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源乡村振兴实践的新思想与新路径
对标全力服务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中心工作,对标“强、富、美”发展目标,河源乡村振兴急需解放思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新理念,并与“三农情怀”高度融合,打通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建构农村闲置要素的利用渠道,激发城市冗余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精神、智慧以及充裕的“人、才、资金”支持。
一、河源乡村振兴需要树立崭新的科学思想
实现河源乡村振兴目标,必须牢牢树立科学思想,建构科学的实践理念,开辟新的路径,方能不盲目折腾,行稳致远。一是努力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构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事,没有生态宜居,就没有美丽乡村。二是树立建构“市县镇村户”协同创新体系的治理理念。三是树立没有产业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思想。没有现代农业产业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构“市县镇村户”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必由之路。推进乡村振兴的原动力是产业,所谓产业兴则乡村兴。四是树立组织建设是基石的思想,下大力气强化基础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治理重在有效,首先要发挥头雁作用,对治理体制与结构进行改革与完善;要基于“农情”,做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基层农民的主动参与和全员覆盖。五是树立乡村振兴离不开体系化公共服务全覆盖的思想,大力推进“县镇村户”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充分激活现有资源,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使农民感受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幸福感,以满足党务、规范村务、拓展商务、优化服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工作要求。六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和意识。人才兴则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兴、经济强、农村强。
二、河源乡村振兴需要开辟新的路径
根据河源乡村振兴的科学思想和理念,河源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要实施“生态第一、夯实基础、治理先行、科学布产、引贤育才、贯穿文化”六大对策,其实现路径有三条,分别是乡村治理综合体建设、乡村民生综合体建设和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
一是农村治理综合体建设。首先要强化和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农村“三委”建设(村支委、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最重要的是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选对人选好人选强人,村支委就强,村委会就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就强,就能发挥头雁效应,就能够使民服。精准选人用人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一以贯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个最大原则,二是坚持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听其言”和“观其行”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采用定性判断与用事实说话相结合的原则。其次要搭建现代综合治理平台。要建立村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农业”,避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村官村民关系融洽,让民意有一种释放与回归,奠定“治理先行”的资本支撑。
二是农村民生综合体建设。首先是补齐民生短缺,发力村级综合服务站硬件建设。科学设计并规划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多功能复合体,集合“基层治理+教育(职业培训)+医疗+养老+宣传+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的一体化综合功能。其次是补齐服务短板,精准配备配套软件。基于民生综合服务体建设,完善制度、设备、人员等制度,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其三是实施“滋养”乡风文明的文化工程。重点要在连线连片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带上做足文章,加强并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粤赣古驿道、革命遗址等活化利用和溢出效应。其四是重点嵌入引贤育才工程。一是鼓励支持城市人才“上山下乡”,引导城市冗余人才向边际流动,产出更高的农村沉淀。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吸引各路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二是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乡贤回归农村发展。通过建章立制,切实保护好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土地等权益,吸引有意愿、有技术、有资金、有技能的进城农民回归农村发展生产,使之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三是制定乡村工匠培训和职称评定办法,完善农村本土人才孵化培育链条,依靠综合体,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就一批乡村专业人才,不断选优配强、精准培育一支致富“带头人”队伍。
三是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首先要搭建平台。加快构建与河源农业大市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建市县镇村四级农业产业示范园联合体。以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综合体建设龙头,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思路,每个县区要建设1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体、各镇要建设1个以上现代农业基地、各村因时制宜建设1个特色现代农业基地,集成培育“新优名特”产业,实现人才技术资本聚集、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河源一盘棋发展的现代农业品牌。其次要育养新型主体。要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进行大力育养,依托农村民生综合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培养模式,基于“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批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催生观光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业态在河源农村广泛兴起,有效提升农业溢价能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和模式。其三是涵养新内涵。改变农产品多而不优、优而不集成、集成而无品牌的困局,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打开农村闲置要素的利用渠道,引导城市冗余要素向边际流动,产出更高的农村沉淀,实行“健康种养、绿色中央、有机种养”混合制度,深化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主业”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涵养品牌。一是做好“特”字文章,发展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生态畜禽、健康水产、特色水果、高山茶叶、良种油茶、岭南药材等特色产业,奠定产业强镇富村的基础;二是做好“融”字文章,瞄准“互联网+现代农业”,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主业”“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做好“食”字文章,发掘客家传统美食,遴选一批客家特色名小吃,基于古法进行标准化、健康化、产业化改造,形成品牌,增添“农旅融合”发展的“食”动力;四是做好“美”字文章,以美化乡村道路为抓手和载体,因地制宜,打造融“美丽公路+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体育+健康养生+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沿路新经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本版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河源日报社联合组稿
新闻推荐
河源乡村振兴林业行动计划出台 2020年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
○本报讯记者刘昕通讯员游惠强《河源市乡村振兴林业行动计划》(下称《林业行动计划》)近日出台,进一步明确全市乡村振兴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