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 深晚记者实地探访深圳-河源对口帮扶背后的故事
▲曲滩村的扶贫光伏电站。
深河中学的学生们正在上课。
东江边的小路,钟响基喜欢在这里走走,放松心情。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文/图
“你们应该春节后再来!”刚一见面,冯景山就给记者下了“逐客令”。记者一愣,冯景山哈哈大笑:“那时我们的新款"鸡笼"就建成使用啦,这回看不到实物太可惜!”
冯景山,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河指挥部”)副总指挥,扶贫的经历堪称走南闯北:援疆三年,回到深圳,在大鹏的海边干了三年,河源帮扶,再出发。“长在北京,祖籍河源。”冯景山说,援疆时有一股建设祖国边疆的热情,帮扶河源,更多了一层回报乡梓的故土之思,“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河源,距离深圳180公里,是许多深圳人周末自驾的目的地。这些“深圳人”里,河源人不在少数——深圳户籍人口中,原籍河源的超过60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大背景下,河源的腹地优势正在凸显,以生态排头兵的C位融入大湾区的未来,是河源的愿景,也是2017年以来,深圳第二轮全面对口帮扶河源工作的主攻方向。
深河共饮东江水。共赢,是记者此次采访中频繁听到的关键词。共赢带来的协同与聚力,最终书写出一张耀眼的成绩单:2018年,深河指挥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齐聚发力,硕果累累——温氏养鸡、天翔达养鸽、德青源“金鸡”……打造一批构建长效脱贫机制的产业扶贫龙头项目;精准扶贫驾驶舱,覆盖深河帮扶214个省定贫困村的智慧管理平台;深河金地创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深河创智产业园,军民融合暨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平台;南山产业园,由河源市与深圳南山区共建,打造一种更具可复制性和推广性的飞地经济模式;深河人民医院,深圳对外援建最大单体项目,也是卫生帮扶标杆工程;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由深圳名校托管办学的教育帮扶示范品牌;深河共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带动河源人力资源综合开发的服务机构集聚地;手机双创赛,国际性垂直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记者接触的深圳帮扶干部,形象地将这一系列成就称为“九骏图”。
事实上,深圳对口帮扶(支援、协作)全国6个省区市34个县(市、区),其中河源是深圳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投资项目最多、派出干部最多的一个市。全面对口帮扶河源以来,深圳共投入财政预算帮扶资金74.83亿元,其中,新一轮对口帮扶计划安排财政帮扶资金49.63亿元!“真心诚意、真金白银、真材实料!”河源的干部群众如此评价深圳的帮扶行动。
自2014年全面启动,2017年初新一轮对口帮扶展开,深河帮扶持续推向深入,早已形成万马奔腾的壮阔场景,何止“九骏”!那些散落于时间长河中,遍布在河源五县两区83个镇214个省级贫困村的帮扶项目、帮扶故事,各自闪烁着独特的光彩,共同组成一幅伟大时代、伟大事业的宏伟长卷。
“河源第一、广东一流!”
李芳胜站在深河中学教学楼前等候,远远就伸出手,“你们报社我有朋友的。”李芳胜,湖南永州人,1997年就到了深圳,2018年5月赴任深河中学校长前,他是深圳中学亚迪学校的副校长。21年的青春奉献给了深圳,“事业在那里,家庭在那里,朋友在那里,记忆也在那里。”李芳胜两手一摊:“领导就问了我一句:你是不是党员!”党员李芳胜直奔河源。4个月后,深河中学开学。
相对于“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这个大名,“深河中学”更像个昵称,但是无论帮扶干部还是当地群众,都更喜欢“深河中学”“深圳+河源”的并列组合。不仅出资金,同时依托深圳名校办学,深河中学从孕育期就尝试走出一条教育帮扶创新之路。记者在校园内徜徉,教学楼带有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而无论是一楼学生书画作品的展示长廊,还是六楼几乎占据整整一层的国学教育基地——藏艺阁,无一不透露出深河中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李芳胜说,虽然第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内社团已经达到46个。
