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家中高频接触部位会残留病毒核酸片段 封闭封控区域要加强环境监测

南方日报 2021-06-20 06:12

疫情发生以来,穿着“红马甲”的流行病学调查队员们,一直在防疫一线奔波。近日,广州市疾控中心新冠防控专班现场流调队队长陈宗遒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他提醒,目前对于疫情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要保持。

南方日报:此次疫情下的流调工作,遇到了哪些挑战?

陈宗遒:在人员密集的室内环境,新冠病毒Delta毒株传播快,不少病例接触的人也比较多。我们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感染者接触过的人快速甄别。此外,一些餐厅监控的画面清晰度并不高,我们很难通过视频画面来快速锁定接触者。不少老人家习惯现金支付,没有留下具体的支付时间和记录。最后,老年人的记忆力有所下降,对轨迹的回忆并不完整。

南方日报:此次疫情的感染者中,老人和小孩相对较多,是因为更易感吗?

陈宗遒:新冠病毒对全人群都易感。但是广州这次疫情一开始的病例是个老年人,喝早茶也是很多广州老人家喜爱的生活方式,所以就在早茶的餐厅传染给了其他老年人。如今许多家庭中,老人会帮忙带小孩,所以这次疫情也存在家庭内的传播。

南方日报:此次病毒的潜伏期,是否比以前更长了?

陈宗遒: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病例的潜伏期依然集中在3—7天这个范围。确实不排除极个别的人,可能因为个体的特殊情况,出现潜伏期的延长,但个案不具备普遍意义。

南方日报:此次疫情有没有接触传播的风险?都是如何处置的?

陈宗遒:我们会对涉疫场所进行环境采样检测,包括病例家中、小区、曾去过的餐厅等。目前,我们发现病例家中高频接触的部位,确实会残留有病毒的核酸片段,比如门把手、遥控器、台面、厕所等地。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比较大的提醒,当一个病例发病或者开始排毒的时候,确实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当他身边的人在没有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去触摸这些位置,也有可能因为间接接触感染。

这也对我们的管控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说在封闭封控区域内,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清洁消毒,避免通过环境介质传播。

南方日报:很多人并不了解“消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

陈宗遒:其实公众可能一直有误会,“消杀”一般是指消毒跟杀虫,实际上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这里只涉及消毒。

对于病例家中的消毒,我们称为“终末消毒”。针对空气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和过氧乙酸,针对物体表面用常量喷雾器和含氯消毒剂,一些情况下使用紫外线消毒,并开展消毒效果评价。整个空气弥漫了过氧乙酸之后,就算穿着防护装备,人的眼睛和鼻子仍会感到不适,背着器械跟消毒液其实也是很重的体力活,消毒员在进行终末消毒的时候是比较辛苦的。

平时在家中,进行通风、洗手其实也是一种消毒。建议每天通勤的市民,可以随身带上酒精或者免洗洗手液,触摸东西后就进行一次消毒,减少传播风险。

南方日报记者朱晓枫

新闻推荐

花城文艺 广州新认定非遗传承基地亮相

余荫山房开展灰塑实习课,崔镜兴老师进行现场授课。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松竹)在日前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的广...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