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名镇:义合 东江两岸景如画和谐人文以义合
义合镇位于东源县东部,东接黄田镇,南临紫金柏埔镇,西连仙塘镇,北靠灯塔镇。辖区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东源县志》记载为178.52平方公里,2017年《河源市情手册》记载为176.7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1.4万亩,耕地1万亩左右,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区。镇内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获评“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的苏家围、广东省级古村落——下屯村及阮啸仙故居等旅游景点。
东江航道美如画
2019年6月,连绵不断的暴雨,使东江河水猛涨。乘着铁船从东江义合段驶向黄田水电站,看似平缓的河面,实则暗流涌动,逆水行舟,速度甚慢。
虽然东江义合段有一些让船工视为畏途的危险迂回浅滩,但蓝口、黄田、义合一带谷流地带的优美风景,着实让许多游客称道。
坐在船上,看江面宽阔,虽是天色阴沉欲雨,两岸风光却甚是清新,丘陵起伏绵延,丛竹青翠,小楼棋布,时有渡船航行,浊浪汹涌。千百年来,这条航道上,不知有多少人穿梭往来。
在交通尚以水路为主的年代,蓝口、义合、黄田一带的东江江面上,还没有修筑拦河坝、水电站,由河源到老隆的水道约有240华里,河床常因两岸地形差异,便形成浅滩和峡谷多处。
浅滩是船工和乘客都害怕的危险地带,浅滩的位置,皆系发生在河床甚宽或迂回转大的缓流河段,如仙塘附近的沙洲,柳城、义合上下数里的浅滩,都被撑船者视为畏途。除了在水量大增时,才可以避免扒沙开筑水路的麻烦,否则虽仅一箭之距,亦须一天半天才能用人力把船绞过。反之,在夏天雨季时候,为患亦大,因为东江河床尽系沙底,附近各处森林缺乏,保水力弱,一遇雨天,雨水即沿江冲刷而下,涨退甚速。(1948年,卢中度《东江流域文物概况》)
由河源至龙川的水路,自县城东行过马草渡,经过仙塘、义合、黄田、蓝口、南坝、柳城,越境即能直达龙川属之老隆镇;又自义合沿久社水行,越境便达紫金。夏季水深2米,冬季深0.8米,有民船、电船来往。夏季2天、冬季5天可达龙川。小江由河源至锡场,长54公里,经过回龙,有民船行走。(《广东农讯(广州1947)》等)
一路上,若是夏天水涨,在夹江谷流河段,河床因有两侧的峡谷夹着,即使在减水季节,河底积沙较少,水流甚速,渡船亦易通过。东江河道,自上游老隆以下,一直流到义合附近,沿河都是谷流地方。在此处,除有佗城、柳城两段较大的坝子外,则有蓝口、黄田、义合这3个圩镇可足称道,风景十分优美。
义合段东江两岸的竹子极是茂盛。义合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为保护东江水土,不让河水常年浊黄,且要保证供港东江水质,便在河两岸种了许多竹子。
东江航线东源段,河宽200米至400米,航道维护尺度水深0.6米,宽18米,建有百吨泊船码头,百吨轮船可直达惠州、广州。20世纪70年代,东江航线客货畅通,后因公路发达,水路慢、客源少、水浅,1985年河源港务所撤销东江河源段客运航线。2002年,东江木京电站建成蓄水,东江干流仙塘镇木京至义合镇苏家围18公里的航道,成为木京库区“东江画廊”至苏家围的旅游航线。
义合各村子的村民出行,时常还要依靠渡轮。义合现有码头7个,其中古码头二个,一个在苏家围,另一个在其不远处,在夏季的浊黄江水里,码头小得像一条小乱石路,两边是丛生的杂树,乍一看无足道者,其实里面别有天地。
从码头上去,便是建于清中晚期的李屋,从这个屋里出去的,有100多号男丁。正厅有阶梯五级,地势较高,应是怕东江水涨时淹没祠堂而建。
离李屋不远的江边,有一棵重阳木,秋枫属,树皮如溜,光滑无褶,枝繁叶茂,寄生着一些光滑的苔藓。树干很大,几个人围抱不住。经东源县林业局测定,这棵重阳木已有1300年树龄。
在这1300年里,这棵重阳木固守江边,看着码头建起又衰落,听着歌起又消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这条河上曾飘荡过的水路歌再不见响起,褪色成纸面上的文字:“洗净黄泥拍净手,石公神上好烧香。三王爷爷多保佑,河源峰塔照双江。黄沙糖甜好做粄,木京送妹上仙塘。徐洞人才多标致,诗赋出在古云乡。担竿挑起禾溪坝,脚踏洪君义合场。抚州滩头水路急,骑匹白马来过江。”
