后,即1974年11月29日,枫树坝电站第二台机组又胜利投产。
建成后的枫树坝水库,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长400米,最大坝高95.3米,坝址以上河道长约150公里,水库集雨面积5150平方公里,总库容19.32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实际最高蓄水位)166米。
竣工后的枫树坝水电站,是一座以航运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是广东省第二大水电站。实际装机容量1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76亿千瓦时。枫树坝水电站的建成,有效消除了因洪涝带来的自然灾害,过去经常出现的冬季搁浅、汛期船撞山的状况不复见。枫树坝水库对老隆至河源航道水资源的合理调度,使东江中上游近百公里的河段可以通行100吨以上的船只,60吨位的客货轮常年可以平稳通航,促进了城乡的物资交流。
(主要依据史料:《河源市省属水库移民志》、《龙川文史资料》第17辑、第22辑)
本报记者凌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小玲特约记者曾祥太10月26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携手碧桂园集团共建佗城镇佳派村新农村示范村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