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乡带领村民种茶致富 记河源市文明家庭陈凤家庭
陈凤,一位“80后”女大学生,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和丈夫一起回到家乡,和父老乡亲一起种植茶叶,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艰苦奋斗,带领贫困户
走上致富路
陈凤出生于东源县柳城镇石侧村。曾经的石侧村贫穷落后,走出贫穷的小山村是陈凤小时候最大的心愿。大学毕业后的陈凤如愿以偿地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并组建了一个幸福家庭。
2014年,陈凤的父亲联合石侧村107户村民,发起成立了东源县新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村里250亩土地,建立了茶叶种植基地。因为合作社的农民文化水平都不高,大家在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各环节都无法科学规范化去进行。
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合作社的发展、农户的希望,全部压在了父亲的肩上,那段时间,父亲整日为了合作社在奔波。父亲的劳累与辛苦,陈凤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想回家乡帮助父亲与农户发展合作社。对于陈凤的这一想法,她的丈夫吴粤卿表示理解赞同并且愿意一起回到柳城镇共同经营,带领当地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回到家乡之后,陈凤发现事情远比他们想象中的困难,他们受到了村民的质疑,一些人认为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外地人怎么可能带领大家致富,但是,夫妻二人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通过他们的辛苦努力,提高茶叶品质,打通茶叶销路,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顾虑,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陈凤和丈夫的努力下,合作社的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户的种植加工技术日益提高,茶叶销路也在不断扩大。石侧村共有50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股金共达108万元,每年可得本金1%的分红,极大地解除了村集体和贫困户无产业发展带动的困惑。近年来,陈凤带领本村及周边村100多户贫困户和村民种植茶叶,户均5亩以上,按目前市场价格预算,每年可为每户带来7万元的收入。
热心公益,解决30名
残疾人就业问题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成长壮大,陈凤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社会责任更大了。她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不仅要自己致富,还要带领家乡群众共同富裕。同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为社会作贡献。尤其是帮助残疾人就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合作社帮助解决了30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2018年,合作社被授予“河源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匾牌。
柳城大桥建成通车,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出行问题,是当地的一项民生工程,陈凤一家共捐出3万元支持柳城大桥建设,为大桥早日通车出一份力;陈凤一家还致力于提高村集体收入及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委会”的运营模式,每年给村集体带来13万元的收入,贫困户务工加分红能得到2万多元的收入;同时,陈凤一家逢年过节都会主动慰问柳城镇的五保户和贫困户,给予这些家庭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帮助,真心希望有困难的家庭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对于合作社的员工,陈凤更是悉心照顾,能帮则帮。茶厂的香姨老伴去世,儿子生病住院,家里经济困难。得知香姨家的情况后,陈凤发工资时,特意给她多发500元,作为对员工的慰问。
如今,在陈凤一家的努力下,通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茶叶生产、收购、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本报记者高芳芳)
新闻推荐
江东新区规划先行狠抓落实 完善机制保障推动“头号工程”取得突破
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工作组长、扶贫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等人员尚未形成合力,“头雁效应”尚未形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