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第二小学: 以阳光之心 育阳光之人

河源日报 2019-09-29 09:07

■同学们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科技创新作品。■市二小培养出了一批批阳光、健康、博雅的少年学子。■市二小于去年参加河源市第三届中小学生传承客家技艺表演大赛中,客家山歌及舞蹈项目均获得金奖。■市二小的美丽校园核心提示

河源市第二小学创办于1994年金秋季节,位于新市区穗东街,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小学。走过25年青春芳华,一路阳光,载誉而来:

该校是河源市首批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殊荣的单位;率先启动智慧校园建设,现已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智慧化;市二小的乒乓球特色体育项目取得了骄人成绩,在河源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10项国家级荣誉、43项省级荣誉、152项市级荣誉……

该校围绕“以德立校、特色强校、阳光育人、和谐幸福”新思路,内塑品质,外树品牌,致力打造阳光校园文化,引领师生内涵发展。目前,市二小作为河源市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对外交流的示范性窗口学校,被誉为河源义务教育的排头兵、河源教育桂冠上的“花环”,进入了广东省优质学校行列。

芳华二十五载,创特色树品牌

办学伊始,市二小便树立了“为每一个孩子的阳光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四个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总体办学目标指引下,市二小坚持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武装人、塑造人,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兴科研之风,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为后续的提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2年底,市二小成功升级,在市直学校中率先获评“广东省一级学校”。务实且兼具创新与挑战的教育教学,培养出了一批批阳光、健康、博雅的二小人。他们“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生活、会劳动”,并能“自强、自律、自学、自护、自理”,成为新时代新形势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从2003年起,市二小提出“以德立校、特色强校、阳光育人、和谐幸福”的办学思路。该校坚持质量立校、打造学习型师资、构建文化管理模式……10年探索,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市二小师生素质全面提高,市二小逐渐往内涵化方向发展,特色凸显。

2014年初,市二小领导班子深入调查,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策略,科学寻求学校新的发展规划。学校大力推动“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为核心理念的“阳光教育”特色内涵的发展,把“塑造名师队伍,培育阳光学生,构建智慧校园”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二条曲线,以实现学校发展新的跨越,稳步推进该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品牌建设。

回顾办学25年,市二小历经“打基础”“上等级”“创特色”“树品牌”4个阶段,逐步攀升提质,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时至今日,该校已发展到56个教学班,3039名学生,195名教职工。除了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外,该校还形成了科研、书香校园、养成教育、乒乓球、知识产权(科技创新)、智慧校园等办学特色。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012年,市二小代表河源市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以“科研先导,零起点打造山区数字校园”为主题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成果,在展演上一举成名。

市二小以科研为龙头,以课改为契机,牢牢树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意识,在全市小学中率先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截至日前,该校承担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10个,市级课题17个,已结题18个,在研13个;出版了科研成果《播种阳光》8集、编写校本教材两套共9本等。

科研的引领,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及大赛中屡创佳绩。如教师徐莉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喜获一等奖;教师丘子珊参加广东省第十届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荣获二等奖,还被评为2018年河源市中小学“年度教师”;副校长赵莉是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9年广东省三八红旗手……

该校在编163名教师中,有全国建功立业标兵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科研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37人,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1人,市级先进教师97人次。

科技创新:

动手动脑,培养创新思维

2014年,市二小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在该校,科技创新已纳入学生的常规教育项目。

在四、五年级,每班隔周便开设一节知识产权教育课,每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学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实践一次。此外,学校还组建了科技兴趣小组,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专门的功能场室,孩子们通过这些趣味性课程,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增长了知识、自觉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近年来,市二小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屡获佳绩,获奖人数均居全市之首。以最近为例,2019年3月,市二小学生科幻画作品在第3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一等奖。8月,该校学生作品在全国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获二等奖,是河源市唯一获奖项目。

