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南沙科学城 明珠科学园建设步入快车道
羊城晚报记者唐珩
通讯员穗发改宣
10日,记者从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广州继续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南沙科学城为主要载体创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协同联动;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打造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战略科技力量。
在穗创新资源向南沙集聚
2019年5月,广州市政府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院地协同推进共建南沙科学城及其核心区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系统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及一流科研机构集群建设,全力建设“百年科学城”。
目前,广州正加快推动在穗创新资源向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集聚,目前已集聚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科院南海所和植物园等10余家中科院系列高端科创平台以及1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汇聚16个院士团队。
南沙区目前已出台“科创16条”专项政策对科技创新全链条给予扶持,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为充分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广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推进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目前,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用地已经落实,相关前期配套工程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建设正在驶入快车道,预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穗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新成绩
在穗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资讯科技园建设加快推进。其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在香港设立分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设并开工建设,计划将于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中心开放港澳高校申报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21年,香港科技大学参与新能源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攻关;在向港澳有序开放在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后,超过200个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使用“天河二号”的超算服务开展科研工作。
中心通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向香港科技大学拨付香港分部2019年建设经费和港澳科研开放基金,率先开展跨境科研资金使用,机制规则对接取得重大突破。此外,中心率先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资格认定,并采取措施缩短外国人工作许可审批时限,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广东省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后,截至2020年底,南沙区集聚院士28人,高端领军和骨干人才超一万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线上平台进驻超700家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创新券“全国通用通兑、即兑即付”模式获得国务院认可,列入《国务院第三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推广清单》。
此外,南沙区发布国内自贸区首部集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为一体的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办法》;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广州南沙商标受理窗口,可受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个人商标申请业务;优化对PCT国际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驰名商标等资助奖励。
2020年,南沙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51.5%和41%。
新闻推荐
生猪价格连续19周下跌,影响几何? 自育自养农户受影响较大,小散养殖应向标准化养殖转型
■分析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加之进入夏季猪肉消费需求有所回落,5月广东猪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