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易走入不吃药乱吃药误区宜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用药

河源日报 2019-10-10 10:42

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得病后要控制好血压,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进行复诊,降低中风、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可能性。

但是,如何控制高血压,很多人却陷入了不吃药或者乱吃药的误区。对此,河源友好医院内科主任刘远章表示,患者在刚出现高血压情况时,不建议马上用药,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调节血压,调节一个月无效,则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刚开始治疗可以小剂量用药保持血压稳定,同时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达到控制血糖、调节心率、缓解水肿或保护肾脏的作用。此外,高血压患者需要针对病情、用药效果来用药,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不是盲目乱吃药。

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据了解,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那么,怎么判定患了高血压?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由于高血压的危害性大,建议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肥胖、高盐饮食、嗜好烟酒、长期精神紧张等高血压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众所周知,血压高是没有办法根治的。因此,需要患者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控制好血压。刘远章表示,高血压患者不定时服药,害怕药物副作用大拒绝服药,迷信中药降压,吃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跟风吃药,血压降低后停药等,都是不正确的。想要血压稳定,一方面,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改善原有的生活方式,做到坚持运动,如健走、游泳、慢跑等,清淡饮食,如限制食盐摄入、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等,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等。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是常见的用药方案

在高血压用药方面,刘远章表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五大类,分别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地平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沙坦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药物)、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类药物)。为更好地控制血压,抵消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压药的联合应用是常见的用药方案。

这五大类药物,如何组合降血压?这时,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情情况而定。如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优先推荐普利类+洛尔类药物的组合,一方面能够降血压,保护心肌细胞;另一方面对于控制心率,缓解心绞痛有良好的效果,但是普利类药物有引起干咳的副作用,服药后如果身体不耐受,可以考虑沙坦类药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则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在血压控制不良的情况下,组合应用长效的地平类药物或利尿剂,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则应考虑普利类或沙坦类+噻嗪类利尿剂,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的组合,有效降压,还能减少下肢水肿的发生率,但根据肾功能的受损情况,选择药物和用药剂量时都应该慎重。

(彭冲)

新闻推荐

河源市中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 暖暖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本报讯记者谢少娜通讯员杨芬芬“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7日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我国第七个法定“老年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