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一线,流调专班民警24小时高速运转 与病毒“赛跑” 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信息时报 2021-06-18 01:30

图为流调专班民警在查看视频。通讯员供图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绵钦 通讯员 王旭 邱礼宏 杨晓虹 张毅涛)“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不是哲学家在研究哲学问题,而是一群民警的日常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被称之为与病毒“赛跑”的人,也被称为病毒“侦探”。他们的工作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全力支撑卫健等职能部门上追源头,下拓密接,他们便是广州警方负责流调工作的民警。自荔湾区发生新冠疫情以来,市公安局指令各区公安分局迅速集结精干警力星夜驰援荔湾,全力协助荔湾区开展疫情流调工作。

一天要梳理几万个调查报告

民警黄畅科是上百名流行病学调查员中的一员。5月29日,接到任务的电话后,黄畅科立即联系荔湾区公安分局,通过大数据系统等各种调查手段排查那位患者确诊前“接触”过的人,包括家属、医生、同行者,甚至还有找过该患者问路的路人。初步锁定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超过了200人。黄畅科这几天一直是这样忙碌着。

“说白了,流调就是找上家、找下家、摸清轨迹。”黄畅科解释,“上家是传染源,看有没有控制住,下家是疫情可能播散的范围,要提前采取行动,走一步看三步,下先手棋。”按照国家规定,个案调查表要尽可能24小时内完成,而这一次,流调队的规定是4小时。

黄畅科记得,有一部手机,因为拨出次数太多,又没什么“规律”,被电信运营商误认为“骚扰诈骗”电话。

从一个感染者找到一群密接者,需要不断分析,复盘轨迹。很多信息错综复杂,传播链条多,密接者的密接还有密接,因此每一个病例都要有流调队员专门跟踪,查着查着就与别人的链条有了交集,把信息传递过去接着查,最终能慢慢串起来。每天,负责研判工作的组员把当天流调报告梳理出来,最多的一天有几万个。

昼夜不休只为快病毒一步

按照市公安局统一指挥部署,黄埔区公安分局迅速抽调刑警大队精干侦查员组成流调专班,与卫健、疾控等部门无缝对接,对病例开展疫情流调工作。疫情防控工作中,黄埔公安流调专班8名侦查员迅速集结到荔湾区公安分局指挥部,支援开展重点地区流调工作。

负责这次支援任务的黄埔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寇睿说:“流调任务虽然艰辛,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大家都抱着就是不睡觉,也要尽快完成任务,为的就是快病毒一步。”

流调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跑赢病毒,才能“围追堵截”,斩断疫情传播链条。5月30日,他们接到了一个重要流调任务——核查确诊病例1及其家人过去14天的活动轨迹,最大限度查清密接、次密接人员。从进驻荔湾开始,参与流调工作的刑警们就没有回过家。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外,就是全天候的工作。陪伴他们的,就是工作电脑中汇集的上万条信息和表格。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接触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问题成为他们的日常。拿着手机反复与工作对象核对、提醒,翻找记忆片段。侦查员拿着插上充电器的手机,打到手机发烫死机,手机一天充六七次电还不够用。

由于确诊病例1及其家人年龄较大,对过去一段时间去过哪里、干了什么、和谁有接触等,记不清楚也说不清楚,记忆无法有效衔接。加之其两人都在隔离治疗,只能通过电话和向其家人进行询问,工作难度非常大。但他们从未放弃任何一点细节,一遍遍做确诊病例和家属的思想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各时间节点、关键位置,细心地帮助其回忆,一笔一画地勾勒其记忆轮廓,一点一滴拼凑起完整的活动轨迹。

此外,视频分析也是一个费眼烧脑的活。每天筛查几百小时的视频材料,专班民警都随身备着一瓶眼药水,看到眼睛模糊了滴两滴,减轻眼睛疲劳。他们一帧一帧地看视频,一分钟一分钟还原轨迹,谁曾在某公交站下车,再倒查乘坐哪一路公交车,确定接触人群……用客观的证据证实,他们曾经去了哪里,接触了哪些人……

白天他们投入紧张的工作,晚上还要通过侦查员和视频员的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形成流调报告,才能织就一张疏密有度的疫情防控网。

新闻推荐

警用无人机空投急救药 三人小组接力送药上门

林治森拍摄的“三人小组”另外两位成员雨中工作警用无人机空投的急救药讲述人:广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三大队民警林治森...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