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彭生根家庭: 投身乡村洒汗水 带领乡亲奔小康
黄宁家庭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朱佳
“作别城市繁华,归来乡村为振兴;汗水结出果实,青春因理想开花;创业者的情怀,诠释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当看到这段致敬词时,30岁的黄宁忍不住湿了眼眶。当许多“90后”的同龄人都在努力走向大城市打拼时,她却与丈夫舍弃了上海的繁华,回到广东河源老家,投身乡村,走向田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她的汗水和付出换来了满园鲜果芬芳。
“一家人富起来不算什么,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小康。”于是,她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帮着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之路。如今,她的合作社成为了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间接带动上千农户增收创富。
“年轻就该多做一些事”
9年前,黄宁和丈夫彭生根怀着对梦想的憧憬来到上海,成为令人艳羡的白领。然而,舒适悠闲的日子并没有让黄宁安于现状,她内心依然向往着回到乡村,回到父母身边。于是,她与丈夫踏上回乡之路,回到了位于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高陂村的家,过起了起早贪黑的乡村生活。
回忆起当时的“大胆”决定,黄宁并不后悔:“趁年轻,就该多做一些事,即使失败了,至少老了以后还可以和我的孩子们说,妈妈我曾经去创业过,只不过我没有成功;如果我成功了,我就和他们说,创业不难,就是要坚持,要努力。”
尽管从小在农村出生长大,可毕竟是要创业,要种什么?怎么种?效益如何?适不适合当地种植?种种问题都让黄宁夫妻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去琢磨。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夫妻俩决定放手一搏,种植葡萄。没有技术、不够钱、不够人,那就都自己来干。就这样,黄宁父母和黄宁夫妻一家四口,在一片荒地上开辟出了30亩的普通种植基地,犁地、栽秧、挑水、施肥,一家人齐心协力,悉心培育着那一株株幼嫩的小苗。
历经磨砺坎坷终获成功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残酷。2013年,一场大雨淹没了整个葡萄园,只留下一园狼藉,一家人的辛勤付出付诸东流。“种葡萄赚不到饭吃的”“在这里种葡萄就是败家”“年纪轻轻的干啥不好,回来种田没出息”……一时间,身边的冷嘲热讽也多了起来。
这些并没有击倒黄宁。在丈夫的鼓励下,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姐妹的热心帮助下,她重拾信心。接下来的日日夜夜里,她一头“扎”进种植地里,补苗、剪烂根、松土、喷药……一切从头开始。
历经种种磨砺和坎坷后,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成功了!这一年国庆节,一串串紫色葡萄压满枝头,满园果香令人欣喜。新鲜、甜脆爽口的葡萄很快被市场认可,很多人说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葡萄。不到一个月,30亩葡萄全部采摘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双江有一个很好的葡萄园。
带领乡亲同走致富之路
黄宁夫妻没有安于现状,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再建一个百亩葡萄园基地,增加了许多优质葡萄品种的种植,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就这样,忙忙碌碌过了5年,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以前欠下的债务也逐一还清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一家人富起来不算什么,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小康。”黄宁夫妻商量着,决定建立一个培训班,帮周边的老乡们免费培训葡萄种植技术,“村里有不少留守妇女,如果能把她们发动起来,可以解决她们的收入问题,也能解决我们经常缺技术工的难题。”于是,黄宁的葡萄种植园很快帮助2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同时带动了周边20多个种植户种植葡萄,间接带动了上千农户增收。如今,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一提起黄宁,他们都忍不住夸赞:“不懂的,她来教,教不会,就到地里手把手地教着种,现在大伙日子越来越好了。”
为了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黄宁还成立了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农民种植自家产品,合作社出资建立集市,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如今,已经有100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2018年,她的合作社还获得了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过上小康生活。”黄宁如是说。
新闻推荐
县纪委监委印发《关于严明纪律加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督查的实施方案》 筑牢防汛抢险纪律堤坝
○本报讯实习生陈旭婷特约记者黄廷首近日,东源县纪委监委印发《关于严明纪律加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督查的实施方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