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 11项目集中动工投产再掀建设热潮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财富。12月28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连平县举办“综合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全县11个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总投资额达34亿元。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实体项目,为优化连平县域经济结构、改善民生创造新优势、增添新动能,为连平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连平县表示,将以此次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掀起新一轮全面聚焦大项目、全力攻坚大项目、全心服务大项目的热潮,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作出连平贡献。
【喜讯】
9项目动工2项目投产34亿投资提振连平信心
12月28日,总投资34亿元的9个动工项目以及2个投产项目,在连平集中举行动工投产仪式。副市长庞启彪,连平县委书记俞志锋、县长林文泉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了仪式。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热烈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连平县隆重举行连平县综合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既是2018年推动项目建设的收官之战,也是2019年加快项目建设的发力之作。
今年以来,连平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建设,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补短板,积极谋划、推动了一批关系连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落户。28日正式动工投产的11个项目都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5所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项目,可大大提升该县镇中心学校和城镇周边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改善连平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教育“创现”步伐,提升连平教育水平,振兴连平教育;县城新水厂建设项目是连平县重大民生工程,对解决县城和周边群众“饮水难”问题、建设宜居连平、改善县城投资环境、保障连平县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项目是连平打造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将极大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和投入运营后,将有效保护和改善连平生态环境,完善城乡功能,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省道253线忠信至青州段改建工程完工后,将最大程度地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县体育馆项目将成为县城群众休闲娱乐的又一完美选择;计划投资10亿元的正胜陶瓷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6亿元以上,年创税1800万元以上,还可带动当地700人就业。此外,竣工投产的连泰钢材和旺良实业项目,可为当地提供近400个优质就业岗位,对于解决周边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连平税收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始终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火车头”。11个项目集中动工投产,这必将为连平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振全县干群的发展信心。接下来,连平县各级各部门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全县上下将以这次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为动力,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核心,努力在项目谋划和服务项目建设上比能力、拼业绩,坚定不移推进项目攻坚,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见成效,为加快连平振兴发展再作贡献、再立新功。
【展望】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连平发展
对于连平县来说,28日的喜事,除了11个项目集中动工投产,还有一个大喜讯就是武深高速公路连平段建成通车。武深高速公路的通车,打通了连平至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东岸城市的快速通道,使连平到深圳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左右,真正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为连平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粤赣产业对接桥头堡,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也为连平在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伟大实践中作出连平担当奠定坚实基础,极大地提振了全县干部群众的信心。
连平县表示,将把融入大湾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方向,着力做好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设施联通、产业共建、机制对接、功能互补;同时,大力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努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落实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同时,连平县还将加快“两路一河”生态提升工程建设,通过推动“两城一带”建设,打造连平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主引擎;做好产业新城、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忠信振兴融合发展“三篇文章”,作为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业态融合的重要抓手,加快连平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培育连平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连平样板”。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连平县将发力城乡区域发展,致力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接下来,连平县将抓紧抓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大力推进“1+6+N”工作,全面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坚持以点连线带面、由表及里再纵深的形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创建;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推动一批农旅项目建设,打造有规模、有档次、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点;大力实施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八项工程”,切实抓好“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通过不断补齐农村短板,以城乡一体的全局观念,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让城市发展更上一层楼,让乡村重焕生机。
组稿:本报记者谭绍丁特约记者谢鑫制表:何逊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上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四大队二中队、五大队二中队和三中队分别在龙仙西出入口、深渡水出入口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