陪同记者采访的深河指挥部副主任、民生组组长盖风梓清楚地记得,2017年1月,他和同事们刚刚到岗,深河中学2月就正式动工。深河中学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新一轮帮扶工作中民生帮扶不断开花结果的过程。“民生帮扶往往能留下永远的帮扶痕迹和实物,尤其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长久惠及当地百姓。”盖风梓是个沉稳内敛的山东汉子,但是一来到项目现场,整个人灵动起来。在深河人民医院建设工地,他几乎和记者一样忙碌,端详每一台机械运作,不停拿起手机拍照,“总投资16亿元的大项目,不陪你,我自己也得来盯着。”从深河人民医院施工现场前往深河中学的路上,盖风梓指向路边:“看,那边就是赣深高铁河源东站,距离医院也就两公里。”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空地上的荒草与远处低矮的楼房遮掩了视线,但是记者相信盖风梓口中的未来:“这里区位优越,医院建成,附近应该能形成医养结合的产业带。”
冯景山在向记者分析“深河帮扶”特点时说,因为地缘的贴近、优势的互补,深圳帮扶河源形成了区域协作协调的发展模式。“深圳在帮河源,河源同样也在帮深圳”,冯景山如是说。带着这样的思路,深圳对于河源的帮扶,不仅筹措资金,更打造产业,不仅兴建项目,更对接渠道,不仅帮助河源补齐短板,更协同河源发挥固有优势,不仅把干部送到田间地头,更从创造就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谋划长远……在这样的战略推动下,“深圳研发+河源生产”“深圳创新+河源产业化”的互利双赢模式,一步步从蓝图走入现实。
何思婷,河源本地人,深河中学美术教师,1994年出生的姑娘,爱笑,眼睛眯起来,很可爱。去年,她刚刚从北师大珠海分校毕业,记者问她:“没有深河中学会去哪里呢?”“深圳呀,当时已经到深圳求职了。”她笑着说。
因为深河中学,何思婷在家乡拥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鱼与熊掌兼得。盖风梓介绍,民生帮扶持续推进深河两地的连接,两市目前已经有59对学校、12对医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2018年,两地教育、医疗人员的交流、培训超过3000人次,其中就包括深河中学全体教师赴深圳中学初中部开展为期两周的跟岗培训交流活动。就在记者到访的第二天,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也率队来到深河中学看望师生、讲学交流。
2018年9月1日,深河中学开学,10个班,457名新生。未来,深河中学将提供初中三个年级3000个优质学位。问李芳胜,准备把深河中学打造成什么模样?李芳胜手一挥,毫不客气:“河源第一、广东一流!”转过头,指了指身旁刚刚下课,一个个向他问好的学生,反问一句:“要不能对得起这么好的办学条件、这么可爱的孩子?”
“走没走武深高速新开的那段?”
每位来到河源的深圳帮扶干部都是带着梦想来的。不梦想着改变点什么,为什么来呢?
冯景山最近的梦想是——养鸡。
是的,你没看错,深圳农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继武可以证明,冯景山对这个梦想,是认真的。
最近几个月,葛继武几乎每周都要跑一趟河源,冯景山参与设计的“鸡笼”,葛继武的团队负责落地。说是“鸡笼”,占地两千平方米,双层,理解为现代化的自动化养鸡场更为贴切。好不好建?葛继武点头,又摇头。他说,技术上没什么太大难度,但是当你面对的是一个改变产业生态的梦想,打破常规,意味着超常规地付出努力。
最关键的是,冯景山这位软件工程与经济管理双硕士,很懂养鸡。
冯景山给记者看他最近的枕边读物:《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鸡场建设关键技术》《适度规模肉鸡场的建设及管理配套技术》……他说,要干好一件事,你必须得懂,很懂。
冯景山吃过不懂的亏。养鸡是河源当地农村的主要产业之一,“刚开始帮扶,进了村,养殖户你一句我一句,我根本插不上嘴。你自己都是门外汉,有什么资格去帮人家、扶人家呢?”冯景山不服,回来就自学,一本书一本书去啃,“现在再下到帮扶点,怎么养鸡,农民愿意听我的。”
因为懂得,所以不满。
在冯景山看来,河源的养鸡产业虽然庞大、普遍,但是形态简单、效率不高,“供应商把鸡苗给农民,农民养大,再由供应商回购。”冯景山看到中间环节的缺失:“饲养质量如何保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养鸡户也有一千种养鸡法,“养殖过程保证不了标准统一,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
在河源推进标准化饲养!冯景山决定从“鸡笼”入手。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监管,自动投饲、自动消毒、自动控制温湿度……全流程自动化;原来的鸡舍,大小不一,普遍单层,不行,来两层的,一个“鸡笼”,相同占地面积下,鸡的数量翻一番以上,能达到2万到2.2万只;执念走地鸡?放心,我还会让鸡跑起来……
如果你以为冯景山的梦想就在这个“鸡笼”里,未免太小瞧他的想象力。“头一批鸡笼建5个试点,单个成本60万元。初步测算,一年毛利近半,养殖户的收入能达到12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吸引社会投资。年收益稳定超过13%的投资项目,你干不干?”冯景山继续拨弄他头脑中那台计算器:“接下来,我们还准备设计建造迷你鸡笼,提高覆盖面、降低进入门槛。行业整体上规模,形成工业化标准流程,投资者有收益,餐桌安全有保障,贫困户不仅脱贫而且致富,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值得努力的好事?”
