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连平县 产业振兴加快“两个连平”提效破局
远眺连平县城,粤赣、大广、汕昆和武深4条高速陆续建成通车,使连平成为粤东北重要交通枢纽。梁焕新摄
在富乐村裕民养殖场,黄志辉身穿工作服,在鸡舍内检查鸡的生长情况,调节风机、水帘、清洗饮水器做得一丝不苟。何锐摄
连平县地处南岭脚下、九连山间,交通闭塞却挡不住连平人干事创业的激情。
70年来,连平县于苦难中破茧成蝶,从农业底子薄、工业零起步、人民“温饱”难保障的艰苦岁月,大踏步走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后劲足、工业发展质量高、群众幸福生活的新时代春天。
时间是最客观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0年来,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的连平县,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书写一段又一段传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50年增长384倍;粤赣、大广、汕昆和武深4条高速陆续建成通车,使连平成为“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的粤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她是“广东省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2009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县城”称号,一朵朵幸福之花开在百姓心田。
迈进新时代,连平县以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线,抢抓“四大机遇”,聚焦“两城一带”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三个国字号”创建,奋力推动“两个连平”建设提效破局。连平产业振兴之路步伐坚定,阔步向前,九连山腹地的这颗绿色明珠定将越来越璀璨夺目。
●关颢谢鑫谭绍丁
历史巨变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1949年,连平耕地面积19.88万亩,人均耕地1.53亩,贫穷与饥饿是当时每个人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记忆。为摆脱贫困,连平人民开始了一场艰难又长久的抗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连平县开展了治理湖洋田、低洼泽水田、铁锈水田、黄泥田的掺沙及沙质田的掺泥等改造低产田工作,还推进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排灌系统整治,农业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连平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7.0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844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平县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花生、蒜头、蔬菜、水果、茶叶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也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东蒜、西米、南菜、北果、高山茶”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农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连平县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可以说,连平的工业特别是国营工业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14万元,比1949年增长65.5倍。从一个路边小摊到一间小手工作坊,由“草根”到“丛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工业园区不断壮大起来,2010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48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连平县坚持走产业振兴之路,充分发挥日益改善的交通区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向好、深圳南山对口帮扶等优势,以高端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高”产业重大项目为龙头,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以着力培育公共产业技术平台、物流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加强与深圳等珠三角产业对接交流与共建,加快构建“珠三角总部+连平基地”“珠三角研发+连平孵化”“珠三角创新+连平产业化”等新模式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打造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地,推动连平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连平县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并逐步向中高端产业迈进;连平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产业转移园,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旅游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引进了一批项目,创建了一批特色产品,成功探索出一条在落后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
连平的农业、工业起步慢,第三产业起步更慢。1952年,连平县城仅有旅店12间,理发店3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105万元。直到改革开放后,连平个体服务业才迅速发展,旅业、理发店、照相馆等服务业门店遍及各圩镇。至1988年,全县有服务业门店342间,旅业接待国内外旅客10.7万人次,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最美“广东香格里拉”的打造,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8年,连平接待游客360万人次、旅游收入28.7亿元,电子商务、物流、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5亿元,比1952年增长6509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
未来可期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六省通衢”区位优势凸显
新中国成立以前,连平县仅有官汕公路(翁源官渡—汕头)、忠定公路(忠信—江西定南)两条乡道,总长158公里。“要想富,先修路”是连平人千百年来的朴素期盼,改革开放以来,连平人“路通财通”的殷切期盼更加热切。这段时间,也是连平交通事业最关键的起步阶段,至1988年,连平共有县道、乡道和林区公路72条,总长415.4公里。
时间来到2015年的最后一天,这是连平人民期盼已久的日子,大广高速连平段正式建成通车,连平彻底告别了县城不通高速的历史。连平县城至广州花费时间由原来的4个多小时缩短为2小时,连平正式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社会经济圈”,真正打开了全方位开放的门户,进一步增强了连平承接珠三角辐射的能力。连平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更广泛地参与经济交流与合作,寻求新的、更多的、更高层次的合作伙伴。
此后,连平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主线,积极谋划打造战略大交通格局,极力优化连平背倚大内陆、拥抱珠三角的交通区位,交通建设发展也犹如驶上了高速公路。
2017年12月28日,汕昆高速公路连平段正式通车,结束了连平县城到河源市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2018年12月28日,武深高速公路连平段正式建成通车,打通了连平至深圳、惠州、东莞等珠三角东岸城市的快速通道,使连平到深圳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左右。连平南可直通广州(大广高速)、深圳(武深高速),北可连通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真正成为“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的粤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六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也大大缩减。
