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声中忆童年 □吴亮华

惠州日报 2017-10-06 23:30

邻居带着小孙女来我家串门,我们逗小朋友表演节目时,她竟字正腔圆地唱起了惠州童谣:“落大水,发大风,阿姨烧水捋(宰)鸡公,鸡公飞落红花树,吓倒阿姨面砵(脸颊)红……”

我很是惊讶!现在的小孩上幼儿园后,全家里都普及了普通话了,是谁教会她的惠州童谣呢?邻居说是在幼儿园学的,有老师专门教小朋友用方言唱童谣,以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看着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手舞足蹈,唱着我们童年时代的歌谣,我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那时候的家庭,虽然没有电视机,没有收录机,更没有ipadpro,但我们学会唱很多的歌,有的是在幼儿园、学校老师教的,有的是跟着大人学的。而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谣,则是通过目濡耳染,或是在口耳相传中记下的。婴儿时,妈妈便在耳边低声吟唱:“爱牯乖,爱妹乖,爱我阿妹快高又快大,听听话话来瞓觉,瞓醒觉来行大街”,充满母爱的歌谣陪我们进入甜甜的梦乡;牙牙学语时,奶奶又手把手地点着指尖一句句教我们:“点儿儿,放虫飞,大虫飞抛去(飞走),剩落虫仔叫阿咪(阿妈)”,嬉笑声中开启了童心世界的大门;稍长大了些,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唱着:“摆儿茶,请亲家,亲家唔来请自家”,在欢闹嬉戏中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童谣短小精炼,通俗朴实,充满童趣,易学易记,那时候的孩童哪个不会唱上十首八首呢。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匮乏的时代,童谣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正如《囊儿蓬蓬飞》唱道的:“囊儿(蜻蜓)蓬蓬飞,鬼子拈你尾,拈唔倒,拈倒一条禾秆草”,鲜活地表现出小孩子捉蜻蜓的情形:在清爽的晨风中,一只蜻蜓飞到了草丛中,小孩轻手轻脚地走过去,蜻蜓“蓬地”飞走了,手上只拈到一根稻草,好不懊恼!又如《查莲子》:“查莲子,子连牵,查到观音脚面前。水淼淼,入茶壶,茶灯盏,水瓜葫。左手弯弯转,右手到河源。河源到水口,水口到木棉,木棉树下撒金钱。撒一百,撒一千,问下雷公劈柰边。十字将军擎起手,古灵精怪奈谁边。”这是与“击鼓传花”相类似的游戏,几个人围在一起边做游戏边唱,气氛热闹、活泼,充满了童稚童趣。那时候,小学生的功课轻松,放学后像放羊似的,或在草地上捉蜻蜓、捕草蜢,或在街头巷角捉迷藏、做游戏,自由自在,轻松活泼。哪像当今的小朋友,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后,不是做不完作业,就是又赶去上兴趣班、补习班,孩子们好玩的天性泯灭了,过早地失去了童真。

惠州童谣的内容,大多是反映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出本地的风俗和特色。如《打筲箕》:“打筲箕,卖逆糍(糍粑)。糍蒸粄,粄蒸糍,糯米蒸糍搭搭软,粘米蒸糍硬过铁沙梨。”唱起这首童谣,小朋友个个都垂涎欲滴。逆糍是当地传统的应节食品。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是惠州人传统的 “祭牛节”,这一天不少人家都会用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做成软糯香甜的逆糍。“十月朝,逆糍碌碌烧……”孩子们边吃边唱,别说有多高兴了!粤语地区流传的《月光光,照地堂》,经加工和传唱使其更具惠州特色:“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食槟榔。槟榔香,食子姜。子姜辣,捉其曱。其曱骚,买蓝刀。蓝刀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把刀。刀切菜,买锅盖。锅盖圆,买条船。船屙底,浸死两只日本仔。一只浮抛头,一只沉落风门坳。”整首童谣细数了大年三十的各种的食品和物品,一气呵成,诙谐有趣。其中“其曱骚”、“浮抛头”等是典型的惠州口语,“风门坳”又是城郊一处地名,吟唱起来更接地气,更感亲切。有的童谣可启迪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如猜字谜的童谣:“一点一划长,一撇到东江,下面加碌木,冇佢瞓吾着”,谜底是“床”字,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深受孩子们喜爱。

时代在发展,城市在变化。如今再难听到深宅大院传来稚声稚气的惠州童谣声,也难见到街头巷角唱童谣做游戏的活泼身影。地方方言日渐式微,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可喜的是,一批有担当的热心人士,多年坚持不懈地收集整理地方文化,编纂了《惠州方言》、《惠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等一批乡邦文献,使地方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如今,有幼儿园、学校开展吟唱地方童谣活动,是一件大好事,应以鼓励和提倡,让后辈重拾惠州记忆,延续故土情怀。

新闻推荐

加强合作推动深莞惠经济圈协同发展 深莞惠经济圈(3+2)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暨城市创新需求发布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戴建)昨日下午,第二届科交会深莞惠经济圈(3+2)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暨城市创新需求发布会在惠州市举行。省科技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