真诚的梦想永远值得敬畏。2018年头11个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产业共建园区累计完成产业项目转移58个,已落地建设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48个。无论是投资过亿的“大园区”,还是田间山脚的“小鸡笼”,在冯景山和他的同事看来,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产业生态,增强“造血”能力,促进区域协调一体式发展,这是深圳经验在帮扶中的落脚点。
“你们来的时候堵不堵车?有没有走武深高速,就是新开的那段?”在冯景山看来,深河两地的交通越来越便捷,未来赣深高铁开通,“40分钟到深圳”,物理距离不断拉近,发展理念不断融合,人员交流不分你我,深河两地通过帮扶越走越近,也将通过帮扶共赢未来。
“听到竹鼠啃竹子的声音,开心!”
54岁的高君显从笼子里拎出一只竹鼠,笑眯眯地展示给记者看。三斤重的竹鼠,胖乎乎的,市价接近300元,高君显养了两百多只。钟响基在一旁打趣:“老高啊,你这几只笼子,价值六七万呢。”
钟响基,河源市东源县义和镇曲滩村驻村队长。深圳新一轮对口帮扶河源,精准扶贫重点是214个贫困村,316位帮扶干部中,也就有了214位“队长”。
彭嫦媚是深河指挥部精准扶贫组组长,与冯景山相同,祖籍河源;不同的是,她在深圳长大,深河两地的往返,早已习惯。然而,即便熟悉河源,真正展开帮扶,她面对的,仍是一片广阔而陌生的天地。
在彭嫦媚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张《河源市新时期精准扶贫攻坚图》,贴在墙壁最醒目的位置。按图索骥,在河源1.58万平方公里疆域内,214个贫困村的分布一目了然。记者发现,地图上的贫困村,大部分都用彩笔涂抹标注,密密麻麻。彭嫦媚说,这是两年来她和同事们实地走访过的村子,“160多个了,去一个,就标一个。肯定要全部走访到。”地图上一个巴掌能盖住一半的村落,真要到实地,没那么容易,“很多都是在山里,去一趟,路上就要一整天。”彭嫦媚不觉得这样的走访有多辛苦,“指挥部的工作主要还是协调和统筹,我们这些驻村队长住在村里,一住三年,他们是真的艰苦。”
钟响基倒不觉得住在村里有多艰苦,“从小生活在梅州农村,上中学才跟随父母到了深圳。”最难熬的是思念是“想家,想儿子”。
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钟响基说,这个日子终生难忘。车从深圳中心区一路开到曲滩村,“要说心理没落差,那是骗人。”钟响基说,最失落的一刻是送他进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驾车离去,汽车的轰鸣声消失在道路尽头,茫茫天地,从头来过,豪情固然有,谁心里又能没点慌张呢?
去曲滩村探望钟响基那天,天空飘着细雨,村子坐落在东江边,沿江竹林耸峙,青翠爽朗。钟响基眼睛里满是笑意,“说实话,虽然你是来工作,但是有深圳人过来聊聊天,高兴。”
暑假的时候,钟响基曾经想让儿子也来住一段时间,“我过来的时候他还在幼儿园,现在已经小学三年级了。虽然周末能回去看看,但还是想尽可能多陪陪他。”
儿子 “不领情”,在村里转了一圈:“不要!”