在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的同时,连平县不忘“四好农村路”建设,仅过去一年多时间,连平完成了上坪镇旗石一桥、元善镇麻陂南连桥,启动了三角镇螯岭桥、忠信镇新下桥与油溪镇老上街头桥、公路控制区两侧路域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一条条道路相继动工完工、一道道关卡先后打通,打通镇村交通的“毛细血管”,把农村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农村打开了致富大门。
截至2018年底,连平已有4条过境高速公路、1条国道、2条省道,实现了90%以上的镇通高速、通国道,镇镇通省道。从交通落后闭塞,到连接珠三角以及省外的交通枢纽,连平的交通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今天,当我们从九连山巅俯瞰连平大地,高速公路内通外畅,国道、省道、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道,宛如条条彩带铺展延伸,连接城乡。连平古邑,正一步步打破交通桎梏,以开放的胸襟与外部相连、与世界相拥。
一线
走访
贫困村在对口帮扶下建起“造血型”稳定增收项目
产业富民乡村振兴
中秋前夕,连平县油溪镇富乐村黄志辉的鸡舍迎来了最忙的时候,忙着出货,忙着数钱。几年前,黄志辉一家主要靠低保金以及做散工维持生活,是当地的贫困户,直到驻村扶贫队帮助其饲养兔子赚钱,并在去年邀请他来养殖场负责鸡舍管理工作,平均月工资加提成能达到4000元左右。如今,黄志辉年收入达5万元。
黄志辉所在的养殖场是富乐村的扶贫主导产业之一。该项目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劳力分成+贫困户投资分红”的模式,于2017年7月投产,目前建有3栋厂房。截至今年7月,养殖场共出栏18.7万羽成鸡,销售收入440万元,总利润74.4万元。按投资协议向贫困户发放分红款20多万元,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0多万元。近年来,该村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兴建养殖场、创办线材厂以及建设自来水厂等,以多产业项目带动模式,走产业发展道路,帮助村民“造血”增收。三年多来,富乐村集体经济共取得了110万元的增收,为全村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发放分红款30多万元。截至2018年底,富乐村5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预脱贫。
如今在连平,像富乐村一样巨变的乡村比比皆是。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与大多数山区一样,让群众告别饥饿是连平最艰难最重要的任务,土地改革让广大贫雇农分得了土地,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历史的转变出现在1979年秋冬,大湖镇奋雄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解决了大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
2010年,连平县启动第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9年来,深圳市南山区对口连平县开展了三轮帮扶工作,南山区和连平县围绕“脱贫致富”,大力开展“富裕乡村”建设。如今,各贫困村都有了特色优势产业,并建立起产、购、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各帮扶单位还根据挂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帮助购买河源高新区富民工业园、水电站股份,入股连平农商行、入股工厂企业等办法,帮助贫困村建立起“造血型”稳定增收项目。截至目前,连平县已通过各帮扶单位、本级财政和其他途径投入扶贫资金约11.64亿元,帮助贫困村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经营条件,发展了大蒜、高山茶、鹰嘴蜜桃、三华李、仙草种植、百香果和养蜂等产业,帮助64148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不过,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还未到“鸣金收兵”的时候。近年来,连平县狠抓科学谋划,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小康的重要内容,与“两个连平”建设的发展大局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连平县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做好“1+3”文章(脱贫奔康、交通、产业、城市),大力推进“两城一带”的项目策划和落地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形成城镇乡村同富裕、经济社会同进步的发展格局。
如今,一幅乡村振兴的靓丽画卷在连平大地徐徐展开:一条条水泥路向四面延伸,铺就贫困群众的“幸福路”;一座座农家新居拔地而起,实现贫困群众的“安居梦”;一个个特色产业开花结果,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见证观察
民生温暖
触手可及
今年夏季,连平经受了一次巨大考验——“6·10”特大洪灾,从抗洪救灾到灾后重建,笔者曾6次到连平县采访,一次次见证“初心如磐,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6·10”特大洪灾肆虐之际,连平县上坪镇一度成为孤岛,与外界完全失联。在暴雨肆虐、山洪爆发的生死关头,上坪镇东阳村“两委”干部心里想的是群众,第一时间挨家挨户查看灾情。得知有群众被困,大家紧急扎木排,顾不上生命危险,穿越洪峰,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成功避免人员伤亡。
灾后,全县8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到13个受灾严重村开展党日活动,针对灾后复产重建和群众需求开展服务。原本计划为期几天的党日活动,已经开展了数轮,变为党月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不管在抗洪救灾的特殊时刻,还是在日常工作中,连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次第展开。
——2016年9月23日,元善镇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从此,连平县13个镇全部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教育强镇的覆盖率达到100%。
——连平县积极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按时按照发放要求给低保户、特困人员发放低保金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去年,全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4866人纳入低保救助,1470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792人次得到医疗救助,391人次得到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连平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均超额完成,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左右,实现就业局势稳定。
——近几年来,连平县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逐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积极落实上级医院对口支援等一系列举措,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
70年间,老百姓最期盼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逐步得到实现和改善,广大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70年间,城市变了,住房变了,学校变了,医院变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吃、穿、住到用、行、学,处处日新月异,处处欣欣向荣。
这巨变,连平人民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这巨变,连平人民亲身经历、铭心刻骨、触手可及……生活在连平,是幸福的。
新闻推荐
足球赛事提点周日005西甲埃瓦尔VS西班牙人09-1518:00赛事信息:近6次交手,埃瓦尔3胜2平1负稍占优,上赛季主场3:0大胜。主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