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江东新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河源头号工程 新区成立5周年 谋求发展新跨越

南方日报 2019-05-20 08:44

河源江东新区效果图(局部)。

中国联通·河源云数据中心。冯晓铭摄

河源市江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江东新区用地规划图(2030年)

今天是河源江东新区成立5周年。江东新区位于河源市区东江之东,成立于2014年5月20日,下辖临江、古竹镇和城东街道,面积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被定位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是河源实施都市经济战略的主战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平台。

5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把江东新区的发展作为头号工程,集中全市力量推动它发展。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把握后发优势,以新理念新思维,争分夺秒搞建设,只争朝夕干事业,精选引进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使得新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种资源要素加速向新区聚集,新区高速发展的态势开始形成,为实现发展新跨越打下良好基础。

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河源江东新区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主动对接大湾区“五大平台”,紧密对接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新区成为河源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平台,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加快推进与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连接大湾区的高快速骨干交通体系,全力推进河源通用机场、东江航道古竹港区码头建设,全力配合推进赣深高铁、国道G205改线工程建设,积极对接广河客专、惠河城轨、河惠深和河惠汕高速规划实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加强与大湾区的网络基础设施、金融科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实现互联互通。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对接大湾区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外资准入政策和省“外资十条”,构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新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构建与大湾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大湾区的创业创新、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新区集聚。依托古竹港区码头全力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市场采购、融资租赁等外贸新业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大湾区经济合作。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省“科技创新十二条”,加强与大湾区的协调创新,增强创新产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成果转化和市场经验,增强扩大新区区域发展新优势、创新发展新动力和跨越发展新平台。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层次结合等机制,加快企业孵化园和“众创空间”等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深化政务服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标广州南沙自贸片区等先进地区,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政务服务环境,“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队伍管执法”,加快新区行政审批局的运作。探索建立项目前期服务制度、区域评估制度,推广承诺制信任审批和“容缺受理”。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和办事环境,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十统一”标准化工作。不断健全更有利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的大部制,加快完成镇机关、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推进“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

河源江东新区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围绕河源市“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总目标、“两个河源”发展思路和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这一战略定位,高瞻远瞩,以全域协同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打造以高铁站、航运码头、通用机场为“三点”,以东江东岸产业带、沿主干道网产业带、绿色生态产业带为“三带”,以城东街道为主阵地的城市功能组团、以临江镇为主阵地的高铁新城组团、以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阵地的新兴产业组团和以古竹镇为主阵地的特色产业组团等“四组团”,谋划“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

这个战略发展布局,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找准了着力点。具体而言:建设“三点”,打造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一是建设高铁河源东站,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发展商务服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快速轨道运输业。二是建设东江古竹码头,强化水陆转运功能,发展水陆联运、江海联运,全力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三是建设古竹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展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销售与支线运输机场建设运营、物流、租赁,以及驾驶培训等产业,配套发展航空小镇、航空体育、航空传媒等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建设“三带”。一是依托区内东江50公里黄金水道,建设东江东岸生态景观廊带。通过东江航道复航及升级,推动江海联运。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旅游观光等产业。二是依托完善的市政交通体系与源城区、高新区、东源县城联动发展,建设都市经济带。把新区与源城区、高新区等建成区完全连接,形成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都市经济和现代制造业。三是依托东部260平方公里生态屏障,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育、山地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现代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

实施“四轮驱动”,打造“四组团”。一是在城东街道“三江六岸”金三角建设10平方公里的城市起步区组团。按照“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规划,拥江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化城市区域中心,推动城市起步区组团提效破局。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科教培训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建设商业购物中心、星级酒店、金融网点等现代服务业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片区综合开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湿地公园等城市基础和功能性配套设施项目,打造一流中央商务区。二是以高铁河源东站为核心,建设26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组团。以TOD模式推动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的一体化开发,集聚商务服务、商贸流通、会展博览、电子商务、金融衍生、科技孵化、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形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高铁新城,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产业生态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节点、河源市中央商务区、河源市未来行政中心。三是在柏埔河南岸,市高新区对面建设21平方公里的产业起步区组团。紧紧抓住新区产业转移园纳入深河产业共建的机遇,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企业转移,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及周边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大数据、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和功能要素,打造研发孵化、金融服务、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有序推进产业园扩园,力争到2020年园区开发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不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园区竞争力。四是在古竹镇建设城市南部副中心80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组团。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打造“一主两副四节点”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抓住东江航道复航和升级的契机,依托古竹航运码头,规划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依托河源通用机场,打造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产业城,大力发展现代科技、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

