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信托总裁刘燕松: “虚胖”的信托行业需“减脂增肌”
本报记者张奇北京报道
对话资管30人
信托公司可以选取一些细分领域做深入,对于紫金信托来说,未来需要做的是“小而美好”,在聚焦领域上投入更大精力去挖深度,实现比较优势。
于信托业而言,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资管新规下,去通道、打破刚兑等都将对信托业带来全局性的影响。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出现近两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行业不良也开始攀升。近日,紫金信托总裁刘燕松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阐述了他对信托未来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取舍
《21世纪》:信托业2018年关键词是什么?
刘燕松:我觉得2018年信托业关键词是“取舍”。资管新规之后,应该主动、积极的转型,拥抱转型拥抱变化。这种转型核心就是取舍——一定要聚焦所选择的细分领域,同时要有所舍弃。
新规之后,简单通道做大规模、同业嵌套监管套利必然都要舍弃。未来不仅是信托规模增速会下降,绝对余额也会出现负增长。原来信托公司有点“虚胖”,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银行理财的规模,只不过在信托身上展现出来。未来,信托公司在“减脂”的同时,更多需要“增肌”。
金融行业中,信托不是核心主体,不可能像银行那样做大而全。从前信托公司是哪里有机会就去做,从好的一方面看,将信托比喻成金融行业的“轻骑兵”,市场敏感度高、适应能力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是什么行业都涉足,但哪个行业都不够专业,也同样可以用金融行业的“游牧民族”来形容,体现出一种“居无定所”的感觉。今天信托公司可以选取一些细分领域做深入,对于紫金信托来说,未来需要做的是“小而美好”,在聚焦领域上投入更大精力去挖深度,实现比较优势。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而言,细分领域的专业资产管理专家是对“小而美好”最直白的解释,未来专业化、差异化一定是信托公司长期可持续竞争力的最核心部分。
《21世纪》:目前,资管新规给信托公司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燕松:对于资管新规,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资管行业未来趋势性、导向性的文件,为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资管新规的影响一定是长期的,行业的调整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对紫金信托而言,我们年初就根据资管新规和监管要求对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如对通道业务进行限制等,同时对重点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也进行了调整。2018年,紫金信托逐步打造5个条线,即资产管理条线、财富管理条线、金融产品条线、金融服务条线、基础支持条线。
不忘初心、回归主业
《21世纪》:就紫金信托而言,今年信托资产会着重拓展哪些方面?
刘燕松:我们不应该忘记金融行业本身是服务业,信托更是如此。在选择业务方向时,首先要找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实体经济领域一定是我们服务的主体。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所提供的服务能否让服务对象变得更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从事信托这个行业的初心吧。
我们今年把原来平行的业务部门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了产业金融、不动产、资本市场、普惠金融等几个业务条线,不同板块的部门在各自的领域内加大研究、进一步细分市场、深挖资源,培养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事。
《21世纪》:为什么选择产业金融、不动产、普惠金融这几个业务条线?
刘燕松:可能会有一定的路径依赖,首先是选择熟悉的领域,去挣相对确定方向中确定的钱,我们不会盲目地尝试一些不确定性比较大的行业。另外,这几个行业仍然有着比较好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在产业金融方面,公司希望充分依托立足南京、江苏、长三角区位优势,聚焦服务民生的环保、健康,提升城乡发展水平的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等领域,实现业务升级转型。
在不动产方面,着力发展存量市场,聚焦城市更新领域,充分利用长租公寓、联合办公,以及REITs市场机遇,助力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普惠金融方面,聚焦自雇人士、微型企业、个体创业群体,依托特定场景,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贷款难问题。
《21世纪》:从业经历显示,你对消费金融、产业金融理解深刻,如何看待当前的消费金融市场?
刘燕松: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这一领域监管政策变化比较大,从严监管趋势明显。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我觉得恰恰是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一个机会。
因为不管监管政策多严,真正的普惠金融一定是被鼓励的。原来很多非持牌机构把普惠金融的市场做坏了,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本应被普惠的群体反而变成被盘剥,过度消费、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乱象频出。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还是有一批专业、专注、专心的人耕耘了十多年,培育出这个市场。信托公司可以与这批开拓者一起共同规范的开发这个市场,分享行业健康发展的收益。
《21世纪》:通道、政信、房地产被称为信托传统“三板斧”,目前去通道已成共识,那么你认为,平台业务、房地产业务未来会如何发展?
刘燕松:传统平台业务肯定是要舍去的部分,从转型方向看,一方面更多的从资产角度出发,去寻找一些有现金流、有价值的底层资产,而不是简单做企业融资,从依赖企业信用向依托资产信用转变。另一方面基于既有的良好政府合作关系,切入到政府鼓励、政策扶植的具体产业和实体经济中去,从支持产业的角度出发,助力区域发展。
对于传统的增量房地产业务,未来市场空间在萎缩,我们的侧重点是逐步从做增量市场往存量市场转。我个人比较看好房地产存量市场的未来,比如城市更新、REITs等,房地产存量市场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未来的空间一定非常庞大,以不动产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证券产品会更有市场。
《21世纪》有人认为,当前市场资金荒,不缺项目而缺钱,你怎么看?
刘燕松:所谓资金荒、资产荒都是相对的,如果项目足够好,其实也不缺钱。在今天市场风险有所增大的背景下,高信用等级的资产一定是有吸引力的,甚至可以说供不应求。所以,到底是资金荒还是资产荒?对低评级项目是资金荒,对高评级的可能就是资产荒。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可能更多的应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自身资管管理能力,在资产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相对更好的投资回报。
《21世纪》:对信托而言,有个判断是不是资金荒的标准,比如项目落地会不会受到资金限制?
刘燕松:在今天这个时点上,不少信托公司在资产供应上是相对丰富的,资金是相对稀缺的。一方面确实与目前市场资金面相对趋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信托公司财富管理起步较晚不无关系。无论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型都将是信托公司继续前进的必要条件。
发挥战投作用推动公司发展
《21世纪》:金融业加大对外开放无疑为2018关键词之一,紫金信托较早引入了日本三井住友信托银行,且持股比例并未出现下滑,而行业内诸多外资都选择了退出。就过往合作经历来看,如何与外资股东实现良好磨合?
刘燕松:几年来紫金信托两次增资,外资股东都等比例参与增资。双方良好关系的形成,有几个方面因素。首先,最重要的是“三观一致”,即价值观、风险观和行业发展观,各方股东对中国信托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共同的憧憬和信心、相同的经营理念和风险偏好。外资金融机构更关注风险,更希望挣有价值和可持续的利润,在这点上各方股东达成了共识。
其次,在八年前引入战投时,公司就制定了严格而详细的议事规则,明确规定了股东权利和义务,避免一股独大,充分尊重外资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双方的互相尊重,建立长期的互信,自然就会有足够的支持。
再次,对外资股东而言,他们确实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投资中资企业是其分享中国成长的最有效、便捷的方式。
《21世纪》:你觉得加大对外开放会给信托业带来什么影响?
刘燕松: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肯定会利好信托业发展。
中国金融近年来的发展相对比较粗放,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将考验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在这方面外资金融机构会给国内机构带来帮助,如公司治理、金融技术、产品、经营理念以及面对风险时的经验和教训等。
新闻推荐
广东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发布 紫金茶叶产业园榜上有名
○本报讯记者张平通讯员王捷才近日,广东第一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正式发布,河源市紫金县茶叶产业园入选。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