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加快推进现代河源核心区建设,做大做强都市经济主体 锻造率先振兴“发动机”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都市经济是河源率先振兴发展的“发动机”“主引擎”。我们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推进现代河源核心区建设,做大做强都市经济主体;坚持以城带乡,完善都市经济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使城市成为实现区域功能的重要支撑。
率先振兴的河源,必然是都市经济强大的河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市经济越强,推动河源率先振兴的动力就越强。
●加快规划建设市域快速干线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以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展都市经济,打通市域内通道非常关键。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刘云锋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河源市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各县区联接珠三角地区的高速通道基本建成。但是,中心城区与县城、县与县之间等市域快速通道还比较少,境内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级水平还比较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刘云锋说,路通财通,只有道路通达了,人流、物流等现代生产要素才能快速向中心城区集聚,都市经济才有发展的活力。以国道205市区过境段改线为例,随着城市发展,现有国道205市区段已经出现交通拥堵问题,无法满足中心城区发展的需要。改线后的国道205将经过东源县、江东新区、源城区,串联起蝴蝶岭工业园、滨江新城、江东新区、高铁新城(临江产业园区)、河源高新区等城市发展区,把中心城区与临近产业园区全部连成一线,不仅拉大了中心城区城市框架,而且对都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刘云锋表示,今后交通运输部门将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在“内通”交通上下工夫,加快市域快速干线建设,全面规划建设以市区为核心、连接各县区的高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对县区的辐射拉动作用,打造市县1小时经济生活圈,为河源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市住建局总规划师杨志认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官,发展都市经济首先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把生态河源和现代河源的发展思路融入到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不断完善中心城区“1+6”规划体系;同时,高标准编制新型城镇化、海绵城市、高铁新城等专项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断提升控规覆盖率。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显山露水见绿、岭南客家风情浓郁的现代化生态新城。杨志说,这就需要高标准做好城市设计,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持续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扎实开展城市整体风貌研究和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报告中明确,将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杨志说,发展楼宇经济将在发展“现代河源”实施都市经济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进一步“筑巢引凤”。他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河源市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盘活资源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河源楼宇经济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河源楼宇经济招商力度,健全河源楼宇经济服务体系,改善楼宇经营环境。
●建成大湾区辐射国内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刘培明说,都市经济本质上是属于城市经济的范畴,并且是工业化社会后期的产物。都市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都市工业、都市农业、都市文化经济等。都市经济一般科技含量较高,多是技术集约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要求较高。其次,都市经济有发达的市场体系。都市所处的中心城市也是市场的中心,都市经济发展需要更为发达的市场体系为基础,比如各种商品交易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
刘培明认为,对河源而言,发展都市经济,必须对照都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尽快补齐都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产业短板、交通短板、市场短板、人才短板、制度短板等。同时,发挥河源的区位优势,把河源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东、华中、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经过河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把河源打造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刘培明表示,接下来将发挥好智库作用,进一步加强河源市情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围绕河源发展都市经济等方面,选择相关课题,组织科研力量,做好调研,形成研究成果,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搭建四位一体的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
县域是都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推动各县区加快形成1—2个特色支柱产业。
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代力表示,中建二局作为建筑行业央企龙头,将立足自身产业和品牌优势,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助力推动河源市县域经济发展。他介绍,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项目去年2月签约落户龙川产业园,同年4月开工建设并于去年底实现铝模车间投产。目前,项目一期钢结构、铝模两大板块都已实现投产,截至9月底已实现收入1.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收入3亿元。
近年来,龙川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着力打造现代建筑、空气能、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也是推动龙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6月28日至29日,市委书记丁红都到龙川县调研时寄语龙川要争当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代力表示,该公司将立足自身产业和品牌优势,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实现政企合作共赢发展。同时,将在前期与广东迈诺等24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广东省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基础上,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为平台,积极搭建产、学、研、建于一体的全新的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致力打造园区特色产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兴产业集聚地,为河源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企业应有贡献。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
深河金地创谷产业中心招商运营总监吴文雅说,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围绕“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河源高新区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引擎”,目前周边也正推进滨江大道三期改造等一系列“提质”工程,着力打造更高品质的产城融合区,这必将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发展吸引力和人才竞争力。
目前,河源市提出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不断优化提升城市格局和空间布局。吴文雅介绍,深河金地创谷产业中心作为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重点项目,融高科技创业孵化、研发办公、人才居住、创业社交与商业服务为一体,目前招商进展顺利。当前,深河金地创谷产业中心除了围绕河源高新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平台引进、合作外,还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完善,特别是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源引进和技术导入,在军民融合、生物技术、互联网等产业上与全国各大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积极接洽对接,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通过嫁接和示范助力园区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加速发展。
吴文雅建议,河源市要进一步顺应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需要,强化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形成现代要素向产业园区、中心城区集聚的发展态势,更好地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推动河源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深圳市绿然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宇洋认为,都市经济包含都市农业,在他看来,河源拥有丰富而优质的农产品,应想办法吸引珠三角等庞大的市场来消费河源的农产品,这就需要便捷的物流才能更好地流通出去。他说,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农产品保鲜周期短的特性,对流通技术和流通过程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河源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和提升冷链物流水平,能够解决河源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带动河源农业经济发展,培育更多的河源农产品品牌。
据了解,该公司打造的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位于东源灯塔镇,总投资4.06亿元,园区内设有农产品现货交易和远程远期交易区、农业互联网大厦、B型保税物流区及大型冷库和干货库等。钟宇洋表示,交易区即将启动招商工作,将邀请来自全球的农业生产者和经销商入驻,提高粤东粤北地区农产品流通的“质”和“量”,让更多河源特色优质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河源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力河源都市经济发展。
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建成投产后,首先带动周边50—80公里范围内的农业种养殖业发展,将分散的个体组织和农业合作社就近集聚,纳入农产品物流园参与经营。
组稿:本报记者郝晓楠张平高芳芳黄世军
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现场模拟采访河源日报彩虹桥小记者俱乐部在河源广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河源外国语学校)设立小记者站,开展小记者选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