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毅:用一生时间做好客家菜
做好一件事贵在坚持
1989年,王文毅19岁,初中毕业。他说,毕业后打算去惠州工作,但家人不愿意他离开河源,于是就留在埔前,跟着一家酒店的师父做流水席。
在酒店里,王文毅的师父跟他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时间、调料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菜的品质,要精益求精,认真钻研厨艺。
“刚开始只能做学徒,在厨房里帮忙宰杀鸡、鸭、鱼等,慢慢才有机会学习厨艺。”他说,厨师是门技术活,如果有一身好厨艺,就不怕找不到工作,而且,他当时就萌发了有机会就开自己的餐厅的想法,所以就用心学习起厨艺来了。
1995年,王文毅和亲戚在市区合作开了一家餐厅,继续在厨房工作。为了提高厨艺,每晚10时,当员工们都回家了,王文毅一人在厨房里钻研学习,“当时学做蚝豉焖猪脚,每晚反反复复地尝试,回到家还会想着火候的把握、食材选择、时间把控等细节,经过1个多月的调试,终于把这道菜做成功了。”
自主创业不忘研发新菜式
2000年,王文毅回到埔前,在其叔叔开的酒楼里做厨师,一直到2003年,他开始创业,开办了德意酒楼。“自己的厨艺还不错,人缘也好,当地的居民基本都认识我,也了解我的为人,所以不用担心客源问题。”王文毅说,刚开始创业,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周转问题,幸好食材供应商都比较信任他,可以先赊后结账,才帮他渡过难关。
创业后,王文毅负责厨房工作,也没忘记菜品的创新。创业的第二年,开始研发酿香芋。尝试过酿豆角、冬瓜、莲藕、淮山,但口感都不太好,一次偶然的机遇,王文毅和妻子揭萍芳在吃香芋雪糕时,发现味道不错,于是就想要酿香芋。通过不断的尝试,一个月后,基本研制成功,但还是差一点口感。“就在2004年12月12日,那是我们俩的15年结婚纪念日,他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揭萍芳说,当晚在家里,王文毅就烹制了一道酿香芋,品尝一口后,感觉口感比之前做的好很多。于是问他怎么做的,他说他在酿香芋里加入了鸡、猪骨熬的汤。这一道菜,从那时起就成了德意酒楼的招牌菜。
弘扬客家菜精神
推广河源客家菜
目前,河源正在实施河源市“粤菜师傅”工程。王文毅说,客家人勤劳刻苦、团结奋进,反映在河源客家菜上,就是一个良好的菜品,我们要通过河源市“粤菜师傅”工程,弘扬河源客家人精神,推广河源客家菜。
在埔前,今年9月份,德意酒楼的分店就要开业了。王文毅说,当地或周边居民及游客都会到酒楼吃饭,现在的酒楼已经容纳不了那么多客人,于是从去年开始筹备开分店。希望通过扩大营业规模,能够让更多人品尝到河源客家菜。王文毅也一直看好客家菜,他会用一生时间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推动河源客家菜发展,把河源客家菜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
本报记者曾俊霖
新闻推荐
强制执行解民忧 人民法院为人民源城法院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追回事故赔偿金
○本报讯记者刘烨华通讯员王丽莎陈碧霞日前,张某的丈夫带着亲戚朋友把印着“强制执行解民忧,人民法院为人民”字样的锦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