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典范 新兴社区走出一条基层治理的荣誉之路
源城区上城街道新兴社区地处东江河畔古老的龟峰塔下,成立于1995年9月,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东至南堤路、南至新兴路、西至玫瑰路、北至河紫路),设9个居民小组,现有住户2317户、11585人。作为一个不满“25岁”的新建社区,新兴社区在发展过程中紧跟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与时俱进推进各项工作,历年来获得了近20项从中央、省到地方的荣誉,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的荣誉之路。
老书记与党建
新兴社区是上城街道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现有社区“两委”干部9人,社区党总支现有党员98人,下设2个党支部。
新兴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黄建在源城区当了32年的基层干部,先后在下城、下角、公园和新兴社区任过职,是该区在基层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党员之一。黄建说,在新兴社区工作8年来,他感受最深的是社区的党建工作。新兴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用更加便民、利民的服务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2015年5月27日,上城街道在新兴社区公园举行推行“1+6”群众工作法启动仪式。据了解,“1+6”中的“1”是指建设一个温馨、舒适、便捷的群众之家;“6”是指积极开展“利民政策宣讲到家”“万家灯火点燃到家”“群众诉求解决到家”“文体服务推广到家”“民生服务惠及到家”“党员志愿帮扶到家”6个主题系列活动。为了让辖区干部群众对“1+6”群众工作法有更清晰的了解,除了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外,上城街道还精心制作相关的宣传画册、标语、小册子等宣传资料和专项宣传栏,通过定点宣传、派发宣传资料、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确保宣传发动全覆盖;此外,充分发挥街道微信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街道政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惠民利民政策、法律知识、便民服务信息以及“1+6”群众工作法推行情况等内容。
推行“1+6”群众工作法,目的在于构建点线面结合、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服务群众工作新模式,真正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密切党群关系,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黄建说,实践证明,这一创举是成功的,同时也说明,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具体的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时,必须考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工作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新兴社区目前正在改造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内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室(开展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关爱妇儿等便民服务)、图书室、党员活动室、曲艺室、舞蹈室、棋牌室、妇女儿童之家活动室等10余个活动室,市民可以在空余时间去文化活动中心参与各种活动。预计5月份可完成改造工程,届时群众前来办事就更加便利了,不至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对于新兴社区的党建工作,上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友方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通过党建引领作用,新兴社区在自治管理、社区服务、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值得其他社区学习借鉴。
服务铸口碑
4月中旬以来,河源地区频降暴雨,个别地区发生了灾情,住在安全隐患点附近的群众更是整日提心吊胆。与以往不同的是,住在新兴社区大岭背的范建平一家不用再担惊受怕了,因为在街道和社区的努力下,他们家房前的护坡进行了改造和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
黄建说,近年来,社区累计投入300万元,对辖区内的3个存在安全隐患的护坡和2个水浸点进行了改造和维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保障了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对民生的关注,除了对部分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外,更多的时候体现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具体服务中,比如作为全市试点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
今年73岁的退休老党员邓其光,是新兴社区关工小组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社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邓其光回忆道,2007年,河源市开始部署关工工作,并把新兴社区选为全市的首个试点。从那时开始,他就和社区另一位热心的退休职工吴旺林一起,承担起了关工小组的全部工作。
经过多年探索,新兴社区的关工工作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其经验也得到了市、区关工委的充分肯定。邓其光说,社区每年暑假都要组织一期为期2个星期的夏令营活动,内容包括乐器和书画培训、外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参与人员主要以社区的留守儿童为主。夏令营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好评,因为这样既能有效监管孩子,还能让他们免费学到不少知识。
除了夏令营,邓其光和吴旺林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对青少年和儿童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及时介入、帮助个别家庭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比如曾经有一名初中生李某,因偷窃电脑被抓。邓其光得知情况后,及时与公安部门和法院联系,并上门与其家长沟通。最终,法院对李某作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但要求其定期到社区报到,接受教育。李某因此事辍学后,通过邓其光的帮助,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工作。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邓其光说,自己只是发挥了一点余热,希望周围的青少年能健康成长。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这也为基层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对这一点,黄建是高度认同的。“去年,新兴社区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6起,调处成功26起,成功率为100%。”黄建说,作为社区干部就是要及时有效地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
社区干部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他们用高效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也让社区由此走上了和谐发展之路。
“文体两开花”
每天早晨、午后和傍晚,只要不下雨,新兴社区的文体广场总是热闹非凡,很多市民在这里打羽毛球、乒乓球,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还有很多老人在树荫下驻足闲聊。这个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为社区居民开展文娱活动提供了场地,成了大家的休闲胜地。
黄建认为,文体广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作用和影响可用一句话来评价:“时时有服务,天天有歌声,月月有表演,年年有提升。”
除了市民每天自发组织的休闲活动,新兴社区的文体协管员们还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持续开展未成年人教育、道德讲堂、暑期夏令营等培训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社区都会组织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让节庆更富人文情怀,让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这些举措,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好评。社区居民叶丽说:“社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广泛受益,希望社区的活动越办越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所谓“文体两开花”,新兴社区的文体事业发展正是应了这句话。据悉,全市第一个气排球场就建在新兴社区。新兴社区老年人气排球队领队吴旺林说,其所在队伍经常参加区里组织的赛事,“比赛成绩挺不错”。除了这支队伍,新兴社区还有曲艺队、舞蹈队、体操队、歌舞队等文体团体。近年来,这些团体的规模在逐步扩大,艺术和专业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成为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黄建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风尚和民风。这也让新兴社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广东省宜居社区”、幸福社区和文明社区。
专题文/图本报记者何海华特约记者黄赟通讯员赖伟杰
采访手记
基层需要更多的“老黄牛”
在新兴社区采访期间,记者感受最深的是,社区有一批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老黄牛”。其中,包括新兴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黄建及退休老干部邓其光、退休职工吴旺林等。他们长年待在基层,知道群众的喜怒哀乐,也熟悉基层工作。虽然社区很多事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们能长年累月地为这些小事跑前跑后、无怨无悔。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也是最需要这种奉献精神的地方。
我们提倡奉献精神,但基层党员和职工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重视社区和“老黄牛”们的需求,及时帮他们解决具体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无后顾之忧,更有奉献付出之热情,进而更长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新闻推荐
■昨日,源城区上城街道党工委联合区金融工作局、源城公安分局、农行源城支行、农商行源城支行、邮政储蓄银行源城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