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交通公路部门齐心协力建设河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当好河源建成“示范区”“排头兵”的先行官
1996年,经过河源境内的首条铁路——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1年,经过河源的首条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通车;2003年,贯通河源的粤赣高速公路通车;随后几年时间里,梅河、广河、汕湛、大广、龙连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2016年底,位于河源境内的赣深高铁广东先行段正式开工……
发生在这些历史节点上的重大事件值得铭记,因为它们诉说着河源交通公路建设发生的巨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河源公路里程已经达到16018公里,铁路里程达到22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95公里,国省道里程达到2267公里。
一路高歌猛进,一路势不可挡,这是对河源市近年来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大会战的真实写照。在一次次攻坚战中,河源市交通公路部门勇立潮头、敢于担当,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工作作风,以舍我其谁、无畏向前的精神勇气,搭建起一张张路网、支撑起一座座桥梁,为河源建市30年来的发展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对于河源交通公路人来说,梦想永远在前方,足迹永远在路上,奔跑和追逐是奋斗历程中永恒的主题。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河源要努力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实现这些目标,交通是先导。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河源交通公路部门将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的部署,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把河源的发展放在心上、把心放在河源的发展上”的工作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作用,全力当好河源建成“示范区”“排头兵”的先行官,为建设“两个河源”、实现率先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
路网篇
“外联”——打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河源市已经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干线为重要支撑,县乡公路为联络支线,南通珠三角、北联赣西南、东承粤东北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推动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成绩面前,也要清醒地看到,河源交通公路仍面临路网密度及技术等级低、路网布局不完善等问题,这是交通公路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
立足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引领河源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河源要充分发挥与粤港澳大湾区毗邻的区位条件优势,抢抓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机遇,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域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全域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是先导。市交通公路部门负责人表示,作为交通公路部门,将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上来,在“外联”交通上做文章,坚持“一个中心、两个面向”(以中心城区为中心,西向广州、南向深圳两个核心城市),推动河源综合交通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助力河源与大湾区高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通达珠三角、连接周边、覆盖全市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全力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对接,优先规划建设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快速骨干交通体系,全力推进赣深高铁、双龙高铁、武深和河惠莞高速、东江航道复航升级以及通用机场建设,积极推进广河客专、惠河城轨、龙韶铁路和河惠深、河惠汕、河增、连梅韶高速规划实施,依托高铁、机场等,谋划发展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通勤交通,加快构建立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实现与大湾区交通的快速通达、便捷运输。此外,河源市还将加强与广深机场、港口等大型物流平台对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做好公路、铁路、水路文章,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分拨功能,促进开放性要素集聚。
该负责人表示,市交通公路部门将努力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市的沟通,突出解决赣深客专和河惠莞、武深等在建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用地报批、“三电”迁改、地材供应等困难,确保在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把今年交通建设工作作为当前一个重点,盯紧奋进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狠抓工作推进,确保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内通”——加快市域快速干线建设,打造市、县1小时经济生活圈
回眸河源市公路建设历史,让人倍感自豪。1991年国道205线市区过境段开工,1993年开通后,该路段成为河源承接人流、物流,迎接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源城区埔前镇借助这一重要通道,成为河源“南门户”,发展日益昌盛。路通财通并非一句空话。如今,随着河源城市快速发展,国道205线市区过境段将再次进行改线升级,该路段必将成为河源市南北交通枢纽中普通国道干线和城市交通干线的大动脉,助力河源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社会经济发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以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展都市经济,打通市域内通道非常关键。市交通公路部门负责人表示,河源市将在“内通”上下工夫,加快市域快速干线建设,全面规划建设以市区为核心、连接各县区的高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对县区的辐射拉动作用,打造市、县1小时经济生活圈。具体来说,就是在依托“双高”(高速高铁)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普通国省道干线、县乡公路的路网结构、等级水平和通行能力,打通市域交通的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以灯塔盆地为例,目前灯塔盆地内路网结构单一,大部分技术等级较低,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市交通公路部门与上级有关单位进行了对接,重新调整了灯塔盆地路网规划,计划灯塔盆地内的干线由1条铁路(龙韶铁路)、3条高速(粤赣高速、在建的汕昆高速、东环高速北延至梅河韶高速)、2条国道(205线、358线)以及6条省道组成。同时规划龙韶铁路在灯塔盆地设站和物流货场,在粤赣高速公路增设顺天互通出口。
据悉,为了加快形成市、县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河源市将不断完善中心城区交通发展规划,打通中心城区连接通道,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分层交通”,完善城市道路分级功能,不断优化重要交通节点;推进建设高速、高铁与产业园区、中心城区、旅游景区连接通道,抓好一批重点国省道升级改造,尽快落实河源市新增4条国道、调整优化17条省道的规划对接计划,实现县县通国道、镇镇通省道;加快东江百里画廊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做好国道205线热水至埔前东移段项目前期工作,协助推进比亚迪“云巴”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功能要素集聚。此外,河源市还将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该负责人还表示,为了确保所有谋划的项目顺利实施,市交通公路部门将积极争取省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用足用活中央苏区县、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等政策;同时加大与市财政、国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创新交通融资机制,努力为河源交通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路况篇
