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巧手缝罗伞 龙舟竞艳全靠它 走进越秀区状元坊戏服厂,看罗伞技艺如何被传承

信息时报 2021-06-15 02:05

90后“绣娘”何凤婷向记者介绍罗伞工艺。 罗伞对图案和颜色的搭配都十分讲究。 工艺精巧的罗伞灯罩。 罗伞不仅代表了每个村的特色,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信息时报资料图片 罗伞的工序主要包括画图、针图、绣花、钉星镜等,工艺繁复。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霞见习记者 何碧媚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往年端午节,看百舸争流、看龙舟竞艳,是感受广府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龙舟活动暂停举办。不过,虽无“扒龙船”可看,但根据乡例,各村仍会定期更换插在龙舟上的罗伞。

往年端午龙舟赛上,不知大家可曾留意过,每艘龙舟上都会支起一把颜色艳丽的罗伞,它不仅代表了每个村的特色,更寓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位于越秀区的状元坊戏服厂,以制作广州戏服闻名。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戏服厂还会承接制作罗伞、龙船头牌等民间手工艺品。恰逢端午节,记者带你走进戏服厂,一起了解罗伞的制作技艺,看绣娘们如何为龙舟“扮靓”。

论特色

龙舟竞艳的“法宝” 饱含吉祥寓意

碧水蓝天,浪花飞溅,往年端午节,广州各村都会精心“装扮”自家的龙船。要知道,精美的罗伞饱含着吉祥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龙舟赛时,“扒叔”“扒仔”们或奋力划桨,或使出浑身解数卖力表演,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热闹非凡。每艘龙船都各有特色,或许有人会问:要怎么才能认出自己村的龙船?答案,就在每艘龙船中最抢眼的罗伞上。

记者来到状元坊戏服厂车间采访时,绣娘正在一针一线地缝制罗伞。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的新生代人才、90后姑娘何凤婷介绍:“每年端午节期间,各村都有"招景""趁景"的传统活动,各个村都会将罗伞和旗帜插在龙船上,比比谁家更好看。”何凤婷说,罗伞就相当于龙舟的“衣服”,所以各村都会在罗伞的设计制作上下功夫,体现本村特色。“市民游客一看到罗伞的样式,就知道是哪条村的龙船了。”

考技艺

考验绣娘功底 图案设计颜色有讲究

根据不同的村例,各村更换罗伞的频率为1年~5年时间不等。正因为罗伞不会频繁更换,因此对于制作工艺更为讲究。“罗伞就像龙舟的"门面",它不仅需要绣娘精心考量图案设计和颜色搭配,还要结合各村的文化特色来订制。”何凤婷介绍道。

据悉,罗伞结构主要包括上衽、中衽、下衽、飘带等,大小从5尺~8尺不等。目前,广州的罗伞常见规格是5~6尺,没有中衽;佛山则多为7~8尺。传统罗伞上绘制的大多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上衽大多为福鼠、祥云、花草等图案;中衽如“窗口”般的方框或圆框内,通常会绣上花或鸟;下衽是罗伞最为吸睛的部分,双龙、龙凤、八仙、麒麟等图案最为常见。“有些村更换罗伞时,还会带着旧罗伞或罗伞的图纸来,为的是保留本村的传统特色。”除了图案外,罗伞的颜色也有讲究。“罗伞追求鲜艳明亮、饱满艳丽,能给人视觉冲击感。”何凤婷介绍道。

制作一把罗伞,主要包括画图、针图、印图、配色、绣花、打浆、熨烫、裁剪、钉星镜、车缝、挑穗等工序,制作周期在20天左右。工序繁复,制作工艺考究。由于罗伞上的图案精美复杂,直至今时,状元坊戏服厂仍坚持采用手工缝制。何凤婷表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虽然我们也借助了缝纫机来绣花和缝合,但因为图案复杂且多变,绣娘需要算好绣的角度和手推的速度,技术上仍有一定难度。”

目前,状元坊戏服厂罗伞的订单多以熟客为主。“往年,平均每年可以接到10~15个订单。但去年和今年接到的订单数量并不多,今年仅接到了石溪村制作罗伞的2个订单。”何凤婷说道。

道传承

坚持手工制作 让传统技艺“被看见”

为了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用电脑和机器制作的罗伞。与之相比,状元坊戏服厂因为坚持用纯手工制作,需要耗费的成本更高,无形中给经营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如果每把罗伞都做得一样,龙舟斗艳就没有了意义,甚至会失去村子不同的民俗文化特色。”何凤婷说,正因如此,状元坊戏服厂仍坚持用最传统的工艺制作罗伞,为的就是尽可能保留每条村子的特色,通过手工制作为罗伞注入“灵魂”,使其保留生动传神的形态和恢宏的气势。

再好的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承,更需要创新和被看见。身为新一代“绣娘”,为了让这项手工艺得以存留,何凤婷从未停止思考如何让罗伞为更多人知道。“端午节过后,罗伞或是被放在祠堂中,或是被保存起来留待第二年再用。若将其制作成罗伞灯罩,是不是会让这项传统技艺和文化被更多人熟知呢?”何凤婷按照这一思路,试着制作出工艺精巧的罗伞灯罩,“罗伞灯罩放在家里不仅美观,还饱含了吉祥寓意呢。”罗伞灯罩虽然尚未被正式推出市场,但何凤婷表示,对于罗伞的未来发展与创新,她会继续思考更多更好的方式,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新闻推荐

越秀区人民街大德中社区党委书记邓月冰: “特别接地气,街坊的名字她都记得”

越秀区人民街大德中社区党委书记邓月冰在给街坊测量体温。信息时报记者胡瀛斌摄信息时报讯(记者黄丽霞)“我们的邓...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