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山公园的前世今生

中山日报 2019-11-02 03:51

□杨官汉

“伟人故里,金字山下,我们放飞五彩的梦想……”

这是中山一中校歌的歌词,“伟人故里”大家都明白所指,而“金字山”就知之甚少了。金字山在《香山县志》和库充村《陈氏族谱》中都写作金紫山。县志说“紫金山在县东南十里”,“天霁则云霞辉映,若金紫之色。尝有石泉,寒冽不竭”。

古代的金紫山与紫马岭相连,范围比现在大。由于地处紫马岭、库充、新村、新安村的交接处,各村都争相在这里设采石场,挖完了石头又卖黄泥,致使大片山地夷为平地。传说当地村民认为“紫”字笔划多,又因为仅存的山体呈金字形,就用“字”代替“紫”,逐渐衍变成为“金字山”。

金紫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曾经是古代“香山八景”之一。那时它葱茏挺拔,巨石嶙峋林立。山的西面,两块巨型大石鼓相连,中间有常年不枯竭的清水流出,形成碧滢的玉带瀑布奔流而下;尤其在雨霁天晴,朝阳或晚霞晖映,更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当地村民称为“滴水岩雨漏”。为推动本土文化建设,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香山县尹的王天祥,召集一班名流雅士,对本邑景点进行遴选,重新冠名;给这个景点冠名为“金紫岩溜”,与 “阜峰文笔、石岐晚渡、长洲烟雨、金鼓朝阳、天池芰荷、浮虚春涛、南台秋月”等八个颇有地方特色的景点,拟定为“香山八景”。

从此“金紫岩溜”名声大振,它的风光仪态,陶醉过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元代香山知县黄棠有诗曰:

说着山名便骇闻,岩前那更玉无尘。

从来沧海不断脉,衣紫腰金必有人。

这是关于“金紫岩溜”流传下来最早的诗,它一方面赞美景点名字的含义,另一方面十分肯定地预言:“衣紫腰金”、大富大贵的名人必然会在这里出现。元代之后,香山真是名人辈出,黄棠前辈可谓一言中的了。

明代香山龙眼都人诗人黄仲翁的《金紫岩溜》也很有特色:

垂绅初沥沥,漱玉乍玲玲。

山色惊人目,泉流足我听。

黄仲翁虽然考取了功名,但他不肯当官,甘愿只做青山流水的知音。这仅仅二十个字,言简意赅地把景物的声色形态以及个人的感受都表现出来了。

大榄都(今小榄镇)人伍瑞隆,是明朝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执牛耳者。不久成了黄棠期盼的“衣紫腰金”的高官。在明朝灭亡之后,回归香山故里。他诗、书、画、酒俱佳,传说还是小榄荼薇酒的始酿者。他擅写竹枝词,爱吟咏本地风光,并在家乡组建了“雩(yú)溪诗社”,曾写下一首《金紫山》:

日照重檐紫翠高,飞泉百尺下奔涛。

我曾亲手探明玉,浣坐龙图与彩毫。

诗如其人,诗中有画,大气潇洒,不愧为大家。

悠悠岁月,为了创建宜居城市,近年有关部门决定把金字山改建成“金字山公园”,已经部分建成开放。我注意到,它有一个高高的人工喷水泉,这大概是“飞泉百尺下奔涛”的再现吧。而校园里传出的琅琅书声和悦耳歌声,应该比“漱玉乍玲玲”更动听,更有时代感。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金字(紫)山的涅槃重生,也算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吧。

新闻推荐

改革风劲 奋楫扬帆

■2018年2月1日,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平台项目签约落户河源。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为河源“示范区”“排头兵”建设赋能,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