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级中学:并肩奋斗 遇见更理想的自己
3年前,这里一片荒芜、人烟罕至。3年后,这里书声琅琅、草木葱郁。与校园一起变化、成长的,是这里为遇见更理想的自己、为成就梦想而奋斗的师生。
3年前,中考招生时,这里排在全市前500名的学生仅有4人,达到全市中考高优线的52人。3年后,这里首届高考生237人过高优线,高优率达31.7%。并且,河源首个高考屏蔽生(全省前50名)花落该校,19人超过中山大学录取分数线。
3年前,700多名学子怀揣梦想走进这里,踏上逆袭之路。3年后,他们成功逆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里,获得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这里,就是河源最年轻的公办高中、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高中——河源高级中学(原市一中高中部,下称河高)。
东江河畔凤凰山旁的“小大学”
2016年9月,美丽的东江河畔,凤凰山旁,河源首个采用PPP模式融资4.3亿元建设的民生项目、承载着河源教育新希望的河源高级中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亮相的那一刻,这个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的高中学校“惊艳”了全市人民。
室内恒温游泳池、室内篮球馆、羽毛球场、乒乓球馆、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60余间琴房、学术报告厅、专业化实验室……凭借着“高颜值”,初次“见面”,河高收获了河源人民一大波赞美。不少市民说,河高校园就是一所“小大学”。”
其实,河高对“高颜值”的追求不仅仅只是外表。3年多来,学校秉承“奋斗成就梦想”的校训,坚持以“行本真之路、究适才之术、求普惠之实、登教育之巅”为办学理念,以“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文化立校、创新发展、务本求真、追求卓越”为办学思想,办“本真的教育”“适才的教育”“普惠的教育”,将深圳先进教育理念与本校办学实际相结合,始终把师生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追求,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关键要素,尊重学生个性成长,积极搭建学生“自管自育”平台,以实际行动为每一个学子精彩人生奠基。
首届高考“开门红”、全市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最多的学校、全市正高级教师最多的学校、全市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最高的学校,荣获广东省中学生模联大赛最高奖项、广东省中学生拉拉操决赛多项一等奖、全市航模竞赛多项一等奖、全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一等奖……3年来,河高内外兼修,砥砺奋进,带领着优秀学子一起为梦想而奋斗,以优质的教育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年磨剑试锋芒
首届高考谱传奇
2019年高考成绩放榜时,河源首个高考屏蔽生(全省前50名)花落河高!河高人沸腾了!河高火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蛰伏三年,河高首届747名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上演了一幕“逆袭”大戏,不负众望取得了“开门红”,用一份漂亮的答卷证明了自己。全校747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6人,入围率达93.2%。高优线上线237人,高优率达31.7%。卓越班24人全部上高优线,上线率达100%。其中,吴成芳高考成绩被屏蔽;刘可郅653分,全省理科排756位;冯天祺618分,全省文科排684位;叶桂林615分,全省文科排849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747名高考生,3年前的中考成绩并不突出,其中全市前500名的仅有4人,前1000名的仅有45人,达到全市中考高优线的也仅有52人。即便是今年高考夺取全市文科第一名、高考成绩被屏蔽的吴成芳,当年的中考成绩也仅排在全市102名。而就是这样一批学生,却在3年的努力后,取得了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9人超过中山大学录取分数线的骄人成绩,实现了完美逆袭。
“三力合一”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首届出征,即创辉煌。河高用3年的时间将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些振奋人心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其中,既有学子们的拼搏进取,更有一支优质教师团队的全力以赴。
作为一所高起点的学校,除了拥有一流的校园环境,河高建校便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然而,尽管有着先天的优势,河高也丝毫不敢松懈,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关键要素。
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解题能力大赛、“五个一”工程大赛、星级教师、星级班主任、星级备课组评选活动……一直以来,该校通过实施“助力、压力、激励”“三力合一”的培养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开展教学业绩考核、专业能力考试,实施教师结对帮扶计划,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落实青年教师“五个一专业提升工程”,制定“星级教师”“星级班主任”评比方案,充分发挥名师队伍、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确保质量立校。
3年来,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专业素养,该校教师斩获了国家、省、市各级教学大赛多项奖项。其中,生物学科何国清老师获2018年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师实验操作和创新技能竞赛一等奖、化学学科刘发林老师获2018年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师实验操作和创新技能竞赛一等奖;物理学科教师刘淑婷在全省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音乐学科陈亦豪老师指导的舞蹈获河源市第三届客家技能舞蹈大赛银奖,陈亦豪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体育学科欧武兵老师获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在2018年河源市解题能力大赛中,张志栋、文静、肖剑、张俊锋、李水燕、赖维丽、张磊等老师荣获一等奖;在2019年河源市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温珊珊老师获高中语文特等奖,蔡美娜老师获信息技术特等奖。
目前,该校拥有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8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河源市首席教师6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3人;教师中211、985院校毕业生131人,占比70%;研究生学历49人,占比26%。不仅是全市中学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最多的学校,还是全市211、985工程院校毕业比例最高的学校、全市研究生学历比例最高的学校。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让每一个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拥有一两个爱好或掌握一两项技能,培养"有理想抱负,有责任担当,有爱国情怀,有世界视野"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是河高人所追求的育人目标。”这是河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李志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该校一直秉承“关注、唤醒、支持”的育人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在河高,每周二、周三下午4时45分,该校的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场室定会准时迎来上课的学生。因为这个时间,是河高学子享受特色课程的时间。3年来,该校坚持以生为本,开展校本选修,不断丰富社团活动,实现“社团课程化”和“校本选修课程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取“自助”形式选择课程进行参与。通过“两大课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建成特色社团62个,校本选修课程合计39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学生的未来创造了丰富的可能性。
除了特色课程,河高还为学生们搭建了读书节、社团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体育节创意入场式、成人礼、“河高好声音”、校园诗词大会、合唱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主持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书法、绘画及手工比赛等系列展示平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恩与责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河高演绎不一样的精彩,让河高学子在国家、省、市级“舞台”精彩诠释河高人奋斗拼搏、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
砥砺奋进乘风破浪再扬帆
3年来,年轻的河高人创造了河源教育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不仅用短短的3年时间,实现了93.2%的本科入围率、31.7%的高优率,还培养出了河源首个高考屏蔽生。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该校师生说:“过去3年的努力与艰辛,值了!”
成绩已成过去,辉煌已成历史。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挑战,河高人将继续怀揣梦想与激情,乘风破浪,砥砺奋进,创造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明天。
■组稿:本报记者谢少娜通讯员赖雪瑛
■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制表:黄剑锋
新闻推荐
■洪灾过后,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深入灾区水源地进行检查,以确保灾区群众饮用水安全。大灾之后须防大疫。“6·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