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新区:构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河源日报 2018-10-15 06:53

■江东新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示意图。■中国联通·河源云数据中心一期项目预计年底投入运营。■江东新区完善城市基础和功能配套,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日渐增强。核心提示

进入新时代,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市3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战略定位,江东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抓手何在?

10月12日,江东新区工作大会召开。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提出要牢牢把握“一个奋斗目标”,紧扣“三点三带四组团”发展主线,突出“八大工作重点”,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坚强保证,为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贡献新区力量。

这是江东新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描绘了江东新区未来的发展蓝图,吹响了江东新区加快建成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冲锋号。

江东新区成立于2014年5月20日,下辖城东街道、临江镇、古竹镇,面积434平方公里。

白纸画图,平地起城。4年多来,江东新区上下发扬“拓荒牛”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城市和工业承载能力日趋增强,作为河源城市扩容提质主战场和未来城市发展新引擎的作用日渐凸显,加快发展的态势已然显现。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东新区上下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工夫,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抓,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两个月多以来,江东新区上下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夙夜在公、埋头苦干,争分夺秒搞建设,只争朝夕干事业,通过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活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发展思路进一步理清,招商形势一片大好,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土地和项目储备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社会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江东新区还处在爬坡起步的关键期,发展速度不快,发展亮点不多,城市面貌变化不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非常突出,与省、市和人民群众对江东新区发展的期盼和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发展面临不少考验,破解发展瓶颈是江东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

机制体制障碍,融资、土地、基础短板功能瓶颈,作风效能建设等问题事关全局、涉及长远,是江东新区面对历史担当的责任点、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着力点、人民期待解决的关切点。江东新区提出,要正确认识问题困难,强化使命担当,全力破解瓶颈,补短板、固底板,切实把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根基夯实筑牢。

机遇分析

把握大势增强自信江东新区后发优势非常明显

提要

“一定要把江东新区办好,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选择科技含量比较高、创新能力比较强、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企业进驻,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要多引进数据服务企业,形成群体效应、集聚效应。”——8月28日至29日,省委书记李希到河源调研期间,对江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对江东新区的发展寄予厚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抓住用好机遇,方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青睐、上级的嘱托和人民的期盼。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给江东新区的建设带来了极大发展机遇。这块434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迎来了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

从全国全省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让河源搭上了新时代广东发展的“高速列车”;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省实现“两个重要窗口”总目标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总任务,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性战略部署,河源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实现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四大机遇”,具有独特优势,必将在政策、资源配置上得到倾斜、获得红利;李希书记对江东新区发展十分关注,提出了指导意见,对江东新区发展寄予厚望。

从全市来看,江东新区被定位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对江东新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江东新区在全市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江东新区是全市“1+6”规划体系重点之一;在“一主两副四节点”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中,江东新区既在“一主”范围内,古竹又是副中心之一;“六纵十三横”城市道路骨架网对新区的内联外通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提出“加快江东新区城市起步区、高铁新城等重要节点区域规划建设,不断优化提升城市格局和空间布局”“大力培育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规划建设数据产业园、数据集聚区,加快打造大数据网络枢纽中心”“重点推动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加快推进粤港商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企业总部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等重大城市功能类项目建设”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江东新区发展高度重视,凡是关于江东新区发展事项,都全力支持、亲力推动。

从江东新区自身来看,既有“核”的特质,又有“带”的潜质,还有“区”的本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紧密相连、互为一体,即为“核”的特质;东江航道通航后,可通过江海联运、借船出海,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即为“带”的潜质;拥有优越的绿色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即为“区”的本质。江东新区广大干部群众谋求发展、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后发优势非常明显。

战略布局

全域协同发展“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亮相

提要

江东新区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确定了“三点三带四组团”的战略发展布局,明晰了各镇街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城东街道是新区城市发展的“龙头”、临江镇是新区发展的“核心”、古竹镇是新区南部次中心的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江东新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战略定位,江东新区立足高视野,着眼创新发展,以全域协同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打造“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新区样板。

依托交通枢纽发展“三点”

依托高铁站,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发展商务服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快速轨道运输业。

依托航运码头,强化水陆转运功能,发展水陆联运、江海联运,全力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

依托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展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销售与支线运输机场建设运营、物流、租赁以及驾驶培训等产业,配套发展航空小镇、航空体育、航空传媒等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建设“三带”

建设东江东岸产业带,随着东江航道复航及升级,新区水路可实现江海联运,与惠州、东莞、黄埔、南沙等地形成航运互通,借船出海。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旅游观光等产业。