书香校园:随处可取书阅读

早在2008年,市二小便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漫步市二小校园,你不仅能听到琅琅书声,感受阵阵书香,还可随处取书阅读。

两个馆式图书室,全天候开放;楼梯口、走廊及各班课室均开辟了小型图书角。“宁愿丢书,也要方便学生看书,只要学生真正受益,丢书也值得,总比把书放在图书室里睡大觉要好。”该校这一项大胆尝试,获得了全校师生的由衷喜爱和支持。放眼校园内,随处可见学生读书的身影,学生更爱阅读了,知识更长进了,并能自觉地履行借还手续。

该校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读书活动。如:每天课前三分钟全校诵读;每次阳光体育活动前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每周一节读书活动课;开展亲子读书活动;评比“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由于该校读书氛围浓郁、效果显著,2016年河源市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各项经典诵读比赛中也屡获佳绩。

艺体教育:

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

为提升学生艺体素养,市二小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除了要求艺体老师提高基础艺体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市二小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各类艺体教育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化、多样化。

该校开设了书法、绘画、合唱、舞蹈、民乐、藏书票、乒乓球、足球等兴趣班,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学子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体比赛,也取得丰硕成果。如:2019年8月,曾荣同学绘画作品荣获河源市第五届少儿美术绘画书法大赛(美术类)金奖,是市直学校唯一的一项金奖;2018年11月,市二小在河源市第三届中小学生传承客家技艺表演大赛中,客家山歌及舞蹈项目均获金奖;2016年在市首届“青少年宫杯”现场美术大赛中斩获3金3银4铜的好成绩,居全市之首。

作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河源市少年儿童乒乓球训练点”,市二小很好地发挥了乒乓球示范校的示范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历年来,省市乒乓球比赛少年队获奖者很多都是出自该校。

据了解,近年来市二小参加乒乓球比赛成绩喜人,在市直乒乓球赛中获得过4连冠的好成绩,该校乒乓球训练点还6次组队参加省级乒乓球比赛,这不但填补了河源市少年队参加省级乒乓球赛事的空白,还分别取得了全省女子单打第八名、男子双打第五名等优异成绩。

智慧校园:培育智慧人才

继在全市学校中率先实现班班有平台、教师人人有笔记本电脑、校园处处数字化的目标后,为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市二小又在全市率先尝试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

2016年,市二小被市教育局定为河源市“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并在“2016年河源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作经验推介;2018年市二小又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目前,该校已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智慧化。

近年来,市二小智慧校园的建设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在最近的几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该校有8位教师分别奉献了模拟展示课、研讨课及微课,其中6位教师课例获全国一等奖,2位教师课例获全国二等奖;2018年5月,在第十六届广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中,该校学生荣获小学BOS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一等奖。

【校长专访

赖国勇:

办现代化学校育好品格少年

25年的办学实践与师生努力,市二小渐已形成“阳光和谐、博采敏行、合作共进”的校风,“博学厚爱、启智鼎新、和谐合作、精益求精”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学风。

“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备良好的品格,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校长赖国勇认为,在当代社会,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这一育人思路在市二小得以贯彻,该校坚持把学生培育成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阳光向上、个性鲜明的新时代创造型人才,坚持“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核心理念,从推进阳光管理、塑造阳光教师、构建阳光德育体系、打造阳光课堂、建设阳光校园文化这5个方面去探索“阳光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赖国勇认为,“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他表示,全体二小人将继续秉承“与时俱进,永不满足”的昂奋精神,迈开内涵发展的步伐,追求卓越,继续擦亮“河源义务教育排头兵”这块品牌,以期最终将市二小办成环境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阳光教育特色名校。

■组稿/摄影本报记者邹茹玉通讯员罗育辉

新闻推荐

助力扶贫2019河源书画家义卖作品选登(一)

■33.横幅,35×136cm,认购价1200元,作者戴学映,广东省书协会员、河源市书协副主席、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源日报书画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