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理论茶座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把握和遵循经济规律,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发挥其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
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近期正式发布,对广州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与明确思路。今年一季度,广州服务行业恢复持续向好,企业经营逐步改善,如何守好开局,稳步前进?本期《理论周刊》特邀行业专家学者,围绕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陈文杰(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请问三位专家对广州服务业一季度的表现如何看?亮点何在?
董小麟:广州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取得不俗成绩。一方面,随着市民消费信心恢复,以线下为主的服务消费开始复苏,并进入一轮报复性增长的阶段。以生活服务、文体娱乐为主的服务消费行业正加快复苏。另一方面,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有关。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生存类消费下降、生活享受类消费提升,居民消费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居民在线上培训、旅游出行、科技研发等服务消费比重增加,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服务业发展。
魏作磊:之所以有如此佳绩,一是广州服务业基础比较牢固。尤其体现在批发零售、租赁商务等传统服务业,反映出旺盛的市场活力。二是广州市服务业的“供给侧”与“需求侧”齐头发力,多个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这显示出广州服务行业发展环境整体趋好,企业发展信心充足。
陈旭佳:在新消费、新业态的强势带动下,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对广州今年一季度服务业成绩贡献不小。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增长的亮点。一季度同比增长51.1%,两年平均增长16.3%。这说明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广州服务业较快增长的主动力之一。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会展业向来被誉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广州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有哪些?广州下一步如何把握好会展经济的服务业优势?
董小麟:一是传统优势。广州有着“中国第一展”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这块金字招牌不仅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更是广州的会展品牌。
二是交通优势。广州作为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拥有世界级空港、海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内联外通,枢纽功能强大。在疫情期间,广州白云机场一度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这也从侧面说明广州作为国际性口岸的地位。
三是国际交往能力。近年来,广州与59个国家的8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广州重点场馆接待各类会议数量逐年增长,如从都国际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等国际会议,承办丰富多样的国际会议,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会展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与活力。
陈旭佳:首先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影响力与覆盖面,探索“新业态+会展”,在云上广交会、智慧广交会、绿色广交会上继续挖潜,不断创新会展的新模式。
二是多点布局,进一步优化会展业的空间布局。在建成广交会展馆四期、广州空港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等会展场馆的基础上,探索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上,规划建设专业性的会展场所。比如,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会。
三是支持会展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优质会展,使之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会展。
四是加强与大湾区之间的会展合作,深化与港澳会展机构的合作,共同谋划、组织。比如,澳门·广州缤纷产品展,不仅促进双方工商企业互动,而且加强穗澳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除了会展业,当前总部经济正成为区域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广州应如何发展总部经济?
董小麟:引进总部企业需要有“为我所用”的视角。不能盲目地把总部企业引进来,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吸引不同产业类型或不同职能的企业总部入驻,比如销售、管理、营运、研发等,通过职能分工,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从而加快区域内产业升级。
此外,除了引进总部企业之外,也应该考虑培育行业组织、商会。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现在还没有很成熟的商会组织,如果广州可以率先把它组建起来,这也可以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陈旭佳: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州近年总部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集合了“会展+数字”的琶洲,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凸显。未来,广州继续发展总部经济,除了要继续优化整体投资环境之外,突破口还在于围绕新经济的特性及新业态的特点,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总部企业。广州培育总部企业有很好的企业基础,比如现代传媒、精准医疗、移动互联网、科技金融、跨境电商、全域旅游以及科技服务新型消费等行业领域,里面有大量的行业单打冠军,这些都是未来的高增长点。
因此,对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具有较大潜力发展成为总部企业的企业群,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前介入、长期跟踪服务,培育增长动能,激励企业做大做强,争取从“种子企业”成长为“总部企业”。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对于广州未来有哪些重大意义?在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之外,广州还可以在哪些地方继续发力?
魏作磊: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对广州构建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义重大。作为国际大都市,它的核心产业形态必然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同时,广州未来继续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功能的必然要求,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但与其他湾区城市相比,广州服务业发展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人提出,服务业发展过度,比例过高,不利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实际上,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非对立面,相反的是,服务业比重上升,是制造业高级化的表现形式,正如硅谷地区基本上没有制造业,但它却控制了制造业的上游核心。
广州要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方面,要增加广州在珠三角地区的服务带动能力。广州自身有优越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科研院所以及良好的商业基础,是有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有能力培育更多的企业总部,有资源孵化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广州需要提升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能力,其中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及与周边地区形成产业错位、材料合作等途径。另一方面,广州未来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重视人才基础。要注重人才的开发与储蓄,用未来的眼光,打造人才梯队。
董小麟: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不能只看重比例数据,还要优化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与国内外其他服务业发达城市相比,广州服务业的龙头企业较少,尤其缺少国际知名的本土企业,市场影响力相对有限。具体到企业,普遍小而精,且各自为战居多,缺乏平台化、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导致整体规模与效率不成正比。因此,需花大力气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服务企业之外,还要整合资源,深化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
陈旭佳:一方面,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比如,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这些都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具体体现在科技服务上,可探索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服务机构集聚发展。
另一方面,以便民为导向,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比如,在健康服务上,可充分挖掘广州丰富的医疗资源,引导有条件的健康医疗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围绕精准医疗、医疗美容、中医药保健、医药流通、智慧就医等重点领域,加深应用。
此外,积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开发。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可围绕近期正式揭牌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比较完整的期货产业链,完善期货交易市场体系;对标自由贸易港政策,探索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等服务。
新闻推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付颖瑜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为一天的活力注入新能量。鸡蛋、牛奶、包子、油条、酱...