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饭”尝尝“妈妈菜”

河源日报 2019-05-16 08:03

■厨师林海红在烹制“饭怕鱼”。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鸡汤田七叶 本报记者冯晓铭 摄小时候过年时,连续几天都能吃上鸡肉和鱼肉,是一种幸福。长大后,在外工作久了,回家吃上一餐妈妈做的饭菜,也是一种幸福。在源城区埔前高速公路出口,你会远远看到“回家吃饭”餐厅的招牌。这家餐厅,是陈文雄去年创办的。他说,“回家吃饭”餐厅就是让在外漂泊的河源游子和顾客能够吃上美味可口的客家菜,品尝到“妈妈做的菜”的味道。

回乡吃上“妈妈”做的菜

陈文雄是源城埔前人,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务农,每当母亲务农回家,懂事的陈文雄就已经做好了饭菜。他说,自己从小就承担了家务活,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做菜。

在17岁时,陈文雄只身到河南做厨师。他说,做厨师很艰辛,除了用心学好厨艺,坚守自己的岗位外,还要给师父打下手,帮助其他同事干活。在外从事厨师5年后,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客家菜,陈文雄开始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在河南,但半年后,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他说,虽然创业失败,但积累了经验、扩展了人脉。后来陆续创业多次,直到去年1月初,陈文雄在埔前创办了“回家吃饭”餐厅。

在该餐厅,摆放着类似于农村家庭的饭桌;墙上,画有农村父母守门盼望孩子归家的情景,处处透露着客家元素气息。说起“回家吃饭”餐馆名字的由来。陈文雄说,河源有很多在外工作的游子,会想念妈妈做的菜,当他们回到家乡后,可以在“回家吃饭”餐厅吃上一份正宗的客家菜,回味妈妈做的饭菜味道。

融会贯通创新客家菜菜式

在“回家吃饭”餐厅,有名的创新菜式就是“饭怕鱼”和“鸡汤田七叶”。客家人喜欢吃鱼,逢年过节,桌子上总少不了鱼,图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厨师林海红从鱼缸中捞起一尾3斤重的江团鱼,处理好后,加入小米椒、辣椒等香料放入锅中焖煮。林海红说,这种鱼肉质滑嫩厚实,煮久了汤汁能渗入鱼身,非常鲜美可口,这种做法既保留了客家人常用的焖煮老手法,也加入了其他菜系的鲜辣口味进行改良。所以,这道菜吃起来微辣而不腻,非常下饭。

据陈文雄介绍,之所以有“饭怕鱼”这道菜,是因为小时候,妈妈都希望孩子多吃饭增强体质。有了“饭怕鱼”这道下饭菜,顾客的胃口也会好起来。

林海红做的第二道菜是鸡汤田七叶。田七叶的纤维较少,香味浓,汁水丰富,吃起来口感非常好,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这道菜的创作灵感,林海红说,客家地区的野菜丰富多样,客家人做菜讲究就地取材、药食同源,这道鸡汤田七叶把客家人最爱的鸡汁作为汤底,辅以猪肉碎,能让人胃口大开。

据悉,“回家吃饭”餐厅是“河源客家菜师傅推广大使”,以客家菜为主,广府菜为辅。陈文雄说,河源地处东江边,有着原生态的食材,传承客家菜传统,要乘着河源客家菜师傅工程的东风,把客家菜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让河源原生态食材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本报记者曾俊霖)

新闻推荐

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典范 新兴社区走出一条基层治理的荣誉之路

■上城街道在新兴社区文体广场举办庆“五一”迎“五四”文艺晚会。■社区干部到居民家中开展政策宣传和了解民情服务制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