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广东讲话精神着力破解河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河源日报 2018-11-05 07:43

■杨建平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工作要求,为广东新时期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河源当好“示范区”“排头兵”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出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作为广东发展最不平衡不充分地区之一的河源备受鼓舞,必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加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早日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

一、形势催人急,破解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任务艰巨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最新发展、变化,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河源能否适应这种变化、这种要求,关系到能否取得决胜小康、率先振兴、同步现代化的新胜利。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全国来说,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就广东省来说,最突出的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大,粤东粤西粤北面积占全省69.5%、人口占全省45.5%,但GDP仅占全省20.7%,12个市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缺口大,新动能培育较慢。城乡发展差距更为明显,近2万个村和4200多万农民的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可以说,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广东最基本的省情、最大的短板弱项。

河源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典型地区之一,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最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市之一,总的突出表现是: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具体来说,就是产业规模小、质量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简单加工型企业产品居多,缺乏高技术产业和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城市功能要素不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开放型经济功能要素还很欠缺,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性要素缺乏,动力转换滞后;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事业存在不少短板,农村贫困面大、基础设施欠账多;营商环境亟待优化,城市管理不够精细科学高效,等等。尤其是农村地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为突出,全市1251个村基本上都是欠发展的落后山村,2016年调查统计时,有农村贫困人口4.39万户12.13万人,贫困发生率4.21%,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均居全省第5位。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重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在加快发展中有效解决。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落后局面,不加快农村农业振兴发展,何谈当好“示范区”“排头兵”?更何谈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河源力量?

二、顺势抢机遇,从“入核”“入区”中寻找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强调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又指出:“缩小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发展差距,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这次到广东视察,又专门要求广东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既让广东尤其是粤东粤西粤北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和方向,也使我们认识到这就是最大的发展机遇。

为深入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改变按地理方位简单划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传统思维,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让每个功能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由原来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由此“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新的发展思路,全省将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在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决定》中,河源既写入“一核”,又写入“一区”,可以说,河源市是全省少见的“既入核又入区”地区之一。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贯彻省委历次全会决策部署和省委李希书记到河源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抓住“四大机遇”,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这种以功能区为引领来分类谋划发展的河源方案,非常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也很契合河源地理实际、发展阶段、人民期待。

三、借势有作为,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辐射理论认为,在区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作为辐射源,与相对较低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河源是广东唯一一个同时近距离接受大湾区特大城市广州、深圳、香港三个高辐射源辐射带动的城市,其发展一定会呈加速向前的态势,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必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瞩目、全面推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我们要顺势而为、借势有为。当好“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正是顺应了区域发展大势,抓住了河源弯道超车、率先振兴的机遇杆、功能杆、政策杆,未来30年乘风远航大有可为!

(一)认清方位,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优势和短板。河源市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滞后,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缺乏,脱贫任务艰巨,民生社会事业欠账多,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短板多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我们面对短板的态度和勇气,问题和短板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在补短板中释放潜力。对于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三、人均GDP仅约为全国的50%和全省的40%的河源来说,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扎扎实实的加快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无从谈起,我们要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要用足用好“四大机遇”,发挥日益明显的交通、区位、空间、生态、资源等优势,在补短板中释放潜力,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后发先至。

(二)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供给质量。要坚定不移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较快速度发展,持续改善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针对河源贫困面大、脱贫任务重、贫困人口多的状况,要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聚集再聚集、精准再精准,压实县镇村扶贫主体责任,突出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针对河源市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尤为不充分的实际情况,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巨大的发展潜力释放出来。针对全市人民最关心的优质学位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社会保障差后顾之忧多等社会事业短板,我们要加大财政投入,倾斜再倾斜,加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针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够协调发展的状况,我们要以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诸如此类,需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供给质量来加以解决。

(三)借势发展,坚定且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破解河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还是要千方百计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趟“高速列车”。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一流湾区,就必须培养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这必然会涉及到各种要素的再布局、再调整、再融合。河源的区位优势太明显了,政策杆、功能杆、产业杆、机遇杆就在眼前,关键看我们能否抓紧抓牢。一是借势推进优质产业大布局。抓住大湾区产业加速外溢的“窗口期”,按照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要求,推动产业园优化调整、提质升级,大力提升园区绿色化、循环化、生态化水平;加快引进和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二是借势推进都市经济大发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11市无一例外不是以发展都市经济为主体。河源是四线城市,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就是要深入研究我们与大湾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差距与不足,立足区位和未来发展形势,聚焦发展不平衡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三是借势推进创新驱动大提速。抢抓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机遇,积极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积极参与大湾区新兴产业链分工和协作,推进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产业合作新模式,加快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四是借势推进农业农村大振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塑城乡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明确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们要借中央和省的政策机遇,借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市全面对口帮扶河源的大好时机,全面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大振兴。五是借势推进生态文明大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河源市地处东江中上游,是东江中下游香港、深圳、东莞、惠州等大湾区城市40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一江(东江)两湖(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水质长期不变,保护河源是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地位不变,进一步筑牢全市、全省绿色生态屏障。

(作者系河源日报社总编辑)

新闻推荐

河源市食药监局走进社区宣传文明餐桌公约 倡导“光盘行动”反对铺张浪费

○本报讯记者田红秀“节约用餐,不剩菜,不剩饭,按需点菜、剩菜打包。”日前,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走进笔架山公园,向小区居民发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