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东江商业重镇(四) 1942年,裕民米机电灯厂诞生

河源日报 2019-03-24 21:50

■煤油汽灯■裕民米机在1948年10月的《正义日报》上刊登的广告,彼时河源城很多人家已用上了电灯。(原件现藏源城区档案馆)■1910年,河源一个青年机构接待室的布局。厅堂正中吊着的是一盏煤油汽灯。(原图现藏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1942年7月,裕民米机电灯厂正式开业,由潘仲良任经理,张季如为副经理,厂址设在河源县城沙边路103号。成立初期,仅有17匹马力发动机一台,10KW发电机组一座,每日发电量为15KW,约供450盏电灯使用。

1930年,河源出现第一部私人电影机

1910年的德国,已经有了195家电气公司,电力在德国得到了普遍应用。光绪十一年,张之洞成第一个将电灯引进官署的中国人。第二年,广东商人黄秉常在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电灯公司。河源出现的第一家电灯公司,公认的说法是裕民米机电灯厂。

河源是哪一年开始用上电的,尚未找到最早的记录。民国七年(1918年)6月的《大公报》一篇报道上,记载了河源已有电线,但应是电话专线。1930年,河源县城中兴行商人罗炳明买了一部无声电影机,供家人娱乐。(2000年《河源县志》)

1932年,河源第一家电影院开业。由县城商会陈造怀、罗君玲等人合股投资,在县城太平路开设“太平电影院”,设有35毫米日产有声“罗拉牌”放映机一部,开业不到一年因亏本而停业。后由罗君玲整顿改造后再营业,并将“太平电影院”改为“红星电影院”,设有600个座位。(2000年《河源县志》)这部电影机是怎么运转的?让电影机运转的电是从哪来的?是自备手摇发电机呢,还是其他电源,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在上一期讲到,1926年河源就出现有“大行工厂”、马族自治会等工厂,据说这些工厂在当时尚未用上电。在1941年12月13日的《河源日报》上,仍有售买灯油的广告。

植物油灯,有什么好处?“光度宏亮、款式新颖、用油省费,坚固耐用”,其受欢迎的程度在当时“博得各界绝大拥护”。河源的代理商是太平路(街)的昌泰诚号。

寻找中国合伙人,让河源人用上电

裕民米机电灯厂是河源城商人潘仲良牵头开办的。

1933年7月加入河源酒米同业公会时,潘仲良才27岁。河源处在东江边上,抗战开始后,虽是日军时不时来轰炸的目标,但也有很长时间不挨轰炸的相对缓和的时期。1938年冬至1939年前后,来自惠州、增城、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其他地方的商人和难民,源源不断流入河源县城。1938年秋,广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惠州移驻河源县城。因此,潘仲良经营的恒丰桂米店生意好得很。除了做居民、散客的生意外,还包揽了驻河源第八师的粮食供应。他是个有眼光的中年商人,因常去省城广州,学习到很多当时先进的工业和商业知识,看到广州黄秉常开办的电灯公司,差点让他惊掉下颚。

潘仲良决定购买用电的机器,取代往日靠人力碾米的落后生产方式,扩大业务,利用河源东江米谷集散地的优势,谋取企业的更大发展。

那时潘仲良尚未有能力一己承担所需巨资,他需要合伙人。他先找到朋友、大埔富商张季如,没费多少力气就说服了他加入进来。二人又一同去找较年长的河源城商缪霭棠,经多次商量,他们决定成立一个股份公司,于是陆续又找到了刘其忠、李启康、黎亚插及惠阳富商杨坤明等人,先后开会四次,最后达成了合股协议,并确定成立临时股东会,召集人为缪霭棠,每股为1万元(国民党时期旧币)。

裕民米机电灯厂成立初始,资本额为民国币140000元,分为140股,每股1000元。招募时分为东、西股,东股以潘仲良为代表,西股以张季如为代表,各负责募足70股。此后并未增减或调整资本结构。

最大股东有潘仲良,持14股,潘仲良名下的另一商号潘俊才堂占有20股;大埔人开的张东兴堂亦持20股,开设有聚泰亨号的缪霭棠持14股;张季如持11股。其余太平路利成栈的潘子达、化龙路启记李逢荣、太平路曹万泰号等,各持一定数量的股份。梅县松口中营街义安机器厂的何亮伍、麦福来(南海人)等,也有一二股。

1942年7月,裕民米机电灯厂正式开业,由潘仲良任经理,张季如为副经理,厂址设在县城沙边路103号。厂房地产为潘氏家族尝产,每年须向潘氏家族缴纳租谷100担。

河源城最初只有450盏电灯能亮

裕民米机成立初期,仅有17匹马力发动机一台,10KW发电机组一座,设备简单。每日发电量为15KW,约供450盏电灯使用。之后增容,每日可发电25KW,可供750盏电灯使用。河源城有几百户人家用上了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的“长明灯”。其他没能用上电灯的人家仍在购买“火水”(煤油)点灯。1944年1月,裕民米机复筹备兼营电灯厂,同年5月完成,日间辗米,夜间供电,以辗米为主,供电为副,属食品工业兼营公用事业性质。(《河源裕民米机电灯厂调查报告》,1951年5月14日,源城区档案馆藏)

这一盛事有两个不同版本的县志记载:“裕民米机”添置了1台30千瓦交流发电机,白天碾米,晚上发电,供工厂用电和邻近的街道商店照明,河源始用电灯。(2000年《河源县志》)

