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积极培育用好“第一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开发工作 为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提供智力支持

河源日报 2019-01-17 07:38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技术团队■广东富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和载体,大力开展科研攻坚,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核心提示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要求,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为河源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市委书记丁红都、市长叶梅芬多次就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优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项人才政策更好落地,把河源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人才辈出、人才向往之地。面对新时代河源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面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河源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借助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智慧杆,为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提供智力支持。

2018年12月27日至29日,100名博士、50名硕士和50名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回到家乡河源,走园区、看企业、泡论坛,他们难抑喜悦之情,纷纷为家乡的发展献智献策。这些从河源走出去的“人才”是应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的邀请,回河源参加“双百人才”河源行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论坛。像这样的人才交流活动,2018年河源已举办多场。

就在同期,远在1900多公里外的北京,100多名河源企业家正坐在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教室里,认真地聆听着教授们讲课。他们是市委组织部联合清华大学举办的企业家自主创新高级研修班的第二期学员。毕业在即,北国的寒冷并未阻挡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如同饥渴的孩子,汩汩而饮。

请回来,送出去,2018年末,河源人才开发工作画上完美的句号。但在引才与用才的路上,这只是一个逗号。新年伊始,承载河源未来人才引进服务重任的河源市人才驿站即将投入使用。

“尚贤者,政之本也。”处于后发的河源,却有着强烈的人才意识,重点下好人才优先发展“先手棋”:通过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开发平台建设“三大工程”,打造河源人才论坛、创新创业大赛“两个载体”,健全人才激励和人才服务“两项机制”,大力推进河源市人才开发工作。据统计,2017年以来,河源市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柔性引进院士3名,引进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00多人,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62人,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10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个、技师工作室30个,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6个。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推上优先发展的位置。2016年,《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出台。这份“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新政,为“十三五”期间河源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和服务平台建设等提供了坚实政策保障。

“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急需人才,是解决人才短缺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志平对此深有感触。自2017年起,河源市每年发布《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目录》,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着眼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际,采取职能部门集中招聘、企业自主引才等方式,招揽各方英才。目前已发布急需紧缺岗位目录两批321个,引进目录内各类人才100多人。同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原则,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假日专家”“周末工程师”等形式,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来河源市开展交流合作或短期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全市共柔性引进各类“高精尖”人才3000多人次。

与此同时,2018年以来,河源与中国中铁、中国交建、金茂控股、葛洲坝集团、中国铁建和阿里巴巴等一批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签订了投资总额近万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动工建设了投资近千亿元的产业项目,将这些名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汇聚到河源,实行项目引才和产业留才,为河源的建设提供基础和支撑。

此外,河源市还积极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合作,大力引进一批创新创业科研团队,为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连平县油溪镇创业青年黄文炼,原本小打小闹经营着自己的养殖场。2016年,他参加灯塔盆地示范区实施的“农村致富领航人才培养”项目,并申请“创业贷”20万元、“政银保”贷款50万元,扩大农场生产规模。如今,他不仅自己走上致富路,还带动周围30多名农民就业,真正成为“致富领航人”。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自主培养人才,是解决人才不足问题的根本措施。在大力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河源在人才培育工作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去年起,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河源企业家自主创新高级研修班,每年对100名左右企业家进行为期半年的培养,受到企业家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制定出台了《河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选拔首批2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个性化培养,以此推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此外,还实施了名教师培养计划、名医生培养计划、乡土人才培养计划等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为河源发展培育了大批人才。

与此同时,河源市积极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培养计划,争取省人才政策红利。其中,近年引进培育的河源市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科技人才开发工程等10个团队和项目入选“扬帆计划”市县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的低功耗海量通讯视频前端毫米波芯片核心技术及应用团队入选2017年度“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这是粤东西北地区目前为止第二个入选此计划的团队。“河源致力于发展手机产业,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在为手机5G芯片做积极的努力。”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一位副院长表示。

实施人才开发平台建设工程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平台载体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河源通过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和全域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构筑吸引人才的优质平台,大力引才引智。

广东省通讯终端质检中心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士工作站,以机械和电子领域精密测试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为研究方向,为河源高新区乃至全市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技术保障。

广东富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柔性引才,引进一批院士专家和博士后等高端人才,以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和载体,大力开展科研攻坚,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在高端医用敷料及茶树油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是河源市实施人才开发平台建设工程的两大主要内容。”市人社局局长邓小强介绍,目前,河源市人才驿站和源城区人才驿站已经建成,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站、河源高新区分站和龙川、和平等县人才驿站正在建设之中;建成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10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个、技师工作室30个。

健全人才服务和激励机制

才集贤众,方能振兴发展。人才能否留得住、聚得紧,关键在于是否有适宜人才“落地生根”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为此,河源致力于优化人才的服务环境,营造“家”一般的温暖;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切实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去年6月,已经在清远工作了7年多的骨科专家刘毓最终还是选择了河源。作为市中医院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吸引他的不仅是河源优美环境,更缘于河源人才政策和优质的人才服务。“来河源后,各级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照和帮助,包括家属落户、爱人的工作、孩子上学等问题都一并解决了。"一路绿灯"让我少了很多麻烦,我也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刘毓告诉记者。

据介绍,近年来,河源市不断健全人才服务机制。通过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人才引进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对企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暂时没有编制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调入;每年留出一定数量的机动编制,用于安置引进高层次人才及人才配偶就业,研究出台高层次人才到河源市企事业单位工作免笔试录用制度。同时,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为人才在家属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社保关系、人才安居、居留和出入境证件申请、创业扶持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为调动现有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引来女婿气走郎”的情况,2017年,河源市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年度专项考核奖励制度,明确对河源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按一定比例,对表现突出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奖励。此举充分调动了高层次人才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注重业绩贡献的良好导向,2017年共有1410名高层次人才参与考核,发放奖金近千万元。

“举办人才论坛和创新创业大赛,是河源市推进人才开发工作打造出的两大载体。”邓小强介绍说,近年来,河源市多次举办人才论坛,不定期邀请或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到河源市开展交流对接活动,为河源市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举办不同领域的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河源发展出点子、献智慧。

“全市上下致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孕育创新、支持创业的工作环境,生态优美、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依法依规、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让人才爱上河源,融入河源,在河源扎土生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河源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宽广的胸怀,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围绕建设成为广东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河源、创业河源、建设河源,从而为河源的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文/本报记者赵锋图/本报记者肖斌

新闻推荐

河源德康医院赴和平青州开展义诊活动

日前,受河源市红丝带志愿者服务队邀请,河源德康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前往和平县青州镇,为偏远山区的群众提供义诊服务。此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