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绘就天蓝地绿水净“新颜值” 环境保护一小步 美丽龙川一大步

河源日报 2019-09-26 08:15

龙川县在实施“三清理”过程中,重点对村道两旁、房前屋后及河中的垃圾进行清理,建设干净卫生的新家园。龙川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保护母亲河。图为细坳镇半径村河流经过整治,河水清澈,河岸修建了小公园及绿道,成为当地一景。龙川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绘就天蓝地绿水净龙川“新颜值”。(航拍图)核心提示

70年来,龙川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大幅增加,污染治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川县站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执行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总体部署,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力,揭开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崭新一页。

70年环保建设常抓不懈,在龙川大地迸发出了其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绿色生态环保低碳项目替代了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环境保护一小步,生态文明建设一大步。70年来,龙川县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龙川颜值”越来越高,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美丽龙川建设驶入快车道。

庭院种花垃圾入桶

环境保护理念逐渐普及

2018年下半年,《龙川县市民文明公约》出炉,简洁清晰的14项公共文明约定中,“爱护环境我做起”就是其中一项。

无独有偶。近年来,龙川县黄布、紫市、上坪等镇近百个村的村民理事会在制订村规民约时,也把保护环境列入其中,与村民们约定禁止乱倒垃圾等破坏环境行为。

群众文明一小步,环境保护一大步。市民公约、村民公约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折射出环境保护理念在龙川县普及并逐渐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龙川县环境保护理念日渐普及,环境保护工作逐步铺开。自1981年起,龙川县环保部门围绕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行环保宣传,相继开展了“6·5”世界保护日集中宣传、“环保公益广告”宣传月、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法规培训班等内容丰富的宣传普及活动,让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认知,逐渐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脑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龙川县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在全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至2017年,龙川县创办绿色学校、幼儿园15所,让孩子从小就接受环境保护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习惯悄然向绿色环保转变:居民们在庭院种上了四季花卉,垃圾进桶的新习惯取代了之前乱扔垃圾的陋习。

不仅如此,人们开始善待动物,对闯入房舍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都会上报林业部门,没受伤的给予放归大自然,受伤的给予救治后放归大自然,绘就了一幅人和动物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据市林业部门统计,近5年来,接到群众报告后,协助放生受困、受伤或是入宅的各类国家保护动物60多宗。

“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是环境保护理念普及的一种折射。”龙川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乱砍滥伐乱种行为逐年下降,山火发生的宗数也呈下降趋势。

习惯的改变,保护意识的增强,让曾经房前屋后是垃圾、山顶山下是伤疤(指毁林留下的痕迹)的现象逐步远去,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的美丽田园风光重现。

环境保护投入稳步增加城乡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完善

2017年以来,龙川县全力推进整县镇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努力实现镇村一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保护青山绿水。

据悉,该项目涉及全县20个镇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老隆、鹤市、通衢、麻布岗4个镇已经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全县315个村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收集管网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总投资额为8.83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川县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大投入建设环保设施。从1979年由县财政拨款60万元补贴工矿企业建设“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设施,开始了污染治理,至1985年短短的7年间,全县建设各类“三废”处理设施16宗,年处理废水、废气、废渣能力分别达到200万吨、2.35亿立方米、5万吨。

1986年后,龙川县对老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并要求企业建立“三同时”(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贯彻执行新环保政策过程中,一批环保设施先后建设并投入使用。1986年—2004年,企业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新建废水处理设施10套,废水污染得到控制和治理。2004年,龙川废水排放总量15.8万吨,治理废水15.7万吨,治理率99.4%。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龙川加强对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治理。居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一是分两期共投入8000万元建设了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5万吨;二是推进整县镇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农村配备人员车辆实行垃圾转运。工业方面,在100%对企业实行“三同时”的基础上,在省级产业园里建设了宝通污水处理厂,确保企业生产污水不出园。

经过建设,目前龙川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完成率达8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2018年以来,龙川县认真落实河长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河流环境综合整治,取缔了水上餐饮店及禁养区的养殖场,对河岸两侧的生活和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打捞水浮莲等漂浮物。经过整治,境内的172条(段)河流环境得到改善提升,为构建岭南客家特色平安绿色生态水网夯实了基础。

境内河流的“美丽变化”是龙川县开展水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也是龙川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之一。

近年来,龙川县加大环保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相继开展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及环境安全月等34项专项行动,切实抓好重点减排工程、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的环保监管,保护母亲河,守护美丽家园。

水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龙川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执法行动近3年来,关闭禁养区养殖场300多户,规范限养区、适养区内畜禽养殖作业。开展餐饮船专项整治,对东江河段及枫树坝库区餐饮船实施了拆除餐饮设施等。开展了“清漂”行动,打捞清理河面水浮莲、垃圾等漂浮物。开展矿山开采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加强对涉水排放企业监管,坚决落实“三同时”制度。

大气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龙川相继开展整治“黄标车”(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非法砖瓦窑厂等工作,共淘汰625辆“黄标车”,拆除非法砖瓦窑厂26家。对涉废气排放企业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转正常,无偷排、漏排现象,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噪声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相继开展了建筑噪声、商业噪声专项整治行动,噪音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对涉危险废物企业考核及日常监管,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执法检查。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奋力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川县坚持生态优先,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树牢红线意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龙川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龙川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程、70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等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龙川县坚持以生态为“本”,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之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涉农治污战、森林保卫战等重大战役成效初显。

生态是龙川第一优势、第一品牌。龙川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发力,奋力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龙川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生态和现代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在9月18日召开的中共龙川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龙川提出“八融”并进,全面推进生态融合,全面建设成为全市融入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和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龙川强调,优美生态环境是融入大湾区的核心优势,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保护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岭,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增长极,坚定走好生态和现代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这条发展新路思路清晰,重点从综合治理、保护开发等方面入手。首先,筑牢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优战、净土防御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森林保卫战,推动绿化龙川大行动。其次,坚持绿色发展,做好“生态+旅游”“生态+扶贫”“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文章,推动全县三产融合。同时,加强与大湾区环境保护合作,守护湾区人民饮水安全,推动建立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释放出生态环境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停歇。龙川县将继续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姿态,按照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改革路线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建设美丽新龙川。

■组稿:本报记者陈小玲特约记者曾祥太■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龙川客家美食将登上央视

栏目摄制组在佗城拍摄客家百家姓围龙宴冯晓铭摄○本报讯记者陈小玲冯晓铭客菜名天下,味馋五洲人。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探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