建设沿主干道网产业带,围绕建设成通达珠三角、连通周边、覆盖全区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目标,坚持通道建设与枢纽建设并重,把新区与中心城区、河源高新区等建成区完全连接,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都市经济和现代制造业。

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带,依托新区东部的生态屏障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育、山地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现代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全域协同发展打造“四组团”

打造城市功能组团。以城东街道为主阵地,依托“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科教培训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河源城市新客厅、科技创新总部商务区和中央生活区(CLD)。采用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推动实施片区综合开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基础和功能性配套设施项目,不断加强商业购物中心、星级酒店、金融网点、大健康基地等现代服务业设施以及依托大学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打造河源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打造高铁新城组团。以临江镇为主阵地,以TOD模式推动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的一体化开发,集聚商务服务、商贸流通、会展博览、电子商务、金融衍生、科技孵化、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高铁新城,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产业生态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河源市中央商务区、河源市未来行政中心。

打造新兴产业组团。以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阵地,紧紧抓住新区产业转移园纳入深河产业共建的机遇,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企业转移,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及周边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大数据、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和功能要素,打造研发孵化、金融服务、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有序推进产业园扩园,着力解决用地指标、水田占补等制约园区发展问题,力争到2020年园区开发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不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园区竞争力。

打造特色产业组团。以古竹镇为主阵地,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作出的打造“一主两副四节点”(其中,古竹义容为河源南部副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抓住东江航道恢复通航和升级的契机,依托古竹航运码头,规划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依托河源通用机场,打造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产业城,大力发展现代科技、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依托越王山,打造综合文旅项目。

发展点击

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提要

“江东新区是河源市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的主战场,要科学构建城市规划体系,完善都市经济带动机制,加快做大做强都市经济主体,完善城市基础和功能配套,不断提高新区的综合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把江东新区建设成为都市经济引领区。”

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江东新区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目标决定方向,定位决定地位。江东新区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抢抓“四大机遇”,按照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河源市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制定发展举措,善谋勇为、务实重行、真抓实干,全力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

【关键词:全面开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江东新区将充分发挥与粤港澳大湾区毗邻的区位优势,抓住深圳对口帮扶的机遇,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对接大湾区“五大平台”,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全要素,在承接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上作出示范。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导作用,全力推进河源通用机场、东江航道古竹港区码头建设,全力配合推进赣深高铁、国道205改线建设,积极对接广河客专、惠河城轨、河惠深高速、河惠汕高速规划实施,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畅通外联“动脉血管”,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通达、便捷体验。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对接,围绕完善主导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目标,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中国联通·河源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规划建设数字产业园,重点引进数据应用、数据制造、数据分析等大数据相关产业,构建大数据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搭建大数据孵化基地、众包服务平台,力争建成省级“数字政府”粤东粤北区域政务数据中心、广东大数据终端制造基地和以农业大数据、生态大数据为特色的全国大数据前沿技术应用试验基地。加强通信建设,配置国际端口直连香港,打造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枢纽。优先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和新材料等产业。前瞻性布局5G产业,重点发展5G设备制造领域产业。

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丰富河源市口岸功能为契机,全力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和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大湾区经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对接大湾区政策体系,共同构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构建与大湾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大湾区的创业创新、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新区集聚。

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化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化转变。积极培育商务服务、科创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金融合作,建立、完善和规范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建立融资对接平台,对重点企业进行“点对点”辅导,推动企业上市。深入实施限上商贸企业倍增计划,规划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商业业态和商业网点配套,加快构造新区市级商业副中心和临江、古竹区级商业中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深度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创业资源、市场和经验,将其转化为新区区域发展新优势、创新发展新动力和跨越发展新平台。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层次结合等机制。加快企业孵化园和“众创空间”“创客大学”等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培养创业团队和创新型科研技术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关键词:都市经济】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把江东新区建成都市经济引领区

都市经济是河源率先振兴发展的“发动机”和“主引擎”。江东新区是河源市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的“主战场”,提出要科学构建城市规划体系,完善都市经济带动机制,加快做大做强都市经济主体,完善城市基础和配套功能,不断提高江东新区的综合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把新区建设成为都市经济引领区。

科学构建城市规划体系。全力配合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高铁新城规划和“三江六岸”生态景观城市功能廊道编制工作;高标准做好江东新区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新区产业规划;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和古竹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启动江东新区生态景观长廊、东江防洪堤、凤凰岭公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完善新区水系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