这段水路歌,暗含了泥金、石公神、三王坝、河源、黄沙、木京、仙塘、徐洞、古云、禾溪、洪君营、义合圩、抚州、白马等地名,其中禾溪、洪君营、义合圩、抚州、白马都是义合的地名,尤以洪君营与白马因地势险要,为兵家扼(河源)城之要地。
东江险要处,兵家纷争地
义合处在东江要道,历来设有守江军营,屯有重兵,明代时,屯兵种田,自种自吃。如遇动荡年代,或民众奋起参军,或罹受兵燹。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船塘老围乡赤岭村人欧阳俊受孙中山委派,先后到惠州、河源县蓝口、义合、骆湖,和平县林寨及龙川县等地筹措经费,组建几支队伍,分别由欧阳长桥(欧阳惠山)、杨怀英、包士农、李岐山等率领。随后,欧阳俊与欧阳星南、欧阳敏卿、欧阳子坚等会合于蓝口,达数千人,组成东江国民革命军,由欧阳俊任司令,攻克和平、连平、龙川、新丰及河源5座县城,东江上游地区宣告光复。
数年后的1916年,桂系军阀刘达庆、江永隆、卢炎山等,和被陈炯明打败的卓桂廷聚集,以六七千之众,在河源由县城以上、沿东江一带,连营70余里,东埔、黄沙、石头角、古云、中心村、琮峒、独石、木京、钳颈、仙塘、下屯、久社、黄田、蚊坑、石鼓坑、蓝口、南湖等处,悉在战线之内,无一不为桂军所蹂躏,焚铺屋,掠财物,效兽行,无恶不作。尤以义合圩为最甚,所有店铺被焚掠无遗,虽半叶门扇,瓦质水缸,必毁坏然后去。尤为惨无人道的,是在石鼓坑地方,将宰杀之人肉片架于沿路树枝之上,故其地臭气达数里。
这个时候,阮啸仙已经是个学堂幼童,在跟着母亲逃难的路上,他坚定了革命的意志,在不久的将来,他坚韧卓绝为革命而奋斗,最终牺牲。阮啸仙的名字,已与义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阮啸仙的故居,作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送了众多各地青少年和游客。
坐在船上,由义合码头往木京方向驶去,不多时,可见一尖顶的山峰,便是著名的大人岭,是这一带江边的制高点。水面较其他地方窄,又有一个大弯,船行至此,势必减速,否则有翻船可能。而速度慢下来的船,便如一块肥肉,常常落在拦江打劫的土匪手里。
在义合,粤赣边支队改称边纵,属下东江第二支队(简称东二支)曾把广东省国民党保安十三团打得肝胆俱裂,打垮了保十三团团长曾天节的心理,不久便率部投降了东二支,在解放老隆等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曲潭村叶珍华老人住在离大人岭很近的山下。1949年1月11日是农历腊月十三。当天中午,保十三团的兵士前来询问这是什么地方,听回答为“洪君营”,他们大惊:“红军营?!”当晚,只有14岁的少年叶珍华捂在被子里恐惧地听着山上密集的枪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和火烧山的声音。第二天,他听说红军打赢了仗,他和其他小男孩很兴奋地到山上去,捡了很多子弹壳。(关于大人岭战役,详见2018年10月4日本版)
义合的白马,亦是东江边崎岖之地,地势险峻。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成立“中共河西税务总站”。在这里,中共江防大队截获国民党省税警团的东江护航大队梁桂平部护送的数艘轮船,缴获的军需物资足有10吨。白马战斗大捷,是九连地区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首次大捷,也是九连地区部队在河西打的第一次较大的胜仗。大人岭战役则是五战五捷的最后一场胜仗。
士农工商筑路共护义合圩
民国期间的河源县城,因处大小两江汇合之处,境内交易均以此为荟萃之所。邻县和平、连平、龙门、新丰亦多来此赴市,商贾云集,商业发达,诚为东江沿岸商业重镇。
义合,利用水运之便利,亦曾是河源县内数得上名字的圩场。
民国时期,河源县属圩场计有蓝口、观音阁、平陵、回龙、船塘、黄村、黄田、义合、柳城、古岭、南湖、灯塔,以蓝口圩为最盛,其有商店200余间,各商号兼营收趸生意,颇有可观。观音阁、平陵、回龙次之,商店各百余间。船塘、黄村、黄田、柳城、义合、古岭、南湖、灯塔又次之,商店或五六十间,或十数间。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方便周围乡镇民众交通,在老义合街就近,缪、苏、高、叶、林、李等姓乡绅,与老义合街上商铺益寿堂、天和店、隆兴店、万顺店、万隆店、恒胜店、全合店等,以及国学生、邑庠生等儒生,共同捐款筑路,为方圆30公里沿途百姓带来了农贸和耕作上的方便。