实施都市经济战略

江东新区是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是实施都市经济战略的主阵地。“江东新区的当务之急,就是城市建设,重点就是要发展好城市。”江东新区党委书记孔德胜表示,江东新区将坚持以城带产、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科学构建城市规划体系,完善都市经济带动机制,加快做大做强都市经济主体,争取纳入深河特别合作区、港河特别合作区,打造“飞地经济”,把新区建设成都市经济核心区和引领区。

按照河源市“一主两副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高标准做好新区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新区产业规划,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和古竹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尽快启动东江生态景观长廊、东江防洪堤的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完善新区水系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

加快完善城乡交通网络,推进东环路升级改造,尽快启动江竹大道、省道S230线工程建设,积极对接推进双下大桥和永康大道跨东江大桥建设,配合推进国道G355新区高望至紫金林田段升级改造工程、内环路北段和新双下路贯通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拓展与中心城区其他组团的互联互通,以及新区各功能组团之间的快速联通。大力推进重点经济网络线路、县乡道公路、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工程和未通客车行政村路面拓宽及安全防护工程,构建通畅的交通微循环体系。

顺应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需要,完善现代城市功能,主动对接市“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规划建设,积极承接央企和知名企业的投资建设,推进古竹港区货运、游客码头规划建设,谋划实施城市起步区滨江功能带,加快推动实施排水防涝、城镇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实施企业总部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东江生态景观长廊等重大城市功能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注入更多高端化现代商务、高层次公共服务、高品质休闲娱乐等功能,大力提升新区的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融入大湾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延伸、企业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河源江东新区谋划产业发展的蓝图,为实现这个目标,该区将: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数据、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航空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抢抓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的机遇,依托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中国联通·河源云数据中心等大项目,引进和落户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推进数据产业园、数据应用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大数据网络枢纽中心,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和新材料等产业。重点发展5G设备制造领域产业。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突出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现代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科创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现代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规划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市级商业副中心和临江、古竹区级商业中心。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环境打造、生产服务、问题协调、要素保障等,促使项目快建设、快突破、快推进。全力推进今年34个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做大、做实、做优项目库,为持续增强新区经济发展后劲打好基础。健全项目建设机制,严格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钩制度。储备好一批土地,迎接一批重大、优质项目落户。

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

河源江东新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发展。

为此,该区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森林保卫战。压实河(湖)长制,加快古竹污水处理厂、临江产业园北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污水设施建设,确保新区全面水体水质达标;加强污染源综合治理,建立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确保空气质量持续达标;实行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固体废物管控、处置;继续推进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完成碳汇造林和桉树林改造任务,严打非法侵占林地、非法采沙、非法采矿等违法犯罪行为。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顺应省引导珠三角产业向周边地市拓展的趋势,主动承接绿色产业疏解项目,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终身追责制,建立健全促进绿色发展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加快编制环保准入负面清单,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

重要项目简介

●广东河源慈航航空产业项目

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培训、运营、服务、维修、租赁、物流、材料于一体,涵盖通航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大型国际航空综合项目,用地规划20500亩,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以上,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务机的托管、维修、交易及国际物流中心,经济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将河源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航空研发高地和高端制造的重要承载区。该项目分为机场建设与运营、飞机整机制造、飞机维修和改装拆解、航空教育、航空运输、飞机销售与租赁、国际飞行社区、航空体育及航空传媒九大板块。

●阿里巴巴华南云数据中心项目

总投资额60亿元人民币,项目用地150亩,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有5栋数据中心、1栋运营管理中心、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培训中心等,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城市起步区商业综合体项目

首期投资总额约30亿元,建筑群规划占地面积约100亩,容积率不低于1.5,建筑密度不低于50%,着力打造全新的都市主体商圈,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主要建设大型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区、高档住宅及其他配套设施。

●河源爱捷高新材料科技项目

投资总额12亿元,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亩,项目新材料采用高分子合成技术研发制造,项目主要生产高端球场人造草、高分子看台座椅、高分子塑钢板桩、运动地板及纳米环保塑胶材料等。项目于2018年6月份动工,预计于2019年11月份竣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运营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5亿元,年税收约5000万元。

●河源永利通源精密技术有限公司项目

投资总额约6亿元,占地面积约29.8亩,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塑胶、精密五金及精密模具成品制造。项目全面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实现营业收入逾6亿元,实现年税收约2000万元。

●广东埃纳生医学科技项目

总投资额约3.2亿元人民币,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重点集中于高端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及POOT临床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该项目于2018年6月份动工,全面建成投产(运营)后,预计每年实现营业收入逾5亿元,年纳税额约2000万元。

撰文:蒋才虎廖志良余佩

编辑统筹:李杰伦

新闻推荐

致敬基层供电工作者 河源50名优秀客户经理事迹巡礼(一)

■温建锋■黄新尧■梁耀伟■廖常青■黎伟英■曹王清■朱衍常■刘佐文■刘育科■何春勇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