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湾”虹吸效应凸显 河源攀升价值高地

河源日报 2019-07-28 10:06

■龙怀高速与梅河高速交会的龙川西互通枢纽本报记者 冯晓铭摄核心提示

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道上的河源,正迎来意气风发、乘风远航的最好时光。

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大机遇”,努力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今年,河源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河源改革开放的“纲”,举全市之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

如今的河源,开放引领的热潮愈加高涨,投资兴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在去年与一大批央企、知名民企签订总额超过1.3万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今年河源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开启了全球招商新格局,计划在境内外共举行31场全球路演活动,推介河源、招商引资。仅今年上半年,河源就新签约了70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约968.53亿元,其中60个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总额约905.3亿元。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河源“虹吸效应”日益凸显。河源的市场价值被社会各方认可和看好,正成为投资洼地、价值高地和重量级企业战略布局首选地。

“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引来市场共鸣

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拥有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紧邻粤港澳大湾区,距离广州、深圳、香港均约180公里,处在深莞惠经济圈辐射带动的第一层,素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之称,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也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河源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更拥有发展现代经济不可缺少的市场要素和区位优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河源已经从扬帆起航的历史阶段开始步入乘风远航的快速发展时期:河源拥有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8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建康等为主导的现代新型工业化产业。河源境内有粤赣、河梅、汕湛、汕昆、大广、河惠莞等多条高速公路,途经河源的赣深高铁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高铁开通后,河源到广州、深圳仅需40分钟,到香港只要54分钟。

河源腾飞,有基础更有希望。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和使命,去年9月召开的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四大机遇”,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经过一年的谋篇布局,今年初召开的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

围绕“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河源重点在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建设大湾区“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节点、打造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特色平台、共建共享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五个方面做文章,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到河源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致力把河源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现代产业重要战略腹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延伸区和承载区、绿色湾区美丽湾区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城市群有机组成部分。

河源的发展预期引来了市场共鸣。去年以来,河源充分运用“1、3、6、9、12”系列经贸活动,先后与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金茂、中国葛洲坝、中国铁建以及阿里巴巴集团、金铺集团、启迪科技、广药集团、砺剑防务技术集团等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河源、动工投产。这既为河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支撑,更意味着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河源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河源的市场价值被社会各方认可和看好。

努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营商环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此多的重量级企业青睐河源、抢滩河源,秘诀就在河源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河源将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作为新时代河源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和标志引领工程,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投资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市场要素和平台建设,全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政策方面,河源全面落实省“实体经济十条”“外资十条”“金融十条”,在市级层面相继出台了《河源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河源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河源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县区层面也相继出台了鼓励投资、支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支持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实行项目“代办制”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制度方面,河源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商事制度和“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方式,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实现一个门、一张网办事。当前,河源新开办企业申领营业执照“当天办结率”达98.40%,开办企业时间压缩为4个工作日。与此同时,河源还积极推进放权强区改革,授予江东新区、市高新区第二批市级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权限事项共128项;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37个部门成立行政审批科室;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市县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37个部门359项许可事项已全部进驻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全市共梳理发布了政务服务事项48903项;持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重点项目“马上办”服务机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加快推进,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河源正对标一流服务,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要素方面,河源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战略大通道和重要物流节点,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市场采购、融资租赁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功能要素;构建与大湾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河源流动集聚。

“河源速度”

“河源服务”获企业盛赞

金杯银杯不如企业的口碑。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是最敏感的。

河源市巨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把河源当成他们布局的战略首选地。该公司是一家中韩合资高科技企业,主营蚀刻玻璃摄像头保护片,是中兴、小米、三星等大型企业的供应商之一。该公司自2018年落户河源高新区后,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一期项目就实现了产值4000多万元。该公司副总裁郑伟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河源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不管大小事情,都有专人对接,让企业无后顾之忧”。

正是高效精准的“河源服务”,造就了项目落地的“河源速度”。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从接洽到签署投资协议,仅用了2个月时间,从签约到动工用时3个月,从开工到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也只用了5个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供地、当年动工、当年封顶。阿里巴巴项目有关负责人坦言:“河源各级政府是我见过的最高效、最贴心、最温暖的政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河源速度、河源人的热情、河源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和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

深圳慈航集团是一家致力于构建通用航空产业、无人机研发制造、多媒体智慧城市终端机研发生产、垃圾环保处理、高科技农业五大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集团。“江东新区的通用航空产业项目,飞机展厅已经完工。项目从签约落户到今天,历时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公司组建、古竹通用机场选址、办公场所运营及飞机展厅建设,这都离不开各级部门尽心尽力尽责的服务。”对于河源的营商环境,慈航负责人赞不绝口。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不少企业家都有着共同的感受:河源正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且河源还拥有政策、区位、交通、生态和产业等多方面发展优势,这让前来投资的企业充满信心。

“河源将致力于营造更加便利、和谐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宽松的政策,努力使客商投资更加安心、生活更具舒心、发展更有信心。”这是河源市委、市政府在多个招商引资经贸活动上向客商许下的庄严承诺。

相信,随着河源营商环境日益优化,社会各界越来越看好河源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必将更加巨大。

撰文:本报记者郝晓楠

新闻推荐

江东新区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

○本报讯记者黄世军特约记者廖志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到来之际,24日上午,江东新区拥军慰问团走访慰问了河源军分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