“平安”——大力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让群众“走好路”
过去经过国道205线东源蓝口石古大王路段的群众都知道,此路段坡多弯急、货车众多,事故易发频发。如今,该路段的事故隐患已经得到了有效整治,路面宽畅通达,大大提升了车辆通行能力,得到了附近群众的点赞。
对石古大王路段的整治,是河源市启动的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市交通公路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河源市已经初步形成较为便捷完善的交通公路网络,基本解决了群众“有路走”的问题。走进新时代,群众对公路事业发展有了新要求、新期待,不仅希望“有路走”,还希望“走好路”。让群众“走好路”,就成为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河源市交通公路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除了开展日常性公路养护工作之外,还通过大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使河源市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为人民群众出行创造了更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是一项要求高、投入大、时间紧的民生工程,主要是对河源市境内的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上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整治。目前,河源市已经印发了《河源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乡道以上等级公路隐患治理总里程3748.8公里,其中,2018年底前,完成2016年至2018年省市下达的国省道路段隐患治理365.8公里、县乡公路隐患治理2072公里。
为做好这项工作,市交通公路部门成立了以一把手任组长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督促各级工作责任落实,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纳入专项督查和年度综合考核范围。目前,市交通公路部门已经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范围内危桥、险路、破损路段及沿线设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详细登记。为做好这项民生工程,市交通公路部门提出,对每一处需整治的隐患路段,均组织专家统一设计整治方案并进行评审;建设过程中,要求严格执行四级质量监管体系,突出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管,保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质量。
“美丽”——打造“四季常绿、长年花开”的生态公路
绿色是河源最鲜明的底色,绿水青山是河源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面对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形势,河源公路人结合河源地方资源,围绕“全面提升,突出品位,亮化公路”工作目标,按照“一路一景,一段一品”的模式进行科学布局,把管养公路努力打造成四季常绿、长年花开的生态文化公路,营造“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公路生态景观。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人们享受绿色的幸福旅程,正是河源公路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由于历史的原因,河源公路当初的绿化基本上是固步于传统的经济型树种,品种单一、档次不高、观赏性差、形式呆板,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公路“畅、洁、绿、美、舒”的要求。新形势下,市公路局提出,公路绿化既要延续传统公路的美化传承,又要融入新时代的公路文化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市交通公路部门制定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公路绿化方案,确立了以“上乔、中灌、下花草”为框架的绿化配植格调,将红千层、樟树、阴香、簕杜鹃、双荚槐、夹竹桃等列为主要公路绿化苗木。“上乔”,即以乔木树冠为主导,形成绵延起伏、错落有致的主绿化带;“中灌”,即中间种植花灌木,形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灌木层;“下花草”,即在花灌木下层自然繁殖、生长不同品种的草本植被,使其形成争奇斗艳的美化效果。
在整个绿化理念上,市交通公路部门结合山区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路制宜,在突出特色上做文章。对于城区公路,以暖色、明亮为主色调,突出现代感、幸福感,浓厚客家文化特色;在崖壁、崖坡和荒坡路段,则注重生态环保、水土保持,突出安全理念,展示生态文化特色;在平缓、远离村镇路段,注重舒适、休闲、美丽,突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丰富人本文化特色;在旅游景区路段,注重绿化与风景和谐,设立观景台、休闲区,美化景观文化特色。
以国道205河源段为例,该路段作为打造四季常绿、长年花开示范路段,先后分4批进行了上等级的改造和绿化,新种凤凰木、簕杜鹃、香樟等树种18000棵,完成夹竹桃、双荚槐等灌木种植33000余株,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凸显了“上乔、中灌、下花”的立体景观效果,实现了四季常绿、长年花开的公路绿化目标。
党建篇
“关键”——打造干净廉洁高效的交通公路队伍
干部队伍是干事创业的关键。一直以来,市交通公路部门都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狠抓党建龙头工程,深入推进行业改革,努力打造一支干净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交通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建工作是推进业务工作的有力武器,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市交通公路部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落实《准则》、《条例》,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强化党性锻炼,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念,不断厚植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土壤;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反“四风”活动,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着力整治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和“庸懒散奢”等突出问题,着力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市交通公路部门牢牢把握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原则,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突出政治标准,引进了一批业务人才作为骨干力量,强化正向激励,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交通公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此外,河源市交通公路部门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机遇,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和胆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着力破解制约交通公路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为交通公路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文/本报记者郝晓楠通讯员吴川梅张舒帆图/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颖思通讯员粤仁宣)26日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了解到,10月以来已有158项人社服务上线“粤省事”,涵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