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定向降准 货币政策分化令人民币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6-26 04:21

本报记者张奇北京报道

央行再次定向降准

6月24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累计释放7000亿元流动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定向降准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显示货币政策存在结构性宽松,但是稳健中性的总基调未变,今年仍然有降准的可能。本次定向降准将撬动万亿资金支持债转股,有利于债转股项目资金成本的降低,推动债转股进程,不过,债转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在本次定向降准宣布后,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分化趋势明显,这使得中美利差或继续收窄,加之前期在美元大幅升值期间,人民币相对稳定,这导致人民币汇率明显承压。(张星)

导读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准备金的使用限定前提条件、规定用途、强调结构性,应该说是一种创新。正常来说,货币政策管总量、监管管结构,这种差别化降准相当于总量、结构都兼顾了。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数日之后,定向降准如期而至。

6月24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累计释放7000亿元流动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分析认为,此举有助于加速债转股落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过亦有人担忧定向降准资金流向,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环境下,定向降准资金不易流至房企。

本次降准叠加央行近期的系列操作,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的讨论,多位受访人士均认为,货币政策是结构性宽松或边际宽松,总基调仍为稳健中性。

此外,未来仍有降准操作亦是普遍看法。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下一阶段定向降准仍有空间、有必要,至年底可能仍有1-2次定向降准操作。

结构性政策再创新

本次定向降准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下调五大行和12家股份行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债转股”;二是下调邮储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

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被认为是一项创新举措。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准备金的使用限定前提条件、规定用途、强调结构性,应该说是一种创新。正常来说,货币政策管总量、监管管结构,这种差别化降准相当于总量、结构都兼顾了。“肯定算是一种创新,以前没有这样做过。”光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此前央行已经对准备金政策进行诸多创新,包括2017年底开展“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今年初开展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份开展降准置换MLF等。

需要说明,本次创新操作亦引发市场对资金流向的担忧。“定向支持小微的目标较难实现,若把货币比喻为水,小微企业地势高,吸筹洼地可能仍是国企、房地产。“一位股份行支行负责人称。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种资金通过小微企业流向房企的方式是,商业保理公司购买房企供应商(含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银行再保理放款给商业保理公司,然后房企给供应商补高额利息。

“从历次降准的结果来看,"定向"只能做到央行到商业银行这一步,而最终的资金流向,是央行与监管部门难以控制的。”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称。

连平认为,资金释放后的第一步流向应该可以得到保证,监管可以定考核标准和具体指标。之后的资金流向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环境下,定向降准资金不易外流。

他解释称,通常货币政策大幅宽松释放的资金往往部分会进入资产领域,比如股市、楼市。原因在于投放力度大,但经济需求还未起来。但是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需求增长状况良好,而融资供给相对偏紧,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本身资金需求非常明显,因而资金释放后,不易外流到其他领域。另外,银行对资金投向也有监管,小微企业需报告用处,银行可监测其流向。

“货币政策可以兼顾结构,但不代表能自己完成对结构的控制,所以现在强调"双支柱",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要同时发力。在结构上限制或减少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部门的信贷和资金流向,更多要运用金融监管政策。”谢亚轩认为。

年内或仍有1-2次降准

伴随着本次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取向引发探讨,其中一个讨论是货币政策是否已经走向宽松?

这种说法不无依据。其一,当前流动性的官方表述已经出现变化。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表述为“合理充裕”,此前为“合理稳定”,更早之前为“基本稳定”。其二,央行操作层面来看,本次降准已是年内第三次,此外5月MLF抵押品扩容,6月央行超量投放MLF。

不过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未变,不过在结构和边际上出现变化。连平称,去年是在朝偏紧的方向运行,现在则是朝偏松的方向。“从结果来看,强监管和去杠杆下,流动性不是合理适度,而是偏紧,这时如果不进行偏松方向调整,那么货币政策实际状态就偏紧了。”

“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做一些调整,现在实体融资相对较难,贸易摩擦还在升温,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较大,所以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对货币政策做预调微调是必要的。”徐高称。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认为,年内央行政策力度和节奏会相机微调,或将继续降准0.5-1.5个百分点,相当于1至2次降准。“未来还是要降准。现在强监管环境下,表外转表内,表内信贷对银行资本金占用较多,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降准让利银行,让银行有更多的放贷能力。”徐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