河源县人潘仲良创设火力推动机器碾米厂,利用机器发电,附城始有电灯装设,为县机器工业及电灯之嚆矢。(《惠州府志补充民国资料》)

进口德国西门子发动机

抗战胜利后,人们生活稳定,对用电的需求增加。1946年,裕民米机进行升级改造,购有“TUET2牌德型4-CYLINDER150R.P.M”直立式油渣发动机1台,65匹马力,后改用木炭为燃料,每日用800司斤(即司码斤,每100司码斤等于127市斤)木炭。同时采购了50KW的SIEMENS(西门子)68KVA8P.P.F400/230VOHS交流发电机一台,还增加了广州产的辗米设备。

为吸引更多的顾客,裕民米机豪掷广告费,在河源正义日报、河源日报上刊登广告。也正因为这样,裕民米机才能长久存在,如今我们还能从保存的少量民国旧报中得以重见。1948年10月的一张《正义日报》上的广告是这样写的:“裕民米机电灯厂,专营:机器碾米,质地优良;价格克己,以谷换米,代客服务。地址:河源沙边街,电报挂号:5940。”

这些设备用了10年后,工匠们依旧墨守陈规,缺乏创造性,设备的最高效能仍未发挥。直到1950年被河源县人民政府接管后,该电灯厂仍不足以供应全城用电。

既是股份公司,盈利后便有花红派发。该厂设立初期,固定资金为民国币8万元,流动资金6万元。每届年终结算一次,如有盈余,先发股息周息一分,余以四成分派红利,六成拨充基本金用作发展基金。自开厂后,历年均有盈利。以1950年为例,该厂获利14万余司斤,分派股息共稻谷14000斤,红利56000斤,其中潘仲良等3户股息4800斤,获红利19000斤。1951年5月,该厂在县人民银行存款有23406849元。

河源城中用电和机器碾米都较早,但在河源城外,这些先进设备一直推迟较长时间才普及。退休老人古锦标是新丰江水库移民,1959年2月,12岁的他与锡场的父老步行到河源城,受集体安排在上城江家祠打地铺住了一宿,第二日步行到埔前,从此在埔前安居下来。但那时的埔前,尚未有机器舂米,“直到1965或1966年才有,但不普及,需要付款,家里穷的仍然用人工椿米,真正普及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古锦标说。

裕民米机被河源县人民政府接管

据刘伯威《源城镇解放前工业略述》一文称,新中国成立前期,除了裕民米机,还有永丰年米机,是河源城当时采用机械加工粮食的仅有两家工厂。这两家工厂的原动力是以木炭作燃料的煤气机,总马力为12匹,每日可碾米三百五十担左右。裕民米机装有德国西门子发电机一台,白天碾米、晚上发电,供下城、公园部分商店、娱乐场照明,同时也外供印刷厂唯一的一台2匹马力单相电动机用电。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源县委、医院、电影院、合作总社才各有一部交流收音机;县城出现第一支光管,没人懂得安装,只好请来香港电工师傅安装。

1949年9月间,河源县人民政府进入河源城。裕民米机厂于12月21日由粤赣湘边区纵队司令部第二支队接管。1950年3月,移交河源县人民政府接管,4月28日,县长林镜秋、副县长邹建签署命令,委派彭俊、刘育珍二人为驻厂代表,清理进支账目。1951年4月,东江专署加派刘志文、傅文二人前往监督,1951年5月,政府委派广州交通银行驻厂调查股权及财务情况。

1950年3月,河源县人民政府接管裕民米机后,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彭俊、刘育珍作为县府代表,加上张季如、潘天育、殷铁汉、谭克仁、李原共7人组成,张季如为主任委员,彭俊为副主任委员,并成立职工会,刘耀南为主任委员。其时,该厂共有职工34人,其中职员11人,工人23人,待遇为:职工每月最高稻谷550斤,最低150斤;技工最高720斤,最低150斤,另供膳宿。其组织系统设总务部、辗米部、机房部和门市部,门市部又分内外两部,分管批发和零售工作。

1949年9月18日,国民党一九六师放弃河源城逃跑后,原粤赣湘边纵边主力团第六团一连二排七班班长叶慈林奉命进城,第一个要保护的就是裕民米机和河源印刷厂。“为何要保护呢?因为裕民米机是河源城最大的粮食加工厂、供应商,能保证老百姓有饭吃,有油料。很多原材料在那里,有油料。”年纪将届九旬的叶慈林说。

1950年3月,河源县政府接收裕民米机后,每天最高产量可辗米8000多斤,平均每天约辗米6000斤;其中2000斤自售,余为代县府、公安局、粮食公司或顾客加工,工价每百斤抽出二斤半或三斤米。仓库设在工厂内。

1951年4月间,河源县人民政府在进行土改时,将裕民米机厂所有产业没收充公。

1953年,建设新丰江水电站的设想出现在了新中国的文件上。新丰江水电站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是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安装的大型水电工程。它位于河源市区西边的双下村亚婆庙峡谷处,距离市区6公里,为华南地区第一大水电站(水库)。1956年1月新丰江水电工程由国家计委立项,1956~1957年,由水利部派出勘探队,对新丰江流域进行全面测量勘探。1958年7月15日电厂正式开工建设,由新丰江工程局承建。1959年10月20日大坝下闸蓄水,1960年10月25日正式并网发电。

新闻推荐

河源市人大代表邓之敏 为人民群众代言 为医疗事业献策

源城区人民医院院长邓之敏是市七届人大代表,自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他牢固树立代表意识,自重自律,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真实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