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东华岭
范晓彦
暑气熏蒸。好友笑着说,“走,回东华岭避暑,看看我们阔别了十七年的母校。"
收拾简单的行装,说走就走,我们从惠州出发,经河源,过赣州,五百五十多公里,历时七个多钟,到达永新县城。县城变化很大,路宽了,车多了,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但我们熟悉的小食品批发店不在了,那是我们美好记忆的一部分,读书那些年,每到周末,三五好友就会到那采购零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虽然学校内的小超市,可我们更热衷于上街。而且返校时,经过城南禾水桥,到桥头的老阿婆汤粉店,吃上一碗香辣汤粉,那个香,那个辣,如今想起,仍令我们垂涎。穿过县城,经禾水桥时,好友放慢了车速,我们一起寻找当年老阿婆的汤粉店,可在店址上只见到一些建筑垃圾,从接我们的师弟那得知,老阿婆的米粉店被拆了,连湘赣纪念堂也不复存在……这些当年的印迹,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过了桥,沿着河边小路,拐了几个弯,就到了母校,到了我十七年前学习生活过的地方——东华岭!
这座当年的永新第一门,依旧高高耸立,以她那特有的气势,俯视着永新全城。校门上方,“永新师范学校"校名已经不见痕迹,虽然知道,这种变更是一种必然,但心中的滋味仍然难以言表。走进校门,校道旁的枫树、杨树依旧挺拔,翠竹依旧茂盛,驻足于蘑菇亭,稍作休息,此时淡淡的桂花香,乘风飘来。起身,随香拾阶而上,篮球场边的那棵桂花树繁茂如初,记得那些年的仲秋时节,校园内大大小小的桂花树争先恐后,纷纷开花,淡淡清香弥漫在篮球场边,宿舍大楼旁。信步于篮球场,沿着台阶,坐在看台上,当年的精彩的球赛画面历历在目,耳边仿佛又响起一阵阵“好球!好球!"的欢呼声……
告别篮球场,往上走。想去学校图书馆看看,却被醒目的“翻修,请止步"几个大字拦了下来。站在图书馆前,那些年熬夜码文字的情景犹如昨天,遗憾的是拼凑的文字大多难成“豆腐块"文章。下了图书馆门前台阶,沿着校道往前走,来到了教学大楼,那儿除了外墙翻新了,里面依然是原貌。我加快脚步,上了三楼,走进曾经的教室,坐在当年的座位上,环顾教室四周,除了黑板上方的“勤奋向上,博学多能"标语如今改成“尊师守纪,勤奋向上"八个大字,课桌椅换成新的之外,没有多大的改变。走出教室,站在教室走廊尽头望,当年练琴的红砖琴楼也不复存,此时心里不禁一阵酸楚……
离开教学楼,楼前的升旗台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巨大字牌虽看不见了,但她早已在我们心里扎根。顺着升旗台的台阶而下,踏步于操场,当年的泥巴操场已经铺上水泥,从一旁的效果图得知,不久的日子,它将变身成塑胶操场,也将会有塑胶跑道。站在操场中央,仿佛又听到了早操前的进行曲,又看到晨跑的场景,又想起一年一度运动会的盛况……离开操场,好友提议到宿舍门前留个影,陪同的师弟告知,“当年的女生宿舍已夷为平地,如今的女生宿舍已经迁至当年去开水房的路边,男生宿舍依然保持原样。"留影的愿望成空。经过新建的女生宿舍楼,来到学校大礼堂,它还是原来的样子,一楼是食堂和餐厅,只是增加了很多餐桌和餐椅。时值暑假,食堂大门紧锁,要不真想点一盘“辣椒炒毛豆"解解馋。二楼是会堂,走进会堂,当年学校举行的大型集会,文艺汇演,各种竞赛的场景如电影画面在脑海中一一闪现,走上会堂正中的舞台,依稀又听到,宣布“香港回归"知识竞赛结果时,同学们送给我祝贺的掌声;依稀又听到,“勿忘9·18"演讲比赛,紧张忘词,同学们送给我鼓励的掌声;表演《父老乡亲》最后一个大跳动作时,不慎扭伤脚,守在后台的同学背着我,直奔校医室……走下舞台,站在大礼堂的台阶上,那些年的一桩桩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时近下午。顺着长长斜坡,走出校门,校门上方“永新二中"的字样,仿佛在提醒我,这里早已是物是人非,甚至物已非物了,也许若干年后,惟有校门前的禾水河能向过往的人们诉说它当年见证的辉煌。
重上东华岭,我到底是归人还是过客?
新闻推荐
河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制度管人、程序管事、科技保障、文化提领 打造一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助力“示范区”“排头兵”建设
■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拍卖会现场■全市中介超市业务培训■全市公共资源网上交易业务经验交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