义合的物产以柴、炭、竹、杉木、糖蔗等为大宗,亦产松香。矿产资源丰富,有铀、稀土、锡、黄铀矿及萤矿等,到1988年河源建市前后,义合圩镇内有店铺32间,圩镇人口约2000人,逢农历三、六、九为圩日。
因为地处东江险要之处,当时的国民政府甚是重视义合等地的信息传递,早在1934年,义合就架设了长途电话线。当时河源县属长途电话总局有五门瑞典总机一座,原分四大干线,其中第三干线由县城经义合、黄田、蓝口、曾田、上莞、船塘各圩,计长180里。1937年,河源县城设有二等邮局,观音阁、平陵、回龙、义合、黄田、南湖等市场,均设邮柜或代办所。
义合的和谐密码
义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村落时间很早。
在义合村,发现有大约与河源县建县同一时期的南朝文物。抚州村南朝文物遗址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义合村一座小山坡的东面。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这批器物中有青铜器、青瓷鸡首壶、瓷杯、瓷碗等共9件珍贵文物。据判断,器物的形状与广东省其他地方南朝陵墓出土的文物相似。因此,普查队推断这批文物应是南朝时期的文物。这批文物最早于1982年抚州村小学校长李可贵在东坡建房挖地基时被发现并被全部丢弃在其门前池塘里,在2006年左右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重新打捞并保存起来。
对于义合地名的来历,《东源县志》认为,义合镇位于久社河与东江两水汇合之地,故取名“贰合”,在河源话里,“贰”“义”同音,因此到了明洪武年间,当地的苏、甘、马三姓相处十分和睦,便将“贰合”改名为“义合”,正合朱熹的“朋友以义合”之义。
义合曲潭村村民小组的叶珍华老人在家门口,仔细地搭了个百香果架子,累累果实青青地垂下来,等它们成熟后,人只需站在果树下一伸手便能摘取。架子下,有几块不知从哪座几百年前旧宅里拆下来的石条石窗横放着,屋后风水山的树木长得很茂盛。在门口不远处,便是蜿蜒流过的东江。
今年84岁的叶珍华一家在这里生活得很安然。他自报家世时说,叶家是几百年前从叶潭移民过来的。现在的曲潭村村民小组有村民300人左右。
离苏家园只有几里路的抚州村三顺堂,现在只有一两户人家住着。它最热闹的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住过200多人。三顺堂建于清同治年间,有着15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三横五进府第式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全围共有140间房、33间厅、11条廊、8座角楼,内建学堂、书房和花园,东南西北各设一道门。
三顺堂刷着半墙的红漆,村民说,这是经过了皇家的授权才胆敢如此。据说,在早年,抚州村先人在土匪围攻河源县城时,曾带200兵勇,自筹钱粮,乘舟由东江直下,前往御敌。
根据李氏族谱记载,抚州村的先人在700多年前由江西抚州迁到这里,因此取名东源县义合镇抚州村;700多年后,李氏族人又从这个村庄走向四面八方。随着外出和迁移,古村里的人口,也从当年的800多人锐减到现在的不足300人。据李氏族人介绍,开基祖李道兴的后裔现在已达2万人,分居在各地,有的住在东源的上莞、船塘、黄田等镇及义合镇上,有的前往珠三角一带。
民国十八年(1929年),义合属于河源县第十二区,有3512户20399丁口。1936年,义合属河源县第十二区公所,辖10乡。第十一区是黄田,当时这些镇,都叫做圩,这一带东江流域的几个圩,顺着东江流向依次排列,第十区为蓝口圩,第九区为黄村圩。
1987年,义合镇共有2519户17365人;2004年,共有3610户,19108人。2017年,义合镇的人口已达2.2万人。
新闻推荐
东源县实验中学七(9)班张健指导老师张燕丽早上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我兴致勃勃地翻开《西游记》。渐渐地,我被书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