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文化,营造和谐友善软实力 2018年全市2478家企业、50家医院成为平安文化创建达标单位
“推行平安文化一年,公司2200名员工没有一个人离职,也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祥鑫科技总经理谢祥娃尝到了平安文化建设的“甜头”。
在东莞上万家制造企业中,长安镇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一家普通的模具生产企业。但作为平安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祥鑫科技探索闯出了一条新路,为东莞营造和谐友善“软实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全市推行平安文化的样本。在2018年,全市就有2478家企业、50家医院成为平安文化创建达标单位,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营造一股和谐友善软实力。
正视问题
牢牢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
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严重倒挂,东莞呈现出“三个70%以上”的鲜明特征。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70%以上;外来人口中,年龄35岁以下的占70%以上;这批年轻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以上。
谢祥娃坦言:“我们企业的员工,就存在"三个70%以上"现象,曾让人特别头痛。”作为制造业企业,汇兴智造董事长钟辉也认为,“三个70%以上”总结比较到位,“年轻人,爱冲动,不好管。”
市公安局的统计显示,九成左右的刑事案件嫌疑人、受害人都是外来人口,“两头在外”现象明显。同时,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暂住出租屋,成为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治安、刑事案件90%以上又与出租屋有关。
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后动,领导坚强,态度坚定,正视问题,明确“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的理念,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针对外来人口庞大、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的特殊市情,积极探索“突出外来人口融入,构建和谐善治体制机制”,以服务“人”为根本,先后出台基层社会治理“莞版30条”等政策文件,在一系列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扎扎实实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促进流动人口更好融入产业和城市发展,才能夯实平安东莞建设的根基。近年来,积极探索外来人口融入社会新机制,通过参政议政、教育培训、建设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解决子女入学等办法,从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关心外来人员,增强了大家对东莞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2018年起,全市着力推进平安文化建设,牢牢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加强重点人群尤其是外来人员的平安文化建设。在企业、校园、市场、商场、村(社区)、住宅小区、出租屋集中区等场所,建设和完善一大批平安文化体验场所,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通过平安文化宣传元素,让群众在工作、生活、休闲中得到充分浸润。在全社会营造守法诚信、理性平和、宽容友善、积极向上的平安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东莞平安文化品牌,为在新时代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基础。
基层探索
在企业推广平安文化建设
平安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只有每个市民群众实现了平安,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平安。企业是务工人员的主要聚集场所,平安文化建设将成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多方共赢的纽带。全市以企业平安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和抓手,在长安、清溪等8个镇先行试点,积累经验。
祥鑫科技就专门成立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工作专班,从组织上、制度上和人财物上提供保障,确保“友善、平安、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过去一年,祥鑫科技开设了法治讲堂、道德讲堂,启动“综合治理、保障平安”安全月活动,邀请司法、公安、宣传、交警、安监、人力资源等机构人员进厂区,为员工开展“以案说防”“以法说防”、平安交通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讲座,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谢祥娃告诉记者:“员工入职有人带、困难有人帮、学习有人教、纠纷有人调解,平安文化建设让每个员工都找到了"家"的感觉。”企业内部设立互助爱心基金,帮助每一位遇到困难的员工。去年就捐赠帮扶资金20多万元,帮扶6名困难员工,帮助困难家庭走出生活阴影。
去年暑假期间,寮步镇携手协和陶瓷厂,协调管理员、志愿者、义教服务队、小区社工,将企业员工的50多位小孩组织起来,开展系列活动,一起度过平安、有趣、和谐的暑假,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而常平镇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则将关爱女工项目融入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帮助女工提升个人能力及职业素养,留住了大批熟练女工,企业女工辞职率降至1.2%。
结合平安文化的内涵,汇兴智造开展职业技能比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树立平安标杆等活动,举办敬老感恩、助学、拥军、献血、志愿服务等爱心公益活动,宣传平安友善和谐文化元素,增添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同时,还邀请民警走进企业,开展“防盗、防骗、防抢”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全体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共筑企业安全防火墙。“去年,公司及员工未发生任何被诈骗、被盗抢事件。”这让钟辉感到特别欣慰。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推动务工人员积极融入东莞生活。东莞和茂名还签署了平安文化共建协议,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信息互通机制和宣传合作机制,为茂名籍在莞务工人员提供贴心的服务和帮助。
成效渐显
数百家企业无纠纷无事故
市委政法委将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评审工作与平安文化建设结合,引导41家商会和300多家企业开展平安文化共建活动。异地商会的参与,起到很好的助力效应,全年协助市镇两级政府化解矛盾纠纷3宗,提供黑恶势力犯罪线索3条。
东莞市东源商会秘书长曾建中认为,平安文化建设抓住“人”的根本,人人渴望平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他积极在商会企业倡导平安文化,引导企业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提升员工精神文化品位,培养员工之间互亲互爱增进感情,加强团队凝聚力,在100多家企业营造健康和谐稳定友爱的氛围。
曾建中还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实践,企业推广平安文化,抓住了治理的"牛鼻子"。”员工参与平安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社会治理的工作重点从事后打击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外在强制向群众内心自觉转化。同时,突出了文化建设在社会治理上的特殊作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丰富社会基层治理的“制高点”和“软实力”。
经过一年的实践,谢祥娃认为,“平安文化建设就是一针强心剂,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提升效能。”企业开展平安文化建设工作后,祥鑫科技建立“人民调解室”,聘请法律顾问免费为员工提供法律服务,建立企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过去一年,妥善解决员工投诉5宗,仲裁调解2宗。“通过平安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园的良好氛围,大家爱厂如家,劲往一处使。”谢祥娃如是说。
钟辉认为,平安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平安社会需要大家积极参与,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往往汇聚了数百、成千、上万名员工,企业稳定了,有了主心骨,员工遵纪守法,社会就充满正能量,企业自然蒸蒸日上。
平安文化建设“方便别人,保护自己”,东莞以“文化”和“科技”为支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学校、社区主动加入平安文化建设。2018年,全市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创建覆盖率分别达100%、97.5%;创建达标平安企业2478家,占创建计划总数的100%;二级以上医院共创建平安医院50家,实现了全覆盖。
昨日,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年将充分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体制,带动更多治理主体参与平安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浓厚氛围,为构建平安东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数说平安文化建设成效
2018年,全市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创建覆盖率分别达100%、97.5%
创建达标平安企业2478家,占创建计划总数的100%
二级以上医院共创建平安医院50家,实现了全覆盖
各级“平安建设促进会”共受理矛盾纠纷1260宗
成功调解案件1175宗
成功处置突发事件88宗
新闻推荐
■东源县城镇派出所民警李恒在查看视频监控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一线战斗堡垒,与群众打交道最多,承担着查处案件、维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