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年来,河源这个家族出了九代乡村教师 出自和平县贝墩镇电光村,他们带动村民求学上进,甩掉“贫穷帽”,建起小洋房

南方农村报 2018-09-17 20:51

新学期,叶新舍教的三年级只剩2名学生。河源日报记者冯晓铭摄南方农村报记者刘琪

“老师,节日快乐。”9月10日,在河源市和平县贝墩镇河溪教学点,给三年级仅有的2名学生上完课后,正要走出教室的叶新舍突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他转头,看到两个学生都羞涩地笑了,他也笑了,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执起教鞭后的第23个教师节,脑海里又闪现出1996年那张从东莞至和平县的大巴车票。正是那张车票,结束了他年轻气盛的“外出打拼梦”,也让他如愿成为了叶氏家族第九代乡村教师。

叶新舍所在的家族,从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开始在乡村创办私塾,188年来,每一代都有人在乡村从教,至今已传承九代。

代代相传,叶氏九代乡村从教

作为叶氏家族第九代乡村教师,46岁的叶新舍如今还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尽管他所在的和平县贝墩镇河溪教学点只剩下10名学生,他也没想过要离开。

年少时,没有考上师范学校的叶新舍曾一度燃起外出打拼的想法,前往东莞谋生。1996年,在东莞已经慢慢站稳脚跟的他,因为一个回乡当教师的机会,毅然放弃了一个月上千元的工作,回到和平县当了一名月薪只有200多元的乡村教师,一干就是20多年。

他说,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或许在幼时就已埋下了种子。“我爸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从小一直生活在学校里,受他影响,我总觉得自己终将是要当老师的。”叶新舍回忆道。

叶新舍的父亲叶嘉谋,是叶家第八代乡村教师,他也是从自己的父亲叶永润——叶家第七代乡村教师手中接过了教鞭。“小时候,我爸经常给我们讲爷爷用竹篓背着他去学校给学生上课的故事。”叶新舍说。在竹篓里听着叶永润讲课长大的叶嘉谋,后来考上了和平中学,于1950年正式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后辗转于和平县古寨镇、贝墩镇等乡村学校任教,直到1992年退休。

在叶家的族谱上,有九代为师的光荣记录,最早与执教结缘可追溯到道光十年(1830年)。当时其先祖在现今的和平县贝墩镇电光村创办私塾授子弟,新中国成立后,该私塾变成了电光小学,至今历时188年。

电光小学的上一任校长,是叶新舍的“尾叔”(叶嘉谋最小的弟弟)叶拔群。这位现年66岁的老人,在电光小学任教39年,直至退休。

几乎全村人,都是他们的学生

“我们村大部分人,都是他们家族教过的学生。”提起叶新舍的家族,电光村的村支书叶前进如此介绍。而电光村户籍人口约有1600人,可想而知,188年来,叶家教过的学生数量之庞大。

叶前进说,叶永润、叶嘉谋、叶拔群等几位老师,在村里都享有较高威望,备受村民敬重。

“叶老师(叶永润)教书很严厉,总让我们要好好读书。我还被他打过头呢!”电光村92岁的村民叶振生回忆起少时上学的情景,原本有点空洞的眼神闪过一丝调皮,他还记得很多求学时的事情,包括叶永润老师给他送过笔和本子,看到他在田里玩耍喊他回家看书,还教过他写毛笔字……

“我父亲也是他父亲的学生。”叶拔群的妻子指着丈夫说。据她介绍,电光村年长的村民大部分是叶永润的学生,中青年中,则很多是叶嘉谋和叶拔群的学生。像目前电光村的“两委”干部,就几乎都是叶拔群的学生。

“叶永润老师一家对村里的影响是很大的。”叶前进表示。以前贝墩镇有一句顺口溜:“有女不嫁吉坑庙(电光村),天晴夏日不得聊(没得休息)”,说的正是电光村。因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该村曾是一个遭人嫌弃的地方。但在叶永润老师等人的带动下,该村的文化教育氛围一直较好。

据悉,叶永润等人一直鼓励村里的孩子求学上进,还传授给大家写毛笔字、拉二胡等才艺。“叶老师家的人都多才多艺,以前过年,各家各户的对联都是请他们写的。”有村民回忆说。这也是叶新舍小时候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过年走在村里,他常常指着别人家门口的对联说:“这是我爸写的,那是我尾叔写的。”叶拔群曾负责过电光村的文娱宣传工作,晚上教村民拉二胡,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当时我们生产队经常受到表扬。”叶拔群不无自豪地说。

由于老一辈村民普遍都接受过教育,有了相当的文化水平,电光村人也成为了较早一批抓住改革开放机遇,走出山区的人。据叶前进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电光村村民纷纷外出谋生,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大家发展都不错,从政的、经商的都有。”如今,村里大部分村民生活都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洋楼,“早把贫困村的帽子甩掉了”。而这一切,叶前进认为,少不了叶老师们的功劳。

乡村学生不断减少,仍在坚守

然而,随着大部分村民进城经商务工,乡村学校逐渐凋敝。曾经辉煌的电光小学,如今成了贝墩学校的一个教学点。2012年,叶拔群退休时,该校仅剩20多个学生。而目前,该校师生共15人,其中学生13人,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共4个班。

“电光小学最热闹的时候有几百个学生,还办起了附属中学,附近村庄的小孩都要到我们村来上初中。”忆起往日辉煌,叶拔群感慨良多。

叶新舍也见证了乡村学校的变迁。这些年来,他辗转在石村小学、南坝小学、共荣小学、河溪教学点任教。其中南坝小学任教时间最长,共15年。“刚去南坝小学的时候,全校有200多个学生,离开的时候只剩40多个,现在只有10来个。”看到如今乡镇学校的生源情况,叶新舍既有些伤感,又感到欣慰,他也希望乡村的孩子能到更好的学校求学,得到更多的机会。

对于那些仍留在乡村求学的孩子,叶新舍表示,“即使人数再少,我也会竭尽所能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

新闻推荐

和平交警查处重型车辆违法行为

○本报讯记者欧阳瓒通讯员马玉刚近日,和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和平县交通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查严处存在严重交通违法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