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工业迸发率先振兴强劲动力 从“来料来货加工”到“龙川制造”

河源日报 2018-10-25 07:44

■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是世界级密闭钢索制造商,去年该公司成功生产出直径185毫米的钢索,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钢结构制造生产车间 核心提示

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装饰新材料,供应世界各地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密闭钢索,供应北方“煤改电”的节能环保的空气能供热装置,运往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建筑用的铝模和钢结构,为华为等品牌智能手机研发生产的电子器件……一件件从龙川出发,源源不断地抵达目的地。龙川工业经济爆发出了强劲活力。

这生机勃勃的一幕幕,是龙川县积极响应和落实改革开放政策的生动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龙川县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全面深化改革,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全县工业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传统加工到自主研发生产向高端制造迈进,从曾经的“小打小闹”到目前县域经济支撑产业的形成,龙川县从改革开放中摸索出了一条山区工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40年的发展,龙川已经进入乘风远航新的历史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的落地与实施,为龙川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工业大发展第一阶段(1979—2000年)

县投资办实业国有企业成经济支柱

18年前,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退伍回到家乡龙川的王爱平,成为龙川县化工总厂一员。从1980至2000年的20年里,他先后以一名车间工人、班长的身份,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当中,直至2000年该厂停产。

“能在县化工总厂上班是一份荣耀,分外令人羡慕。”王爱平对这份工作给予这样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至2000年期间,累积有超过30万人次的劳动者从事工业工作。而支撑起这个庞大人群工作需求的,正是快速发展的工业。

“从附城镇官坑村到佗城镇梅村近10公里的国道两旁,全是大大小小的各类工业企业。”这是王爱平在县化工总厂上班的同事、现任职龙川县龙源气体有限公司经理曾来添,对龙川县曾经红火一时的工业发展的描述。

这些可从《龙川县志》(1979—2004年)中找到佐证:至2004年,全县有工业企业979个,就业人员2.5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个;1979—2004年,龙川县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52.45亿元,其中国有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01亿元,税金2.25亿元,利润5517万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2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

工业的高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下的产物。“无工不富,无工不强”这个道理,龙川县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懂得并付诸行动。从1981年至2000年的20年间,龙川县委县政府每5年连续制订出台了4个工业发展计划,以县政府或部门、镇为投资主体,大力推动工业发展,尤其是国有、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推动龙川工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

据了解,从1979—2000年的这22年里,龙川县兴办了2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工业企业,还有一批集体、民营工业企业,逐步形成矿冶、机械制造、电力、化工、建材、饮料、农产品加工等八大工业体系,规模较大的有县农机厂、水轮机厂、造船厂、水泥厂、化工总厂、无线电厂、矿泉水厂及食品厂等。这些国有企业不仅解决了本县生产、生活所需,而且还成为县域经济支柱,支撑起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大发展第二阶段(2000—2010年)

招商引资建工业区“三资”民营多种企业添活力

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龙川的工业发展亦是如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的远去,市场经济的强势登场,一批国有、集体企业因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档次不高等因素,逐步从工业系统中退出。

龙川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办公室主任刘曼辉是一名老工业人,曾供职于县化工总厂。据他介绍,1995—2000年,龙川县的水轮机厂、造船厂、电机厂、化工总厂、陶瓷厂、水泥厂、造纸厂等20多家国有企业,面临关停并转甚至破产,工业一度跌入低谷。

在工业发展低迷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工作提上了日程。上世纪90年代初,张国新履新龙川县招商办首任主任,主抓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学习借鉴东莞等地做法,引进企业到龙川。”张国新表示,2000年前后龙川县引进了塑料加工、雨伞加工、针织加工、服务加工等一批“三来一补”类型的企业落户龙川。

龙川宝元鞋业有限公司是龙川县首个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三资”项目。而为了让这个在中山市发展的台资企业到山区县投资办分厂,张国新和时任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到中山和对方洽谈投资事项,并且向对方承诺以最低地价,提供龙川火车站附近一个地段非常好的土地给对方建设厂房。在非常优惠的政策和务实的工作下,龙川宝元鞋业有限公司于1998年建成并投产。

宝元的进驻,引起了良好的连锁反应。同年,在东莞开厂的一家鞋厂主动联系张国新,表示欲到龙川投资办厂的愿望。出于谨慎,这家鞋厂首先租用厂房,在完全认可龙川的投资环境后,于1999年购地,2000年8月投产。这家企业就是龙川兴莱鞋业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经成长为年税收过千万元的大型综合企业,是龙川制鞋行业的领军企业。

据统计,1998—2004年,全县共引进“三资”、内资企业20多家,弥补了国有、集体企业经济下滑后的工业空缺,奠定了龙川新型工业发展的基础。至2004年,全县有工业企业97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工业总产值27.49亿元,比1989年增长21.7倍。

随着一批企业的进驻,龙川县积极建设工业区,满足项目建设用地之需。2000年规划建设新区工业区,引进了一批制鞋企业。2003年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宝龙工业区,先后引进了龙川威达绝缘材料厂、金禾丰体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丰彩印刷有限公司和龙川耀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2004年,规划建设宝塘工业区,引进钟表、雨伞、手袋等加工企业。2005年规划建设梅村工业区,引进帝闻电子(龙川)有限公司及帝闻科技(龙川)有限公司等企业。2006年,规划建设宝通工业区,2008年升格为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2014年与深圳宝安建立产业共建关系后,该园区更名为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该省级产业园已经成长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工业大发展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

产业共建创新驱动与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

7月26日,2018宝安产业发展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产业共建方的龙川县受邀参加并设立龙川展厅,全面展示龙川的新型工业。

龙川县此次展示的工业产品主要有空气能热水器、烘干机、VR视频展示、铝模等。这些贴着“龙川制造”标签的工业产品,得到了采购商的热捧,收获了可观的订单,揽获意向订单561宗。

参加国际性展会,展出的工业产品受追捧,收获采购商的订单,这些无一不诠释了龙川的工业制造水平正朝着与珠三角产业同等水平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

事实上,随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业共建等政策的实施,龙川工业迎来了由量到质的飞跃发展。可以说,从2010年开始,龙川工业由传统的加工型向自主研发制造生产型转型,企业类型由“三来一补”向新兴战略型产业迈进。

据龙川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36家,其中规上企业8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5.3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4亿元;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5亿元,增长5.6%;上缴税收11.93亿元。

欲实现与珠三角产业同等水平协同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是必走之路。龙川县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开展自主研发。据统计,2015-2017年,龙川县共有11个项目获得省级工业技改创新专项资金4968.76万元,共有3个项目获市级工业技改创新专项资金428.4万元。

在这为期三年的技术改造过程中,龙川工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数据显示,有9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时代,新作为,新工业。今天,龙川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两个河源”发展思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携手央企、世界500强等一批行业翘楚共建高端产业,以产业参与珠三角分工,推动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协作分工、价值链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新兴战略工业。

组稿:本报记者陈小玲特约记者刘伟东摄影:冯晓铭制图:清秀

新闻推荐

给龙川的孩子们送去一堂生动环保课

志愿者与爱心人士分组对贫困学生的家庭进行回访慰问。宝安日报讯(记者刘杰通讯员田苗潘为通徐隽/文记者刘安邦/图)10月13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