儿子转了一圈就撤退的村子,钟响基每天要走好几趟。这几趟下来可没那么容易,钟响基指指江对岸:“我们村7个自然村,江这边4个,对岸3个。”开车绕行到对岸的“曲滩村”,需要50分钟。
最初的新鲜感和陌生感过去后,钟响基面对的是扶贫攻坚的巨大压力。一户户反复走访、建档立卡,根据村里的实际条件,带领村民想办法、上项目。两年半下来,修路、筑渠、资本性投资入股、建设扶贫光伏电站……近30个大小各类帮扶项目一一上马,产生效益。对于钟响基来说,曲滩村,早已不是陌生的他乡,而是凝聚着心血的热土。
竹鼠养殖,就是钟响基的心血之作。曲滩村竹资源丰富,又靠近高速出入口,围绕过路旅客,形成了一条小小的食街,竹鼠不愁销路。但是,竹鼠虽然经济价值高,养起来没那么容易,“竹鼠也会感冒、会拉肚子,甚至会得口腔溃疡。母鼠繁育,碰到奶水不足,你得及时送上甘蔗催奶……”钟响基刚到曲滩村的时候,村里只有一户养殖竹鼠,不过30多只。钟响基琢磨产销办法,一户户动员村民,光是和高君显,“见面就聊竹鼠,能有几十次吧”。钟响基下的“笨功夫”有了回报,如今,曲滩村的竹鼠养殖已经形成“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8户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形成3个养殖基地,养殖数量800多只,竹鼠存栏产值超20万元。
站在高君显家的竹鼠养殖基地,听着竹鼠啃食着竹子,发出一片细密的“沙沙”声。钟响基对记者说:“你不是问我帮扶中什么时候最开心吗?就是现在,听到竹鼠啃竹子的声音。”
更多的时候是直面问题、扛起担子。钟响基带记者去参观他的“减压基地”。车子开到曲滩村旁的苏家围,据说,这是苏东坡后人的聚居地。绕过一片古老民居,眼前豁然开朗,东江平缓流淌,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我们坐在江边,四周阒无人迹,风从竹林间穿过。钟响基说,压力巨大的时候,感觉委屈的时候,他都会到这里走走,江水如此平静,情绪也和缓下来,“人心都是肉长的,慢慢的,村干部也好,贫困户也好,看到你真是踏踏实实为村里做事情,他们越来越信任你,工作也就越来越顺利。”
临别前,记者对钟响基说:“再问最后两个问题吧。”
深晚记者:帮扶,你觉得留下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钟响基:希望。我们终究会离开的,但是贫困户通过帮扶,看到了改变的希望。希望会形成持久的行动。
深晚记者:你觉得带走的最宝贵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钟响基:经历。这是会陪伴我一生的珍贵纪念。
2018年,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11667户、贫困人口37106人,2016-2018年达到预脱贫标准累计33923人,占贫困总人口的91.4%!214位驻村队长,限于采访行程,记者此行仅窥得一斑,但记者相信,对于钟响基的答案,他们或多或少,会有共鸣。
下午时分,村道宁静。雨停了,阳光穿透云雾,在江面上打出一片耀眼的光斑。记者拿出手机,搜索导航。村口小饭馆的电视机回放着2018年《中国好声音》,旦增尼玛在唱《隐形纪念》:“阴天或晴天,一天又一年,风它在对我说,莫忘这一切……”三天采访中的见闻,忽然一幕幕闪过,他们都是些普通的深圳人,他们的故事也缺乏惊心动魄的元素,但是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努力,如同水滴映射阳光,这些水滴汇集于时代的大潮,最终如东江般平静而浩荡。
想起冯景山问过的问题,记者选了那条走武深高速回深圳的路线。
数说
2018深河指挥部扶贫成果
减贫成效
2018年,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11667户、贫困人口37106人,2016-2018年达到预脱贫标准累计33923人,占贫困总人口的91.4%。
资金支持
截至第三季度,精准扶贫财政扶贫开发资金累计到账173627.17万元,财政资金121400.09万元,单位自筹资金44888.77万元,社会资金7338.31万元,累积到村到户使用资金117558.99万元,使用率达67.71%。
社会民生
2018年以来,深河指挥部全力抓民生帮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全额或差额支持河源建设道路或村道89条,桥梁27座,学校15所,医院(卫生站)11所,文化体育场馆5个,支医、支教84人次,培训当地教师医生近3200人次,引入社会援助资金387.6万元。
产业共建
2018年1月至11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产业共建园区累计完成产业项目转移54个,完成全年比例108%;落地建设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41个,完成全年比例20%。截至2018年11月,全市完成工业投入180.22亿元,设备投资61.95亿元,工业增加值208.58亿元,全口径税收21.07亿元。
新闻推荐
■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该公司的水环境教育基地不仅有农夫山泉八大水源地的介绍,还有水循环、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