完善城乡交通干线网络。加快推进东环路升级改造,尽快启动临古大道、省道230线工程和双下路跨江桥建设前期工作,全力推进“云轨”“云巴”等轨道交通和东江东路、省道242降坡工程,拓展与中心城区其他组团的内联“静脉血管”;大力推进重点经济网络线路、县乡道公路、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工程和未通客车行政村路面拓宽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对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实现公交到村,疏通循环“毛细血管”。

提升新区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央企和知名企业的投资建设,加快推动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城市功能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吸引高端人才、聚集高端产业。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发展能级的“主抓手”和“主引擎”,全力以赴抓环境打造、抓生产服务、抓问题协调、抓要素保障,促使项目快建设、快突破、快推进。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全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额。二是强化项目谋划。抓紧谋划高铁新城、紫金桥头片区、胜利桥头商业中心、总部经济区、凤凰岭综合开发、古竹旧城镇改造等项目,做大、做实、做优项目库,为持续增强新区经济发展后劲打好基础。三是全力破解项目瓶颈。解决好融资、用地、林地指标、土规和城规调整等问题。

【关键词: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发展

优美环境是江东新区的一张名片,是核心竞争力。江东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发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坚决打赢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森林保卫战、涉农治污战。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绿色工业,积极创建绿色循环生态园区示范区;发展绿色服务业,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山地旅游、文体娱乐、生态观光等绿色产业,重点谋划推进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产业城、文旅城、健康城和江东新区生态景观长廊等项目;发展绿色农业,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强做大万亩荔枝长廊、葡萄园等特色农业项目,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加快补齐环境保护短板。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行为。强化生态环保制度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坚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江东新区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1+6+N”,实施新区“四个五”计划,确保乡村振兴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

实施五大振兴计划。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开展五大脱贫行动。帮助建立稳定增收渠道,全面落实扶贫保障政策,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深化机关定点帮扶工作。建设五大民生工程。推进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全覆盖,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五大改革任务。建立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执法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村民自治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江东新区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建市30周年为新起点,弘扬改革开放开创者、先行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担当和革命精神,充分发挥新区作为全市改革试验田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为新区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对标南沙自贸区等先进地区,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政务服务环境,纵深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队伍管执法”改革,建立“集中审批—分类监管—综合执法”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项目前期服务制度、区域评估制度,推广承诺制信任审批和“容缺受理”制度。加快大数据、云平台和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和办事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全力推动新区设立行政区。不断健全更加利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的大部制。二是加快完成镇机关、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乡镇行政运行机制,实现重心下移、高效运作。三是进一步优化新区管委会机关、乡镇机关工作流程,实行精细化管理。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推进股权融资,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创新国资国企管理体制。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关键词:社会治理】全力建设平安法治江东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江东新区振兴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江东新区紧紧围绕把新区建成全省、全市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架构,着力构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打造新时代城乡社区生活共同体。做实社区自治,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下沉、向网格延伸。学习“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化解的多元化机制,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深化平安江东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民禁毒工程和飓风行动等重点工作。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强群防群治,健全维护公共安全体系,有效保障生产安全和维护公共安全。扎实推进法治江东建设。深入开展建设法治区、法治镇街、民主法治示范村“三级同创”活动。

【关键词: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江东新区将坚持不忘初心,站稳人民立场,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方面兑现政策承诺,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围绕义务教育“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加快补齐“软硬件”短板,完成小学、教学点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提高义务教育优质水平,加快推进碧桂园学校、华南城学校建设,谋划建设古竹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实施乡镇寄宿制中小学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着力解决教育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优质学位不足问题;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进一步改善古竹中学办学条件,擦亮“百年老校”品牌。

提升健康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创建卫生强区,加快推进临江卫生院改造、城东社区医院建设以及古竹人民医院升级建设,全力配合深河人民医院建设;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着力推进江东妇幼保健院、器官移植中心、医务人才培训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推进文明江东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宣传基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扎实推进创文工作,培育现代新区精神。深入实施“文明惠民”工程,加快补齐文化事业短板。深入实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擦亮新区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革命精神。

文/本报记者黄世军特约记者黄晓明图/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最美边疆 “鲜”到延边

长白山天池万亩苹果梨园冬季长白山朝鲜族婚礼冷面朝鲜族泡菜参鸡汤石锅拌饭一眼望三国(桥左为俄罗斯,桥右为朝鲜,前方远处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