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购票时,必须购买意外险吗?
出行乘车搭飞机得买票,而且现今购票方式也越来越多,我们只需要打开手机APP或旅游网站,就可以轻松地订到出行的票。不过,在快捷、方便的同时可要注意了,因为稍不留神,你就会陷入网站的“搭售陷阱”中……
最近,有细心的市民在网上抢票时发现,无论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在付款时,系统会附带一则购买交通意外险的温馨提示,甚至有的购票软件在险种后默认打了勾,一不留神就选择了自动购买。
不买随票保险,乘客同样有保障
昨日,记者使用手机微信上的第三方服务,试着购买一张从河源到广州的汽车票。当选定时间进行支付操作时,页面上出现了交通意外险的下拉菜单,分别有1元保费3万元保额、2元保费6万元保额、3元保费8万元保额、5元保费10万元保额及不购买五项选择。
市区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顾问张先生表示,这类交通意外险属于随票保险,一般都是特定场景的乘客人身意外伤害险,乘客自上车后到下车期间因遭受意外伤害导致死亡、伤残或因伤住院治疗的,才能获得理赔。当然,乘客可以自由选择买不买这类保险,任何票务出售公司及部门不得强制卖给客户。
至于随票保险起到的作用,张先生说,即使不买这类保险,乘客同样也是有保障的,只是保障没那么高。根据相关规定,铁路运输企业按约应承担赔偿责任的,对每名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4万元,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800元,即使是大巴车、非自用的商业用车等,大多情况下都由运营方投保了包括车损、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在内的保险,如发生意外,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赔偿。
预防被“搭售”保险,需警惕两大套路
那么,这类随票搭售的意外险性价比如何?在另一家保险公司就职的王小姐则表示,随票保险属于单次保障类险种,保障时间很短,一般是从上车起至下车前,或是上飞机开始至下飞机前,但费用却比保险公司单独销售的意外险费用要高。
想要预防被“搭售”保险的风险,我们首先要了解都有哪些套路。一般来说,某些网上APP订购机票、火车票时被默认勾选“搭售”保险的套路,不外乎下面两种:一是在票务、酒店预定页面设置了默认勾选项,比如勾选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退票险等,由于勾选项字体偏小或不易引起注意,致使消费者在不留意的情况下没有取消勾选项,从而被选购了相关保险产品。二是通过附加条件“搭售”保险,比如在提供某些优先服务时将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作为附加条件。
此外,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清晰认识到这类做法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线平台默认勾选推荐的一些保险产品,通常未明确列明承保主体或代理销售主体,未完整披露保险产品条款等相关重要信息,这种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益。其次,消费者在订票时,要关注勾选项目,并在支付价款前认真核对消费账单,防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选购保险产品。最后,当消费者被强制销售某类保险时,还应及时向对方主张权益,也可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反映。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如果有出行保障的需求,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保障范围更全面、保障期限更久的综合意外险产品。(黄欣)
新闻推荐
河源市政协开通提案管理微信系统 信息化建设助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高芳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政协提案工作通气座谈会的精神,市政协提案管理微信系统日前正式上线使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