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河源龙”命名者吕君昌因病去世 终年53岁他随“河源龙”远去
今年10月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发出讣告,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君昌因病抢救无效,于当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3岁。
讣告称,吕君昌多年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及其地层的研究,野外工作涉足辽西、冀北、河南、云南、广东等地,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同行均有深度的合作研究,成果丰硕,为地科院中生代地层古生物专业的学术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好评与尊敬。
这名专注河源恐龙化石研究21年、为“黄氏河源龙”命名的专家,匆匆走完了自己光辉而耀眼的一生。连日来,河源众多市民以不同的缅怀方式,深切悼念这位为河源乃至全国恐龙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英才。
手把手教馆员修复化石标本
“他为人实干执着,是研究河源恐龙的第一人。我和他共事20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国当代文博专家、河源恐龙博物馆原馆长黄东说,他与吕君昌一起在河源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历历在目。
时间追溯到1999年7月,河源发现了一批动物骨骼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受邀前来鉴定。他带上了弟子吕君昌。由此,吕君昌便与河源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东回忆说,让其最感动的是,吕君昌手把手教会了他和多位河源市博物馆馆员如何修复恐龙骨骼化石标本。当时,吕君昌还在美国攻读博士。
在读博期间的多个寒暑假,吕君昌从美国飞到河源,就为了修复恐龙骨骼标本。黄东清楚地记得,在2000年前后,河源市博物馆没有饭堂和宿舍,吕君昌获悉后毫无怨言,白天就和馆员一起在考古发掘工地上吃快餐,或在馆员家里吃个便饭,晚上则暂住在博物馆附近临时搭建的工棚里。黄东说:“他带来的一件衬衣,经常是晚上洗了,次日白天接着穿,生活相当勤俭简朴。”
吕君昌对学术严谨的态度令黄东印象深刻。有一次,黄东在河源恐龙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峭壁里发现了疑似恐龙足迹的化石,于是邀请吕君昌前来鉴定,当场遭到他的否定:“恐龙脚印只会出现在同一个平面上,不会出现在断层的横切面上。”多日后,吕君昌在一处红砂岩的平面断层上发现了8组恐龙脚印化石。
为了缅怀与吕君昌共事的时光,黄东前日写下了一首《悼吕君昌博士》的诗作:“同甘共苦日,铭刻在塔下。河源龙腾飞,功臣已迷家。”
引领“河源龙”走向世界
河源自1999年7月首次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以来,总共发掘修复出了13具恐龙化石个体。吕君昌一直致力于协助河源市博物馆对这些化石的发掘、修复和研究。
2002年12月,吕君昌在美国著名杂志《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用英文全文发表的《记中国南方晚白垩世一新的窃蛋龙》中,正式命名河源出土的9具恐龙化石个体为“黄氏河源龙”。这是他为了鼓励时任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所作的贡献,而采用以姓氏来命名这一恐龙种类。在河源境内出土的“黄氏河源龙”化石为窃蛋龙的鸟类地位提供了标本。今后全世界新发现和研究的这种恐龙都将以“黄氏河源龙”命名,这标志着河源恐龙的研究成果已走向了世界。
通过吕君昌的牵线搭桥,2005年1月河源市博物馆凭当年馆藏恐龙蛋化石10008枚,成功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黄东说,当年颁奖现场的第一个镜头,也是吕君昌传回河源的。
此后,吕君昌又帮助河源做好了多项申报工作,包括河源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研究中心授予“中华恐龙之乡”,他还促使河源成功召开了“2005河源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
吕君昌为提高河源“中华恐龙之乡”的知名度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8月他被聘为河源市博物馆名誉馆长;2006年,被授予河源市荣誉市民称号。
带病坚持工作吃住都在考古现场
从1997年7月与河源结缘至今,吕君昌持续21年为河源恐龙的考古发掘工作而奋战在一线,经常加班加点、忘我工作。
“在吕老师(吕君昌)去世前一天,我还和他通了电话,他当时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还与我约定近期会来河源指导"黄氏河源龙"骨骼修复及装架工作。”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哽咽地说,“没想到这次通话成了诀别……”
该馆工作人员刘艺回忆,今年5月1日,吕老师放弃节假日的休息,专程从北京赶赴河源,对河源市区东江河畔新发掘的一组龟鳖类化石进行鉴定和研究。5月3日,他才离开河源。
“劳累过度、作息没规律,是导致吕老师英年早逝的原因。”杜衍礼说,多年前,吕老师不幸患上了糖尿病,本应该注意休息、放松心情。但是,他为了对河源出土的龟鳖类化石资源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五一假期依然带病工作,吃住都在考古发掘现场,让全体馆员为之动容。
发朋友圈推介“恐龙故乡”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员黄志青回忆称,吕君昌老师乐观面对生活,待人和蔼可亲,没有半点架子,对同事乐意传教。今年五一假期,他和博物馆工作人员外出吃饭,发现饭店的碗碟印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恐龙故乡·温泉之都”的字样时,他当即用手机拍下这套碗碟,发布在朋友圈里,并配上文字“恐龙故乡,哈哈”。吕君昌当时对黄志青称,河源恐龙蛋化石馆藏数量已达18000多枚,目前依然高居全球第一,且拥有恐龙脚印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河源“三位一体”的恐龙化石资源也属全球罕见,当地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打响“河源恐龙”品牌。
“这是啥果?猜猜这是做啥的?”黄志青说,吕君昌喜欢和朋友分享生活乐趣和劳动果实,如发现有自己熟悉的水果或美食,他会拍下来发朋友圈。黄志青说,吕老师最后一次发朋友圈是在8月31日,内容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非常认真。”黄志青回忆说,在协助河源申报“恐龙蛋馆藏数量全球第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期间,吕君昌由于没找到具体的申报地址,便在河源一家书店蹲点查阅了两天。
记者手记:他多次为《广州日报》独家报料
惊闻吕君昌老师去世的噩耗,难掩伤痛之情。
2006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蝴蝶岭工业园的工地实施了爆破作业。记者率先报道了该工地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并遭遇民工哄抢的消息。该报道引起了吕君昌博士的重视和高度关注。此后,吕君昌博士在该工地调研时相继发现了霸王龙类恐龙牙齿化石、最小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蛋中蛋化石。由于多次采访、联系,记者便与吕君昌博士相识、相熟。
每次来河源调研考察,吕老师都会叫上记者一同前往。《广州日报》多年独家刊发的有关河源恐龙化石考古发掘的系列报道,都出自吕老师的独家报料。
十多年来,吕博士与记者俨然成了师生关系。记者曾多次遇到专业术语不解时,吕老师都会细心地讲解。有一次,吕老师笑言:“我看你勤学好问,我鼓励你转型为专家型记者,做我的学生吧。”
今年5月1日,吕君昌到河源东江河畔调研考察龟鳖类化石,他到达河源市区后第一时间便告知记者。那一天,记者采访时看到吕老师体形消瘦,再三嘱咐他要注意身体,他幽默地笑了笑,说:“没事,身材变苗条了一点嘛!”没想到,这一次相聚之后的离别,竟成永别。
斯人已去,愿吕老师安息!
新闻推荐
秋水生肖作品《五谷丰登》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尹春芳)“回望与嬗变——秋水生肖主题画展”日前在朴石艺术馆拉开了帷幕。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